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是清朝乾隆时期云南布政使司发给丽江府百姓沙立目的一份开荒执照。该执照上写明了沙立目一家开垦土地的数量和范围,并印有“丽江府印”等字样。这印证了当时(       )

    A、土地私有开始出现 B、边疆地区得到开发 C、自然环境受到保护 D、地方势力日益滋长
  • 2、宋人印刷了世界上最早的广告招揽顾客,使用着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买卖商品,拥有了闻名世界的商港吞吐货物,驾驶着装备了指南针的海船将瓷器销往世界。这反映了宋朝(       )
    A、人文鼎盛 B、娱乐丰富 C、国家统一 D、商贸繁荣
  • 3、如图是唐朝时期遣唐使与留学生示意图。它反映了唐朝(       )

    A、交通发达海路为重 B、民族和睦交流频繁 C、国力雄厚辐射力强 D、疆域辽阔人口众多
  • 4、秦始皇下令通行半两钱,汉武帝下诏铸造五铢钱。这两种货币的推行旨在(       )
    A、推广冶铁技术 B、巩固国家统一 C、发展商品经济 D、践行休养生息
  • 5、如下图是1978年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早期成套青铜编钟。其数量多,音域广,音律全,音色美,至今还能演奏乐曲。编钟上有3755字铭文,内容“就像一本固定的乐器说明书”。据此可知,当时(       )

    A、青铜器功能单一 B、诸侯王崇儒尚礼 C、铭文用小篆书写 D、音乐成就水平高
  • 6、近代日本从毫无海防到亚洲第一到最终解散,给人以深刻反思。阅读以下日本近代海防大事年表(节选),分析历史问题。

    1854年

    德川幕府与美国签订《日美和好条约》,日本开放下田、箱馆两港,在港口圈定外国人“居留地”,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

    1868年

    明治政府颁布《五条誓文》,提出广兴会议,破除旧来之陋习,求知识于世界。

    1872年

    日本成立“海军省”,专门负责海军建设与发展。

    1876年

    日本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创建了“海军兵学校”。

    1887年

    明治天皇发布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兹决定从内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

    1894年

    日本海军在黄海战役中,重创了北洋水师。

    1904年

    日本从美国通用公司购买了5艘潜艇,组建了潜艇部队。

    1905年

    日俄战争中,日本海军以绝对优势战胜俄罗斯海军第二太平洋舰队。

    1910年

    日本自主建成“河内号”军舰,仅有20%的零部件需从外国采购,实现了军舰从组装到自主制造的重大跨越。

    1914年

    日本以协约国身份对德宣战,夺取了德国在青岛的海军基地。

    1921年

    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艘正规航母“凤翔号”。

    1922年

    华盛顿会议上,日美英法等国签署协议,日本海军主力舰总吨位被限制为美军的60%。

    1941年

    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基地。次日,美国对日宣战。

    1945年

    8月6日,美国向日本投放两颗原子弹。9月2日,日本代表在美国密苏里号上签署投降书。按照《波茨坦公告》的要求,日本帝国海军被解散。

    请回答

    (1)、分析大事年表,概括日本近代海军迅速发展的4点原因。
    (2)、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日美英法等国签署协议,日本海军主力舰总吨位被限制为美军的60%”。就这一现象,请写出你的两点看法。
    (3)、有人说“美国既是日本近代海军崛起的助推者,也是日本海军的毁灭者。”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结合史实阐述你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逻辑清晰。
  • 7、自古以来,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持续不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欧洲知识分子正被有关传说中的遥远的中国文明的许多详细的报道所强烈地吸引住。这些报道以耶稣会传教士的报告为根据……实际上,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西方人得知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完全入迷了。中国……,开始被推举为模范文明。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

    材料二   《泰西新史揽要》1895年由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与中国学者蔡尔康合译出版,原著为英国麦肯齐的《十九世纪史》。书中借用进化论史观,以中国史学传统会通西史,方便中国人阅读理解,强调西方崛起的关键在于政治改革与民权发展。其第二卷讲述了法国拿破仑时代,称当时的法国是“欧洲之乱所由萌,亦治之所由基也”。该书发行后迅速风行全国,各省官府争相订购,京师同文馆等诸多新式学堂都将其作为世界史教材。梁启超称其为“西史中最佳之书”,张之洞更是捐银千两资助印刷,光绪帝将其置于御案每日研读,康有为、梁启超的多项变法主张均受此书启发。

    ——摘编自冯一下《<泰西新史揽要>一部晚清历史教材传奇》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列举两例中国古代能让西方着迷的文明成果。结合所学分析,17世纪和18世纪初叶,欧洲推举中国为“模范文明”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概括《泰西新史揽要》在晚清广泛传播的原因和影响各2条。
    (3)、结合18-19世纪欧洲历史,你怎么理解拿破仑时代的法国既是“欧洲之乱”的源头,亦是欧洲治理的基石?
    (4)、综合两则材料,对“东西方之间文化交流”你有哪些认识?
  • 8、一枚小小钱币,承载着千年的历史密码。赏析以下古代货币,回答问题。

