• 1、下图为发表于1941年8月的漫画《建设者的会晤》。漫画以两个跨越大洋并紧紧相握的手臂为主图,手臂上站着罗斯福和丘吉尔,两人正紧握双手,以示英美两国的联合。据此可推断(     )

    A、英美两国间的矛盾消除 B、诺曼底登陆的成功 C、二战从局部向全球扩大 D、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2、下表是19世纪中期俄国和日本改革的部分内容。这说明二者都(     )

    俄国

    日本

    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有权选择职业和拥有财产。地主不得买卖农奴、干预农奴生活……

    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将从事农工商职业的人和贱民一律称为“平民”,允许居住、迁徙、择业、婚姻等自由……

    A、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B、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C、确立了民主政治制度 D、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 3、18世纪以来,人们很快明白季节、日出日落和气候波动不再决定劳动的日程了,相反钟表、机器和车间规定创造了新的劳动节奏。此现象的出现是源于(     )
    A、手工工场的出现 B、时间观念的增强 C、工业革命的开展 D、经济效益的提升
  • 4、“革命把法国凝结成一个‘民族’,对革命的自豪感使法国人将‘自由’   ‘平等’视为天职,他们要解放在专制制度压迫下受苦受难的全欧洲。”从材料可知,法国大革命(     )
    A、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C、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 D、遭到了反动势力联合进攻
  • 5、下表为17—18世纪英王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重,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时间

    英王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比例(%)

    1625—1640

    12.24

    1686—1688

    6.97

    1689—1714

    1.98

    A、政治制度的变革 B、全球航路的开辟 C、民族国家的出现 D、启蒙思想的传播
  • 6、《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条例》正式实施一年以来,成果丰硕,16家企业入选全国首批卓越级智能工厂,23家企业入选国家级5G工厂,省机器人创新中心成功组建。这体现了广东省(     )
    A、助力国家科技强军 B、积极主动融入世界 C、加速区域文化交流 D、鼓励创新推动发展
  • 7、下图是大跃进时期的一幅宣传画,这体现了(     )

    (图中文字:大炼钢铁,支援解放台湾!)

    A、打破了海峡两岸的隔绝状态 B、“左”的错误全面泛滥 C、建设热情与爱国之心的结合 D、“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 8、下表可见张謇(     )

    时间

    社会活动

    1899年

    大生纱厂建成投产

    1902年

    创建通州师范学校

    1905年

    创建南通博物苑

    1907年

    创办大生二厂

    A、实践了空想社会主义 B、主动承担了社会责任 C、背离了实业救国道路 D、积极积累了抗日力量
  • 9、1938年,在延安曾出现这样的诗句:“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刺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说:‘看,这就是奴隶!’”该诗句旨在(     )
    A、揭露国民党围剿红军事实 B、号召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激发人民群众的抗战斗志 D、宣传抗战前线取得重大胜利
  • 10、下图所反映的现象,其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共创建人民军队 B、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C、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D、解放区土地改革完成
  • 11、北伐军每到一地,便和当地中国共产党组织配合,派出政工人员,组织工会、商会、学联等群众团体,留下部分人员参加地方工作,指导民众运动。这说明北伐战争(     )
    A、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B、结束了军阀混战的局面 C、缓和了中国的社会矛盾 D、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
  • 12、1920年10月创办的《广东群报》是中国共产党广州早期组织的机关报。创办人谭植棠曾刊文写道,“快要信仰社会主义,去实行社会的革命”。这说明《广东群报》(     )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C、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D、推动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 13、《甲午中日陆战史》中,据日方记载“(清军的炮弹)虽其响轰轰,但我兵因之死伤者甚少,之所以如此,其弹中大半填装以大豆或土砂故也”。据此可推断(     )
    A、中国农作物产量的增长 B、明治维新开展的背景 C、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 D、清政府战败的必然性
  • 14、“白银空我库,香港入他奁(lián,匣子)。遂引列强至,均将宏利沾。悠悠百余载,屈辱伴黄炎。”与此歌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英国对中国走私鸦片 B、《南京条约》的签订 C、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D、《辛丑条约》的签订
  • 15、康熙帝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台湾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康熙帝表示“台湾不可与……高丽外国比”,拒绝了郑氏的请求。康熙帝此举(     )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挫败了外来势力 C、促进了台湾的开发 D、开始了闭关锁国
  • 16、下表为明朝的科学巨著信息,据此推知,明代科技(     )

    李时珍《本草纲目》

    是明代医药学家编著的一部药物学巨著,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的成就。

    宋应星《天工开物》

    全面总结了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和经验,被外国人称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徐光启《农政全书》

    明末的农学著作,是一部集古代农业之大成并吸收西方科技知识的农业百科全书。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明朝地理名著,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

    A、已形成完整体系 B、具有承古萌新的特点 C、服务于农业生产 D、迎合了世界发展趋势
  • 17、下表是秦汉两朝政府推行的大规模移民措施,这些移民措施旨在(     )

    时间

    移民措施

    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

    南“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郡,以50万人谪戍之

    始皇35年(公元前212年)

    “徙五万家于云阳(今陕西淳化)”

    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

    卫青逐走匈奴收复河南地,“募民徙朔方十万口”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

    “乃徙贫民于关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余万口”

    A、增加财政收入 B、维护郡县制度 C、巩固国家统一 D、促进边疆开发
  • 18、《秦律·厩苑律》记载,在每年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评比耕牛,养得好的,养牛者受赏,养得不好的,则养牛者受罚。这些规定(     )
    A、规范了行政运行 B、适应了农耕需要 C、加重了律令刑罚 D、激化了社会矛盾
  • 19、周礼规定:天子食用牛肉,诸侯食用羊肉,大夫食用猪肉。战国时期,鸡、猪、狗、羊、鱼类成为各阶层主要的肉食来源。这反映了当时(     )
    A、分封制的确立 B、饮食习惯改变 C、社会生活安定 D、生产力的发展
  • 20、考古发现,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女神庙中,女神雕像体型有大小之分,随葬玉器数量和规格也有区别。这表明当时(     )
    A、雕塑技术成熟 B、社会分化出现 C、手工业很发达 D、审美意识古朴
上一页 301 302 303 304 30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