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的古代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题表文学作品共同反映的是(   )

    内容

    出处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南宋)辛弃疾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宋)陆游

    《示儿》

    A、南宋的文人追求功名 B、渴望收复中原的崇高志向 C、和平成为诗词的主题 D、士人消极避世的价值观念
  • 2、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得调动军队。这反映了元朝行省制度(   )
    A、挑战君主权威 B、削弱地方权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分化宰相事权
  • 3、表是宋代经济发展的集中区域。该表可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类别

    发展集中的区域

    农业

    粮食作物

    苏州、湖州等

    经济作物

    福建、成都平原等

    手工业

    纺织业

    四川、江浙、海南岛

    制瓷业

    江西、江南地区

    造船业

    广州、泉州、明州

    商业

    都市商贸

    杭州

    货币

    四川

    海外商贸

    广州、泉州

    A、经济重心南移 B、北方生产技术一直领先 C、南方战乱频繁 D、北方人口增长超过南方
  • 4、《东京梦华录》记载:“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此材料反映了(   )
    A、江南地区的开发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闭关锁国的危害
  • 5、和约既是双方战略形势演变的必然发展,又是双方战役态势呈现对峙局面的必然结果。尽管双方都有得失,但总的来说是比较公平的。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历史事件是(   )
    A、七国之乱 B、官渡之战 C、唐蕃会盟 D、澶渊之盟
  • 6、宋太宗解除节度使的兵权,将禁军掌握在自己手中,不使大权旁落,并选用大量文臣,出任中央、地方官职,并主持军务。材料反映宋朝实行(   )
    A、重文轻武政策 B、文化专制 C、科举取士制度 D、对外开放
  • 7、有学者认为,唐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大动荡、大分裂的历史时期,中国各民族又进入了一个大迁徙、大交融的历史时期。此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繁荣与开放盛世时代 C、民族交融与社会变化 D、近代前夜与盛世危机
  • 8、历史上曾有人发出“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的口号,皇帝像走马灯一样地换。这种混乱局面最可能出现在(   )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五代十国
  • 9、观察题图,导致755年以后人口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族入侵 B、外戚宦官专权 C、安史之乱 D、军阀割据纷争
  • 10、题图《虢国夫人游春图》主要描绘杨贵妃的姐妹虢国夫人等骑马游春的场景,是唐代贵族妇女生活的形象写照。此场景反映出当时(   )

    A、民族关系和谐融洽 B、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C、尚武轻文风气流行 D、民间娱乐活动丰富
  • 11、生产工具是生产力的要素之一,对经济发展起巨大作用。对唐朝经济发展起巨大作用的是(   )
    A、骨耜 B、耧车 C、翻车 D、曲辕犁
  • 12、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和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最适合刻在无字碑的是(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治宏贞观启开元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面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
  • 13、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胫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与此思想相符的是(   )
    A、以民为本 B、加强刑罚 C、无为而治 D、虚心纳谏
  • 14、隋末起义军痛斥隋炀帝“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可有人却认为隋炀帝虽然残暴但并不昏庸,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三征辽东,穷兵黩武 B、巡游江南,纵情享乐 C、开通运河,沟通南北 D、创立殿试,重用人才
  • 15、歌曲使时代的记忆,承载着历史的变迁和民族的情感。某班围绕“歌曲中的历史记忆”开展专题研究,并依据不同的研究的度搜集了如下案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研究角度

    歌曲名

    歌词(节选)

    创作背景

    民族团结

    《爱我中华》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

    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爱我中华》是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歌。旋律融合多民族音乐元素,成为传唱全国的经典歌曲。

    国防建设

    《强军战歌》

    将士们/听党指挥

    能打胜仗/作风优良

    不惧强敌敢较量

    为祖国决胜疆场

    《强军战歌》创作于201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强军目标后推出的新时代军歌代表作。

    祖国统一

    《七子之歌—澳门》

    你可知Macao/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留学美国的闲一多写下了组诗《七子之歌》以表达对祖国思念之情。后被作曲家李海鹿谱曲为《七子之歌一澳门》。歌曲被选为澳门回归主题曲。

    外交成就

    《北京欢迎你》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放怀抱等你

    不管远近都是客人/请不用客气

    相约好了在一起/我们欢迎你

    《北京欢迎你》是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创作的官方主题歌曲,展现了中国开放包容的形象,传递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主题,强调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防建设、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中任选一个研究角度,围绕主题并参考示例,撰写一份简要的研究报告。(要求:标明研究角度,结合素材信息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研究思路,结论明确)

    研究报告示例

    研究角度:民族团结

    研究思路:从组内搜集素材看,我国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国家,各民族拥有独具特色的民族语言和文化。结合相关知识并深入分析可发现,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根据国情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一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有重要意义。国家还通过西部大开发,极大地带动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民族团结。

    研究结论:歌曲不仅是拉近各民族情感的组带,更是培育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平台。

    (2)、除上述各小组的研究角度和歌曲之外,请你再提供一个研究角度和与之相对应的歌曲名
  • 16、一个时代的高频词汇能体现来社会生活变迁的是一时代的社会生活,能反应21世纪以来社会生活变迁的是(   )
    A、网上购物、移动支付、高速铁路 B、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工分制度 C、粮票布票、国营商店、计划经济 D、广播体操、露天电影、黑白电视
  • 17、2025年4月24日,神州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近两千项空间技术成果已转化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这说明中国的航空航天技术。(   )
    A、成为现代科技的基础 B、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C、增强了我国国防实力 D、惠及民生服务民生
  • 18、2025年2月,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在中国哈尔滨隆重举行,来自亚洲多国的运动员和代表团参与。这一活动的成功举办主要体现了。(   )
    A、亚洲政治一体化局面已全面实现 B、中国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C、中国通过体育交流增强睦邻友好 D、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局面已经最终形成
  • 19、下图是中国知名政治漫画家乌合麒麟的新作品《就不跪》,体现了中国面对美国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强硬态度。这幅漫画反映了中国(   )

    A、与美国已断绝一切交往 B、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 C、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积极发展全球的伙伴关系
  • 20、1963年至1964年,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先后访问了埃及等十个非洲国家和缅甸等三个亚洲国家,这反映了我国(   )
    A、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注重发展与亚洲国家关系 C、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D、参与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上一页 144 145 146 147 14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