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 单元检测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单元闯关试题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单元基础达标卷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综合复习与检测【期末·单元】
- 统编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检测素养评价02
- 统编版(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单元测试卷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 第二单元 早期现代化的初步探索和民族危机加剧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练习题
- 统编版(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闯关试题
-
1、煤不仅能生产焦炭和煤气,还能产生煤焦油,而煤焦油中藏着真正的宝贝:数百种染料、阿司匹林、消毒剂、香水、烈性炸药等。这些宝贝的出现是由于( )A、蒸汽机的改良 B、电力广泛应用 C、化学工业建立 D、内燃机的发明
-
2、19世纪中期,东半球的俄国开始了农奴制改革、日本进行了明治维新,而西半球的美国则爆发了南北战争。这些事件( )A、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B、保留了封建残余 C、促进了南方种植园经济发展 D、改变了社会性质
-
3、1820年,英国的手摇纺纱机工人有24万人,到1840年减至12.3万人,到1856年只剩下3000人。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工资待遇降低 B、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C、工作环境恶劣 D、传统手工技艺缺乏传承者
-
4、“他在法国的15年统治有两个特点:国内改革和军事战役。前者巩固了革命成果,后者在邻国激起了一种民族主义反应,并最后导致他的垮台。”这位统治者是( )A、克伦威尔 B、罗伯斯庇尔 C、路易十六 D、拿破仑
-
5、“这一文件正式宣告解除了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政治控制,并升华为一部革命性的宪章,它旨在将美国人团结在自由之旗和共同意愿之下。”该文件是( )A、《独立宣言》 B、1787年宪法 C、《权利法案》 D、《宅地法》
-
6、辣椒原产于拉丁美洲的秘鲁和墨西哥一带。16 世纪后期,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新航路开辟 C、鉴真东渡 D、玄奘西行
-
7、 “它并非是对古典文化‘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是新生的资产阶级为了求得自身的发展,必须在思想上从中世纪的宗教神学的桎梏下解放出来、”材料中“它”是( )A、近代科学 B、宗教改革 C、文艺复兴 D、启蒙运动
-
8、1980年与1979年相比,广东、福建两省出口总额分别增长27.9%和47.2%;工农业总产值分别增长8.2%和10%。这主要得益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经济特区的创办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
9、下表是1953—1957年工业生产发展的部分情况,该表可用于说明我国( )
工业生产发展情况
中国
英国
美国
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
18%
4.1%
2.8%
增产400万吨钢所用时间
5年
24年
15年
A、工业发展水平世界领先 B、“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D、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 -
10、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提出没收地主土地,不分男女老幼,按人口统一平均分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土地改革( )A、奠定了解放战争胜利的基础 B、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扫除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障碍 D、促进了全国粮食产量增加
-
11、下图中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 B、全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C、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 D、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
12、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与北洋军阀斗争中认识到革命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一个健全的革命政党,还有赖于为革命政党所掌控的革命力量。基于这种认识,孙中山( )A、创建革命团体 B、提出三民主义 C、发动武昌起义 D、建立黄埔军校
-
13、康有为创立强学会、保国会,宗旨都是“强国”“保种”,他在历次上书中不厌其烦地强调,只有变法才能御侮图存。这表明戊戌变法是( )A、政治改良运动 B、自强求富运动 C、思想启蒙运动 D、爱国救亡运动
-
14、1843—1853年,广州港生丝出口量从1430担增加到3662担,而上海生丝出口量则从零增加到46655担。这缘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天津条约》
-
15、小明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整理了以下的知识清单。由此可知,他复习的主题是( )
隋朝的统一和灭亡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盛唐气象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A、中外文明友好交流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
16、唐宪宗时,曾一次性录取几十位进士,均为出身寒门的士子。这说明科举制( )A、重视官员的品行 B、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C、增加录取的人数 D、维护世家大族利益
-
17、汉高祖实行“什五税一”,即农民将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上交国家。与秦朝相比,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这一措施有利于( )A、维护社会稳定 B、增加政府收入 C、加强中央集权 D、减轻徭役负担
-
18、 下图信息表明我国古代钱币形制沿革具有( )A、多元性 B、开放性 C、延续性 D、独特性
-
19、科学技术的突破推动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
所属时代
代表性成果
时间
引领国家
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时代
①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
②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③
电力、内燃机、汽车、飞机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英、美、德等国
第三次工业革命
信息化时代
电子计算机、原子能等
20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
美、苏等国
第四次工业革命
④ 时代
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
21世纪初
中、美等国
——摘编自褚君浩、周戟著《迎接智能时代:智慧融物大浪潮》
(1)、根据所学知识,补充表格中的内容,并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所属时代命名。(2)、从材料中选择两个角度,结合所学归纳四次工业革命呈现的发展规律并分析原因。 -
20、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不断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2—1957年我国经济发展情况表
1952年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
1957年占工农业总产值比重
1952—1957年年均增长率
农业生产总值
58.5%
43.5%
4.5%
工业生产总值
41.5%
56.5%
18%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新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1963年1月,周恩来在上海市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我国过去的科学基础很差。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们祖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薛培松《四个现代化战略决策的形成》
材料三
习近平宣布“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会议开始
神舟十二号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天和核心舱
我国生产的C919大型客机
美丽乡村
汽车进入千家万户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1952—1957年经济发展情况,并结合所学分析该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周恩来提出的“现代化”的内涵,并结合20世纪50至70年代的史事说明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3)、根据材料三,回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就集中在哪些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