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读图片-回顾屈辱的历史:
图一 地点:沈阳 图二 地点:北平 图三 地点:南京
材料二:“我们为什么这样发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忿吗?也不是!我们么反对政府屈辱的外交!国都要亡了,还在这里出死力自相残杀,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国运动的八项主张。”
——1936年12月16日张学良、杨虎城《告全体将士书》
(1)为了避免国共继续自相残杀,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事件发生后,共产党派谁参加调停? 此事件解决标志着什么?
材料三: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国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肩抗战。历经浴血奋战,1945 年 8 月 15 日,14 年艰难曲折的抗战,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2)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国共两党作出了相同的反应是什么? 写出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战役各一例并写出指挥者。
(3)依据所学知识,说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写出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至少写出一点)
-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结合下列四幅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他们参与发起的是哪次运动?该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什么?(2)陈独秀在这次运动中形象地称为“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什么?这次运动属于什么领域的革新运动?材料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3)请判断这是哪个运动的文件?该运动首先从哪里爆发?(4)6月3日后,运动的主力、中心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次运动的意义如何?材料三: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一《吴玉章回忆录》
(5)请说出材料中“如今”指的是什么历史时期(或阶段)?是哪个党派领导的?(6)这个党成立的标志是什么?成立的历史意义? -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材料一图片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与哪一次运动有关?该运动中提出了什么口号?材料二: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一项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吴永《庚子西狩丛谈》
(2)李鸿章的评价是否全面、客观?我们应该如何正确评价?材料三: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的消息传到北京后,举国激愤,人人思变,雪耻强国之声陡然放大,时值18省1300多名举子在京会试,37岁的广东南海考生康有为在一夜之间写出万言书……
(3)材料三描述的是中国近代哪一历史事件?主要领导人物有哪两位?材料四:大清国国家允定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一千九百零一年正月十六日中历上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4)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
4、为了实现中国梦,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两个一百年”目标是A、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在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城乡居民的总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中国梦 D、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实现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
-
5、习近平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这一思想作为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的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是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
6、毛泽东的诗词是珍贵的史料,下列诗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浴血冬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③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④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A、①④②③ B、①②③④ C、④③①② D、④②①③ -
7、某学校网站“人民解放战争”专栏中选用以下两张图片,所拟标题最合适的是( )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三大战役示意图
A、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反攻 B、由战略防御到战略决战 C、由战略反攻到战略决战 D、由重点进攻到全面进攻 -
8、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地位的是( )A、
B、
C、
D、
-
9、《庚子西狩丛谈》记载:“庚子(1900年)之役,国家以乱民肇衅,外国连衡而入京师……”这段文字叙述的应是( )A、英军攻陷南京 B、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C、义和团攻占南京 D、八国联军占领北京
-
10、晚清政府曾收到某地民众的一份公告,公告称:“。。百姓无依,惟有死守,据为岛国,遥戴皇灵,图固守以待转机。”该公告反映的历史事件与地点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香港 B、第二次鸦片战争——库页岛 C、甲午战争——台湾 D、郑成功收复台湾——钓鱼岛
-
11、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成为主流,更成为国家繁荣富强的重要基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松赞干布完成青藏高原的统一大业,使吐蕃迅速强大起来.松赞干布希望与唐和亲,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双方通过深入交流,唐太宗同意和亲……后继的赞普们也贯彻“同为一家”的修好思想。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的“长庆会盟”是唐蕃关系的重大转折点,从此之后,双方友好相处,来往不断。
——摘编自崔明德、马晓丽《吐蕃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材料二 新疆位于中国西北边陲,古称西域,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割的一部分。这片祥和的美丽之地,最近出现了暴力恐怖活动,分裂势力活动猖獗。2014年3月1日,昆明暴力恐怖事件,4月30日,新疆乌鲁木齐火车站爆炸恐怖事件犹如一面明镜,让世人进一步认清了“三股势力”居心叵测、分裂国家的真正面目。事实证明:他们的分裂破坏活动都是注定要失败的。