    图①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品:汉代五铢钱

    汉武帝时期发行,通行全国,逐渐取代各郡国地方货币。铜锡合金铸造,“铢”为古代重量单位,“五铢”二字采用篆书,外圆内方象征天地乾坤,表明古人对宇宙的认知与审美。

    图②新疆博物馆展品:龟兹五铢

    盛行于汉末至隋唐早期西域龟兹地区,钱币上铸有汉文“五铢”字样,圆形方孔的工艺与中原王朝相同,钱币有龟兹文字,是典型的双语钱。

    图③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品:日本“和同开珎”

    日本奈良时仿照中国唐朝“开元通宝”铸造的银质货币,圆形方孔,仿唐“开元通宝”,其文字“和同开珎”用汉字隶书,意思是“和同年间开始流通的宝货。”

    图④西班牙博物馆展品:凯撒银币

    由凯撒随军造币厂铸造发行,作为对士兵的奖励。银币反面为象征凯撒征服高卢的战利品奖杯,左右各坐着一名高卢人俘虏,下方铭文是凯撒名号CAESAR。

    请回答

    (1)、分析图①、图④货币信息,分别反映了怎样的历史阶段特征?
    (2)、从图②、图③中任选一枚货币,概述其史料价值。
    (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分析货币与文明交流之间的关系。
    (4)、如果要对凯撒展开历史研究,按照史料实证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多选题,多选错选漏选都不得分。)

    A凯撒本人撰写的《高卢战记》虽为一手史料,但也仍需其他史料佐证

    B凯撒政敌对凯撒的评价有个人主观臆断,不可作为参考资料

    C莎士比亚戏剧《尤利乌斯·凯撒》中的文学描写有重要参考价值

    D借助同时期希腊史学家普鲁塔克《希腊罗马名人传》中的相关记载,能减少单一文化视角的偏见

    E考古发现的凯撒时期的货币、雕塑和武器等都属于实物史料,单靠实物史料不能完全反映历史全貌

  • 9、学史可以明智。学习“商鞅变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能够得到的共同启示是(     )
    A、阶级斗争实现社会转型 B、民主制度促进社会进步 C、改革创新推动经济发展 D、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 10、以下电影共同宣传的主题是(     )

    1.《虔诚的维杜罗》,反映甘地领导的非暴力运动

    2.《委内瑞拉的传奇》,介绍玻利瓦尔的事迹

    3.《永远的领袖:曼德拉》,介绍南非前总统曼德拉

    A、争取民族独立 B、歌颂“万隆精神” C、弘扬国际主义 D、维护世界和平
  • 11、下图为某历史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简表,对该简表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情况 B、日本成为世界霸主 C、美国发展速度放缓 D、此时为冷战时期
  • 12、1932年德国《科隆日报》社论:“600万失业者像幽灵般游荡,而议会政党仍在争吵不休。我们需要一个能用‘钢铁决心’恢复秩序的人!”此材料可用于研究(     )
    A、巴黎和会的影响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C、经济危机的原因 D、德国法西斯上台的背景
  • 13、11世纪前后,不少有专门手艺的农奴逃离封建庄园,到交通要道、江海口岸或教堂、城堡附近开设作坊,商人也随之来到这里经商。这说明西欧中世纪城市(     )
    A、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束缚 B、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区 C、取得自治和自由的权利 D、加速了封建庄园的瓦解
  • 14、为保障电影发行事业的发展,1979年,我国政府宣布允许银行贷款建设影院;1984年,宣布电影业为企业性质,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缴纳税收;1985年,允许一部分地区对影片票价实行浮动。这一系列措施反映了我国(     )
    A、经济体制改革 B、对外开放政策 C、“大跃进”运动 D、“双百”方针
  • 15、1954年7月1日,山东铝厂建成投产,开启了新中国氧化铝生产的大幕,标志着中国不能生产氧化铝的历史正式结束。与之相关的时代背景是(     )
    A、抗美援朝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 16、1931年,山东省委采取的以下行动,可以印证(     )

    1.9月25日,发布《鲁省委通告第一号》,要求各级党组织动员一切力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

    2.9月30日,制定宣传大纲,号召各界民主爱国人士一致行动,为拯救民族危亡而斗争。

    3.11月末,济南市委在省委领导下组织发动学生赴南京请愿运动。

    A、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C、抗日根据地的逐渐建立 D、中国共产党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 17、1927年,汪精卫公开提到“农民运动过火,破坏统一战线,必须立即停止。”同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提到“农民运动不是糟得很,而是好得很。”以上材料可用于研究(     )
    A、国共合作的必要性 B、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C、农村土地改革的意义 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 1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一词在中国社会逐渐流行。1902年梁启超最早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1894年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口号,1912年“中华民国”成为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国号。这些现象说明(     )
    A、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维新变法启迪思想 C、革命浪潮蓬勃发展 D、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 19、近代以来,连环画作为一种通俗的传播文化的艺术形式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中国现代美术的一个主要画种。以下连环画共同反映了农民阶级(     )

    A、探索近代化的智慧 B、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C、反侵略的英勇气概 D、对民主政治的追求
  • 20、“一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眼睁睁的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与材料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上一页 307 308 309 310 31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