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SO2 B、CO2 C、NO2 D、CO
  • 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措施与此理念不相符的是
    A、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B、就地焚烧植物秸秆 C、废旧金属回收利用 D、工业废水达标后再排放
  • 3、一种可同步回收废电池正极材料的锂和处理工业废气中NO2的装置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

    (1)、LiFePO4中,Fe和Li的质量比为
    (2)、碳布上,NO2NO2的转化中氮元素化合价(填“升高”或“降低”)。
    (3)、该回收系统可将能转化为电能。
    (4)、已知LiNO2转化的方程式为:2LiNO2+O2=2LiNO3 , 制备276kgLiNO3理论上需消耗O2kg。(写出计算过程)
    (5)、某废电池正极材料组成如图2所示,Fe和Li的质量比为2:1。装置作用一段时间,生成276kgLiNO3 , 若作用过程中锂损耗为正极材料中锂元素总质量的20%,则该电池的正极材料质量为kg。
  • 4、一种利用某地飞灰(主要含CaO、SiO2及C)和赤泥(主要含Fe2O3及Zn、Pb、Ni、Cu、Cr等重金属化合物)共处理回收金属工艺各环节如图1所示。

    (1)、推测赤泥可能的颜色______。
    A、黑色 B、砖红色 C、银白色
    (2)、“马弗炉”中,C还原Fe2O3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3)、“高温还原”中,部分金属气化与氯结合形成“二次飞灰”,实现与“熔融混合物”分离,下列说法与分离有关的是______。
    A、Zn的沸点比Cu低 B、Pb的相对原子质量比Fe大 C、Zn的活动性比Fe强
    (4)、“磁选分离”利用该铁合金的实现与残渣分离。
    (5)、飞灰用量与铁回收率、铁合金中铁的含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飞灰用量增大,铁回收率增大的原因是 , 铁合金中铁的含量先增后降的原因是

    (6)、与传统飞灰填埋处理相比,该工艺的优势有。(写一点)
  • 5、某实验小组开展利用金属铝处理含铜废水的研究。
    (1)、将铝片分别浸泡在Cu2+含量相同的溶液中,观察现象。

    序号

    铝片

    溶液

    金属表面及溶液变化

    未打磨铝片

           CuSO4

    无明显变化

    打磨的铝片

           CuSO4

    覆盖红色固体,溶液蓝色变浅

    未打磨铝片

    CuCl2.

    覆盖红色固体,溶液蓝色变浅

    实验ⅱ中红色物质是(填化学式),形成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析)。

    (2)、实验ⅰ、ⅲ现象差异大,小组同学认为与氧化膜及溶液中的离子有关,作出以下猜想:

    【实验猜想】猜想1:Cu2+破坏了铝氧化膜       猜想2:Cl破坏了铝氧化膜

    【实验设计】甲同学认为猜想1不合理,支持其作出判断的依据是 , 甲同学往实验ⅰ溶液中加入适量NaCl,有大量红色固体析出,溶液变无色,证明猜想2成立。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严谨,认为可能是由(写离子符号)破坏铝氧化膜,需补充对比实验:重复实验ⅰ,往溶液中加入适量固体,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猜想2成立

    【实验拓展】参照(1)中实验,改用普通铝粉或纳米铝粉1nm=109m , 在25或60℃条件下,探究温度及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补充实验设计:

    试管

    温度

    表面积

    实验目的

    25℃

    实验ⅰ、ⅱ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ⅱ、ⅲ探究表面积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纳米铝粉

  • 6、

    兴趣小组开展水的组成探究及水的净化实践活动。

    ⅰ.研究水的组成

    (1)按如图1组装好仪器,闭合开关一段时间,观察到两电极产生气泡,关闭电源后,用燃着的木条检验a、b管内的气体,现象分别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随着电解时间的延长,发现两极气体体积比逐渐偏离2:1 , 请结合气体的性质,分析其原因:。水中加入的Na2SO4(填“影响”“不影响”)气体体积比。

    ⅱ.制作快速净水器

    兴趣小组设计的快速净水装置如图2所示。

    (3)净水原理:通过不同物质物理拦截去除杂质,其中还可吸附可溶性杂质和异味,实现高效净化。

    (4)动手操作:使用时,加快净水速度的操作是 , 分析其原理:

  • 7、气体分离方法有深冷法、吸附法和膜分离法等。

    深冷法是将气体降温液化,再利用不同气体沸点差异气化分离,部分气体的沸点为:H2253N2196O2183

    吸附法是加压使气体被吸附剂吸附,降压可解吸附,实现分离。降压时沸点低的气体先解吸附(原理见图甲)。

    膜分离法能耗低易操作,用有机高分子膜分离气体的原理如图乙所示。

    一种无机钙钛矿透氧膜分离空气可得纯度达100%的O2 , 其原理为O2先形成O2 , 填补膜中“氧空穴”,膜中O2再在另一侧转为O2(如图丙所示)。

    (1)、用深冷法分离N2H2 , 控温在200时,氮为态。
    (2)、吸附法分离N2O2 , 降压时,先解吸附的气体是
    (3)、有机高分子膜分离中,直径比膜的孔径的分子可以通过膜。膜分离法的优点是
    (4)、关于两种膜分离法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N2O2直径小,也能进入氧空穴 B、O2不能直接填补“氧空穴”穿过透氧膜 C、乙图和丙图分离过程均只发生物理变化
    (5)、将空气液化再升温分离制取氧气属于法,该方法制氧的缺点是:
  • 8、《天工开物》中有我国古代榨油的记载,其流程如图所示。