材料三 2003年12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访问美国会见华侨和留学生等各界代表,谈到两岸关系时:“浅浅的海峡,国之大殇,乡之深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民族交往的两个事件。(2)、材料二中提及新疆“自汉朝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结合所学知识,汉朝、唐朝和清朝前期时分别设立什么机构加强对新疆进行管理?(3)、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元清两个朝代是如何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辖? -
1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缤纷多彩的文化符号承载者丰富的历史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化符号一:青铜器
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敛饰明显增多。
——《百家讲坛》
(1)写出西周用鼎制度所反映的重大史实及商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名称。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
文化符号二:丝绸
古代南亚、东南亚各地人民都喜欢中国丝绸制成的筒裙。在中国文献中,东南亚人民“以帛缠首”的记载比比皆是。日本出现了仿制“唐绫”(中国丝绸)而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纺织法,海上丝绸之路远远不只是向外传布丝绸,还把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如指南针、火药、造纸、活字印刷术、瓷器、医学、中草药等传布到世界各地。
——陈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2)据材料,概括中国丝绸外传的影响。
文化符号三:瓷器
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宋人记载“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多瓷器,大小相套,无小隙也。特别是广州、明州、杭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贺易,大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其中尤以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居多,销往埃及和伊朗的数量也很可观。
——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交流》
(3)根据材料,指出瓷器在宋代对外贸易中的地位。并概括宋代对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指远古时期的部落)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存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宣改姓元氏。”
—《资治通鉴》
材料三:
材料四:自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自治区着力消除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隔阂,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截至2014年底,国家对新疆的财政补助合计16918亿元,19个援疆省市共拨付援疆资金536亿元,实施援疆项目4906个。2010-2014年,新疆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11.1%,增速跃至全国第4位,创历史最好水平。
—摘编自《新理各民族平等团结发展的历史见证》白皮书(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
请回答:
(1)写出“华夏民族”的一位人文初祖。根据材料一,概括华夏民族形成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魏主”是谁?根据材料二,概括魏主变北俗的主要措施。
(3)从材料三图片反映的史实中,可以解读出哪些共同的历史信息?
(4)依据材料四,归纳新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条件。
(5)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
14、中国历史上“丞相”的名称一直在变,如秦汉时丞相为文官之长,隋唐时尚书令地位最高,明代称宰相为“内阁大学士”,清代时“军机处大臣”中的“领班大臣”是大臣中的“一把手”。这些现象反映的是( )A、秦朝设丞相,清代废丞相 B、丞相一直位高权重 C、皇帝通过倚重丞相加强统治 D、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
15、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民族友好”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史实反映这一主题的是( )
①唐蕃会盟碑②玄奘西行③郑和下西洋④五世达赖觐见顺治帝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
16、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以上行政机构的设置属于A、隋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
-
17、下图所示为唐朝发明并推广的两种重要生产工具,它反映了唐朝A、手工业水平高 B、重视农业生产 C、矿冶业规模大 D、商业十分繁荣
-
18、公元前127年,汉武帝颁布了一道政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可继承其封地的一部分,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材料反映的史实是( )A、汉朝实行分封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C、汉朝土地兼并严重 D、汉武帝鼓励开垦荒地
-
19、他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上文的“他”是A、周武王 B、秦始皇 C、汉高祖 D、汉武帝
-
20、某班同学针对历史人物及其事件情况整理了一份表格,请你参与研讨。
材料:
人物
相关事件
人物
相关事件
秦始皇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汉谟拉比
制定《汉谟拉比法典》
汉高祖
休养生息
释迦牟尼
创立佛教
苻坚
任用汉人王猛为相
伯里克利
实行改革,扩大公民权利
孝文帝
迁都洛阳,汉化改革
屋大维
创立元首制
隋文帝
建立隋朝,隋朝统一
查士丁尼
主持制定《查士丁尼法典》
唐太宗
知人善任,贞观之治
孝德天皇
领导大化改新
唐玄宗
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穆罕默德
创立伊斯兰教
鉴真
六次东渡日本
哥伦布
发现美洲
玄奘
西行印度求法
麦哲伦
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忽必烈
灭南宋,元朝统一
华盛顿
领导美国独立战争取胜
郑和
七下西洋
拿破仑
颁布《拿破仑法典》
戚继光
抗击俟寇
玻利瓦尔
领导拉美独立运动
郑成功
收复台湾
章西女王
反抗英国殖民统治
(1)、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于不同人物的事件可以整理出多条基本线索。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三条线索。(2)、从材料中选择相互关联的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