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六单元 专题12 亚非拉的奋起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1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专题10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9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 专题08 美国经济的发展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7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专题06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5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4 经济大危机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专题0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同步练习
-
1、题1图的材料可用于探究隋朝( )A、经济的发展 B、商业的繁荣 C、灭亡的原因 D、科技的进步
-
2、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开展以“绘画中的历史”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以下是同学们收集到的绘画作品及其价值简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绘画作品
价值简介
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历史场景,是研究唐蕃关系的实物史料。
描绘鸿胪寺(唐朝的外交机构)官员接待外国使节的场景。反映多国文化交流,兼具艺术成就与历史研究价值。
绘画作品
价值简介
描绘五世达赖觐见顺治皇帝的场景,为研究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提供实物史料。
再现了清朝乾隆年间苏州市井生活的繁华景象,是研究苏州城市史的宝贵史料。
描绘了乾隆帝时,清军平定了大、小和卓分裂祖国的叛乱,为研究清朝的民族关系提供了史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材料中《清明上河图》的价值简介。(2)、选择材料中至少两幅相关联的绘画作品,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3、中国瓷器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交流和贸易的历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以下是南宋沉船“南海1号”出土的福建泉州市德化县生产的瓷器。
图片
说明
此壶两面印有“福”“禄”字样及花鹿纹,造型与北方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壶相似。
材料二
材料三在清代,广州的瓷商从瓷都景德镇购买烧好了白釉的瓷坯,在广州根据国外客商的需求加以彩绘、再二次焙烧,然后直接装船出口。这类瓷器被称为广彩。在一口通商时期,广彩瓷器进入第一个发展高峰,大量外销至欧洲各国。
——摘编自黄静《浅析清代广彩瓷器纹饰中的中西方元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福禄纹扁壶反映的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二指出元代青花瓷向外销售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概括广彩瓷的生产、销售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独特生产、销售模式的原因。 -
4、历史知识存在于各种各样的载体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据中经济现象】
材料一 唐宋时期南北方主要省份公共水利工程项目统计表(单位:个)
时期
南方
南方总计
北方
北方总计
江苏
浙江
福建
陕西
河南
山西
唐朝
18
4
29
91
31
11
32
75
北宋
43
86
45
174
12
7
25
44
南宋
73
185
63
321
4
2
14
20
——摘编自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
【诗歌中的时代对比】
材料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杨炯《从军行》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北宋]汪洙《神童诗》节选
【文献中的治国方略】
材料三
序号
文献内容
文献出处
记载年代
①
国之大柄,莫先择士
《旧唐书》
唐朝
②
赏罚者,国之大权,人君操赏罚之权,以御天下
《明实录》
明朝
(1)、材料一数据反映了唐宋时期南北方主要省份公共水利工程出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宋时期我国经济格局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时期社会风气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3)、材料三中两则文献分别强调国家治理中的什么重大问题?任选一则文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该观点的历史背景。 -
5、中国古代典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下列分类错误的是( )
A
古代医药著作
《唐本草》、《千金方》、《本草纲目》
B
古代小说作品
《资治通鉴》、《水浒传》、《西游记》
C
古代科技著作
《授时历》、《农政全书》、《天工开物》
D
古代戏曲作品
《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
A、A B、B C、C D、D -
6、北宋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体现中国古代知识分子( )A、凸显家国情怀 B、崇尚和谐相处 C、主张和而不同 D、重视以人为本
-
7、下列组图适合用来研究明清时期的( )A、闭关锁国政策的弊端 B、世界性的经济互动 C、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D、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
8、下图是某一课件的目录。横线▲处应填上( )
第1讲大权独揽、勤于政事的皇帝
第2讲奏折制度与____
第3讲文字狱与文化专制
A、军机处的设立 B、废除丞相 C、厂卫机构的设立 D、设立三司 -
9、下图年代尺可以反映( )A、明朝统一全国 B、明清朝代更迭 C、吴三桂降清 D、清朝巩固统一
-
10、明末农民起义期间,不仅广大贫苦农民“荷(扛)旗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许多手工业者、小商贩、城市贫民也踊跃参加起义队伍。这种状况反映出明末( )A、中央集权体制走向瓦解 B、封建统治危机凸显 C、阶级斗争性质发生变革 D、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
11、“给出人物,AI写诗”。下列诗句中,适合用来描述郑和下西洋的是( )A、独身西行去,真经东土归 B、孤帆穿海浪,佛法渡东洋 C、挥师逐荷夷,收台靖海疆 D、云帆破沧海,宝货通异邦
-
12、隆庆年间,张居正积极促成“隆庆和议”,与蒙古右翼俺答部开设互市市场,封俺答汗为顺义王。但对蒙古左翼土蛮等部,张居正坚决打击,加强蓟辽防务。张居正的治边方略( )A、体现因地制宜思想 B、顺应双方贸易需求 C、加强了对蒙古统治 D、体现开明民族政策
-
13、据下图可推断,拥有这样人生经历的历史人物是( )
★出身布衣;★建立大明;★洪武之治;★忧劳而逝
A、李隆基 B、赵匡胤 C、朱元璋 D、忽必烈 -
14、王夫之批评程朱理学“以理杀人”,认为其压抑人性。此观点针对的是程朱理学( )A、丰富了中华文化思想内涵 B、忽视了社会现实问题 C、强调的封建礼教束缚人性 D、排斥佛教和道教思想
-
15、宋朝在广州、泉州、明州等地均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市舶司年收入突破200万贯,为北宋时的三倍。据此可知宋代( )A、政府放宽对贸易的控制 B、国家管理机构逐渐专业化 C、海外商业贸易活动繁荣 D、改变了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
16、比较隋朝大运河与元朝大运河的分布图,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中心的变化 B、自然环境的不同 C、国家政策的倾向 D、对外交流的需要
-
17、“元代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民族迁徙、大融合时期。此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度。”下列史实最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澎湖巡检司的设立 B、形成新民族——回回 C、驿传制度普遍实行 D、与辽、西夏订立和约
-
18、终元一代,行省长官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很少叛乱;二是生杀予夺悉听朝廷。这说明行省的设置( )A、完善了监察制度 B、消除了地方叛乱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加强了中央集权
-
19、当今社会广为流传岳飞后背刺的字是“精忠报国”,但《宋史·岳飞传》记载的是“尽忠报国”四大字。这表明( )A、史书是了解历史的唯一依据 B、民间流传的说法更加可信 C、文字史料都能真实反映历史 D、史料实证需要严谨的态度
-
20、当代学者评澶渊之盟:“岁币虽增宋廷负担,然南北商贾往来,契丹渐染华风。”此观点反映了澶渊之盟( )A、导致宋朝的财政彻底崩溃 B、标志着宋金南北对峙局面形成 C、使辽国完全放弃游牧传统 D、推动宋辽经济交流与民族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