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5年春节期间,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深度求索)火爆全球,使得DeepSeek成为4G领域不用忽视的力量,开启了全球“AI大模型竞赛”。这一现象反映出当代世界(     )
    A、社会信息化水平飞速发展 B、人工智能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C、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步加快 D、使自然环境的破坏得到改善
  • 2、2022年爆发的俄乌冲突,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其原因之一是俄罗斯坚决反对乌克兰加入北约,“北约”是冷战时期的产物,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D、马歇尔“欧洲复兴计划”
  • 3、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面是某校九(4)班的同学在探究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同之处时归纳的材料,其中正确的有(     )

    ①都推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发明者都以工程师为主

    ③都对环境资源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             ④都发明了新的动力机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4、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在欧洲,英法通过推翻封建统治,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北美人民在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的过程中,也建立了资产阶级政府。下列关于英法美的资产阶级革命连线正确的是(     )
    A、英国——《独立宣言》 B、拿破仑——《宅地法》 C、美国——《权利法案》 D、法国——《人权宣言》
  • 5、自14世纪中叶起,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起源于意大利,传播于欧洲,被认为是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下列属于这场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
    A、达•芬奇 B、贝多芬 C、爱迪生 D、达尔文
  • 6、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文明成果中,表述正确的是(     )
    A、尼罗河流域的种姓制度 B、两河流域的《汉谟拉比法典》 C、黄河长江流域的阿拉伯数字 D、印度河流域的太阳历
  • 7、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了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他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这里的“会议”是(     )
    A、雅尔塔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中共八大
  • 8、请给下列图片确定一个主题(     )

    A、祖国统一、富国强兵 B、社会生活、安居乐业 C、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D、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 9、2024年9月30日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聚焦铁原阻击战。讲述了1951年5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刚刚结束了持续一个月的作战,就受命进驻铁原战场,正面对抗“联合国军”4个师。志愿军战士们浴血奋战,终于把敌军打上了谈判桌。该电影的故事取材于(     )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人民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 10、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对危机国共再次携手合作,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伟大的抗日战争,经过14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今年是中国抗战胜利(     )
    A、94周年 B、80周年 C、90周年 D、70周年
  • 11、中国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其内容包括政治民主化、法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文化科学化、大众化。其中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     )
    A、 B、 C、 D、
  • 12、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唯一文明未曾中断的国家。5000年来中华文明的不断演进,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历史一般分为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五四运动 C、开国大典 D、三大改造
  • 13、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自古以来就交往频繁。有很多地方以“三宝”命名,如泰国有“三宝塔寺”,马六甲有“三宝庙”,新加坡有“三宝山”。以上称呼与我国哪位历史人物有关(     )
    A、玄奘 B、鉴真 C、郑和 D、戚继光
  • 14、唐诗是我国文学艺术的一座巅峰,其中王维的《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描述了“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诗中描写的盛世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 15、汉武帝为了加强对商业和商人的管理,实行彻底的币制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地方铸钱,统一货币,使朝廷对社会的经济控制加强。他统一的货币是(     )
    A、半两钱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交子
  • 16、梁启超在《世界伟人》中这样记载:“教育家之主义及方法,只能适用于一时代、一社会,而孔子之教育,俟(等待)百世而不惑也。”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A、以德治国 B、有教无类 C、以法治国 D、无为而治
  • 17、史料研读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史料反映了河姆渡人的生活,它们属于(     )

    A、实物史料 B、口述史料 C、图片史料 D、文献史料
  • 18、充满血腥气味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给亚非拉地区带来深重的灾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史时期

    历史发展状况

    15世纪

    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海外探险和殖民活动,开辟新航路。

    16世纪

    西班牙建立美洲殖民帝国,获取大量财富。

    17世纪

    英法荷等国加入殖民竞争,进行殖民扩张和贸易争夺。

    18世纪

    英法七年战争,英国胜利,确立了在北美和印度的殖民霸权。

    19世纪

    工业革命推动欧洲列强加速殖民扩张,非洲和亚洲成为主要目标。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国和法国等主要殖民列强的实力和威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这些国家已筋疲力尽。1945年以后的几十年里,殖民地人民为赢得独立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亚非拉人民相互支持,到1990年,民族主义运动已经横扫了殖民统治。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二战结束以后,亚非拉100多个新兴国家在殖民体系的废墟上涌现出来。联合国刚成立时,在51个成员国中,亚非国家仅占13个。到1970年,在124个成员国中它们已占70个。1964年初,美国国务卿迪安·腊斯克指出:   “现在,能组成联合国大会三分之二的多数的国家仅拥有世界总人口的10%。……联合国如果没有那些向它提供资源并有能力采取行动的会员国的支持赞助,根本无法采取重大行动。”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5世纪至19世纪欧洲殖民主义发展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以来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对世界的影响。(如世界格局、国际关系等)
  • 19、根植中原传薪火,商行四海启新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广州十三行博物馆展出的清代外销画《十三行商馆图》和清初诗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

    材料二   《珠玑巷南迁姓氏族谱》节选

    (1)、材料一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史料,提取其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原士族三次南迁”的共同原因,并分析珠玑巷移民对岭南地区所产生的影响。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明材料一中“外销画”和材料二中“族谱”对研究岭南历史的史料价值。
  • 20、世界银行研究报告显示,“一带一路”实施十年来,仅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就使全球贸易成本降低了1.8%,使参与国贸易由2.8%增长到9.7%,全球贸易由1.7%增长到6.2%,全球收入由0.7%增加到2.9%。这些数据有力地证明了(     )
    A、经济区域集团化加速发展 B、世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缩小 C、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D、“一带一路”为全球化增添活力
上一页 300 301 302 303 30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