    (1)、从分子角度解释榨油过程中闻到油香的原因
    (2)、炒胡麻用铁质“釜”,利用了铁的性;从燃烧条件分析,可减少实现“文火”。
    (3)、胡麻蒸前“碾细”的目的是 , 蒸后用稻草“疾(快)裹”保温,防止胡麻因变硬不利于榨油。
    (4)、上述流程中,“油”与“枯饼”分离的操作是
    (5)、“再蒸”“再榨”的作用是
  • 9、甲醇(CH3OH)在催化剂和一定条件下产生H2 ,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为CO,b为H2 B、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C、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D、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10、“劳动点亮生命之灯”。下列劳动实践对应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

    A

    用干冰人工增雨

    干冰升华吸热

    B

    调小灶具进气口

    燃气是可燃物

    C

    用铅笔芯制作电极

    石墨有导电性

    D

    给铁栏杆刷防锈漆

    金属刷漆可隔绝氧气和水

    A、A B、B C、C D、D
  • 11、乙酰丙酮C5H8O2是甲醛检测盒的显色剂。关于乙酰丙酮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14个原子 B、氢与氧元素质量比为4:1 C、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与甲醛作用会有颜色变化
  • 12、“稀土之父”徐光宪院士在1972年实现镨(59Pr)和钕(60Nd)的分离,打破当时世界纪录。镨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镨和钕均为金属元素 B、镨原子序数为59 C、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0 D、镨相对原子质量为140.9
  • 13、设计低碳行动方案。以下方案不合理的是
    A、禁止使用化石能源 B、大力提倡植树造林 C、推广使用节能家电 D、开发低成本碳捕集技术
  • 14、绘制碳循环简图(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 B、化石燃料不充分燃烧转化为CO C、海水吸收CO2生成非常稳定的碳酸 D、动植物遗骸在一定条件可形成化石燃料
  • 15、碘酒是常用消毒剂,其有效成分是I2I2属于
    A、混合物 B、化合物 C、氧化物 D、单质
  • 16、人类的呼吸离不开氧气,获得氧气的途径有很多。实验室取68g过氧化氢溶液和4g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充分反应后,称量剩余混合物的质量为70.4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MnO2__2H2O+O2)。

    求:

    (1)、充分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
    (2)、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7、

    在学习了复分解反应后,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继续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同学们将教材上的【实验10-13】进行了改动。如图所示是小郡和小梅两位同学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梅同学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小郡和小梅两位同学实验后的两支试管中的溶液倒入同一个烧杯中,倾倒过程中没有出现明显现象,同学们对此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2)猜想Ⅰ:溶质成分是Na2SO4NaClNa2CO3

    猜想Ⅱ:溶质成分是Na2SO4、NaCl

    猜想Ⅲ:溶质成分是Na2SO4NaClNaOHNa2CO3

    猜想Ⅳ:溶质成分是________。

    【实验探究】

    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不同方案进行探究,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两种方案的相关内容。

    A.小郡设计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一定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猜想Ⅲ成立

    ②向步骤①的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B.小梅设计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一定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的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Ⅲ成立

    ②取①中试管的上层清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变成红色

    【反思与评价】

    (3)同学们认为小郡的实验结论不准确,你认为理由是________。

    (4)小梅实验步骤①加入过量BaCl2溶液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5)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梅的实验结论也不准确,请你在小梅实验步骤的基础上再补充实验进行验证,写出实验方案:________(简要写出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6)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小梅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步骤②中的无色酚酞溶液替换为下列___________(填字母)操作,也可以实现相同的目的。

    A. 滴加FeCl3溶液B. 滴加Al2SO43溶液
    C. 通入CO2D. 滴加BaOH2溶液
  • 18、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必要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CO2可以选用(填上图的大写字母)作为发生装置,若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取并收集干燥的H2 , 所选装置正确的导管口连接顺序是(填上图的小写字母)。
    (2)、实验室配制NaCl溶液。

    ①把1.0gNaCl固体溶解于水中配制成10.0g溶液。

    ②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下图所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填写仪器名称)。

    ③若所配制的NaCl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填字母)。

    A.NaCl固体本身不纯                                 B.量水时仰视读数       

    C.向烧杯中倒水溶解时部分水洒出             D.装瓶时部分溶液洒出

  • 19、利用化学知识可以从废旧电器的某些部件中回收银和铜,其操作流程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

    (1)、操作Ⅰ、Ⅱ都为过滤,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2)、溶液乙中一定有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3)、操作Ⅰ前稀硫酸已足量,请你设计实验验证稀硫酸已足量:(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空间站在轨实验,到嫦娥六号月背采样,我国在航天领域不断崛起和迅猛发展,彰显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强大实力。航天科技的进步,化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Ⅰ.生命保障:空间站内,用特种活性炭除去气体中的异味和微量有害物质,为航天员提供舒适、健康的环境;由棉、羊毛和聚氯乙烯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多层结构舱外航天服,保障航天员舱外活动的安全。

    Ⅱ.动力系统:部分运载火箭装载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二者接触即可发生反应:C2H8N2+2N2O4=3N2+4H2O+2CO2 , 释放出强大的能量,将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Ⅲ.新型材料: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会与空气产生剧烈摩擦,表面温度可达数千摄氏度。返回舱外层的复合材料涂层能在高温时保护舱体,并防止过多的热量传递到返回舱内部,确保舱内航天员和各种仪器设备的安全。

    (1)、空间站内的气体净化过程中,利用了活性炭的
    (2)、舱外航天服的制作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3)、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反应的过程中(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依据返回舱外层复合材料的作用,推测其具有的性质是
上一页 386 387 388 389 39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