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湖南省长沙市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广东省东莞市中堂星晨学校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广东省茂名高州市东岸中学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广西柳州市柳南区2014-2015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
-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北京市海淀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北京市朝阳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北京市丰台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1、今年广东省空气质量目标是:优良天数比率(AQI达标率)达到94.1%。下列措施有助目标实现的是A、提倡和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 B、焚烧秸秆制造有机肥 C、为增加节日气氛开放烟花爆竹燃放 D、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
2、科学家黄旭华为中国核潜艇作出巨大的贡献。核潜艇的燃料主要是铀-235,铀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铀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铀元素的元素符号为u C、铀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38.0g D、一个铀原子核外有92个电子
-
3、能与盐酸溶液反应,产生气泡的金属是( )A、铝 B、金 C、铜 D、银
-
4、明代的《本草纲目》记载古法酿酒:“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回答下列小题。(1)、其中“蒸令气上……其清如水”与下列净水实验操作原理相同的是A、沉降 B、过滤 C、吸附 D、蒸馏(2)、“味极浓烈”,从微观角度解释是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体积很小 D、分子质量很小
-
5、下列物质能够形成酸雨的是A、SO2 B、CO2 C、CO D、PM2.5
-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过滤悬浊液
D、稀释浓硫酸
-
7、高州市被誉为“全国水果第一市”、“中国荔乡”,种植和生产荔枝过程中,常用要到下列工艺,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施用化肥 B、喷洒农药 C、压榨荔枝汁 D、喷洒保鲜剂
-
8、实验室取100g某浓度的稀硫酸恰好与6.5g锌完全反应。试计算该反应能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9、
“溶解”是化学学科的核心概念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固体物质的溶解开展研究性学习。
任务1:溶解过程的探究
小组同学先按图1所示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观察到小灯泡不发光。再将10g氯化钠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提示:部分物质溶于水后常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1)氯化钠溶解过程中可观察到小灯泡(填“发光”或“不发光”),说明氯化钠溶液具有性。
(2)小组同学将氯化钠换成氢氧化钠重复上述实验,除观察到灯泡发光外,还发现烧杯外壁有热量变化,原因是氢氧化钠溶于水会(填“吸热”或“放热”)。
任务2:溶解性影响因素的探究
【初步探究】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
(3)实验中振荡的目的是。
(4)通过图2实验可得出结论:物质的溶解性与有关。
【深入思考】同学们讨论后认为通过加热或增加溶剂的量也能使B中固体溶解,物质的溶解性可能与这两个因素有关。
【查阅资料】硫酸铜溶液能吸收红、黄光而使溶液呈现蓝色。当一束平行单色光照射硫酸铜溶液时,溶液浓度越大,对于红、黄光的吸收能力越强,透过溶液的光强度越小。
【实验探究】
①取试管a、b分别加入2g硫酸铜晶体和10mL饱和溶液。
②将试管a、b分别装入光强度采集装置(图3为装置原理图)。
③加热试管a并持续测量透过溶液光线的光强度,复制数据导入软件中绘制出“光强度—时间”曲线如图4所示。
④在试管b内加入3mL水并持续测量透过溶液光线的光强度,复制数据导入软件中绘制“光强度——时间”曲线如图5所示。
(5)由图3可知,温度越高,硫酸铜的溶解性越(填“强”或“弱”)。
(6)图5中,一开始光强度数值增大的原因是。
(7)依据图5,请写出硫酸铜的溶解性与溶剂水的质量的关系及判断依据:。
-
10、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由水配制成的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节约用水,图中,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A、
B、
C、
(2)、水的净化流程如图所示:①上述净水过程中,“沉降池”中可用明矾作絮凝剂,其作用为 , “消毒池”中常用液氯作为消毒剂,消毒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此反应生成的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吸附池”中常用(填名称)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水的组成:在电解水的实验过程中,理论上当电源正极产生8mL气体时,负极产生mL气体,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4)、海水晒盐:海水晒盐留下的液体“苦卤”经再加工可得到不纯的硫酸镁晶体,其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请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①t2℃时,等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硫酸镁的质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钠的质量。
②t1℃时,分别将等质量的氯化钠和硫酸镁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所得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和硫酸镁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的大小关系是:A%(填“>”“<”或“=”)B%。
-
11、金属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进一步了解金属的性质,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服务。(1)、金属的物理性质。将黄铜片与纯铜片相互刻画,观察到纯铜片上划痕较深,黄铜片上划痕较浅,据此得出的推论是。(2)、金属的化学性质。
①金属材料的使用和保护。铝制品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化学社团的同学想比较Mg、Fe、Cu的金属活动性,请你帮他们一起完成以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镁片表面 , 溶液不变色;
铁片表面产生少量气泡,溶液;
铜片表面无明显变化
金属活动性:Mg>Fe>Cu
任写一个上述实验中发生
的化学方程式:
③将上述实验结束后的溶液倒入烧杯中,得到溶液A,取mg溶液A于另一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B.若溶液B质量仍为mg,则溶液B中溶质的阳离子组合可能是、。
-
12、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为。(2)、实验室选用装置BD制取氧气,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药品为(填名称),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最佳时机为。(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装置D收集氧气,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原因可能是。(4)、电石(主要成分为为块状固体,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产生乙炔和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通常情况下,乙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请写出实验室用电石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 , 最佳的制取装置组合是(填字母序号)。
-
13、动植物呼吸需要氧气,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氧分子由氧原子构成。(1)、氧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如图为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微观示意图。
①补全D方框中的微观示意图 , 完成该微观示意图的依据是。
②多栽花、多种草、多植树对保护环境的意义是。
-
14、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面有关春节的习俗包含了很多化学常识。(1)、燃放烟花爆竹是春节传统的习俗之一,烟花爆炸属于变化;爆竹中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填化学式)。(2)、贴春联是春节传统的习俗之一。我们用墨汁书写的春联很长时间都不会变色,是因为。(3)、璀璨的霓虹灯能营造春节的喜庆氛围,其主要是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4)、除夕夜时,每家每户都会做一桌丰盛的饭菜。我国很多地区使用沼气作为燃料来烧火做饭,沼气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5、正确的图像能帮助我们认识物质变化的现象和本质。下列图像分析不合理的是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B、足量红磷在密闭的集气瓶中燃烧时,瓶内压强的变化 C、向一定量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铁粉 D、等质量的块状、粉末状碳酸钙分别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
1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中少量的CO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粉末
B
除去Cu粉中混有的Fe粉
加入足量的稀硫酸,过滤、洗涤、干燥
C
鉴别和两种液体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D
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钾溶液
将6g氯化钾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至全部溶解
A、A B、B C、C D、D -
1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组成元素相同,则二者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B、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C、阴离子带负电荷,则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
18、贵州是我国四大中草药产地之一。野生的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其中矢车菊黄素的化学式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矢车菊黄素属于氧化物 B、每个矢车菊黄素分子由42个原子构成 C、矢车菊黄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60g D、矢车菊黄素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
19、黔南州的州花“刺梨花”在盛开时,花香四溢,微风拂过,令人陶醉不已,深受群众喜爱。我们能闻到花香是因为A、分子有质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体积很小
-
20、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进行化学实验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加热液体 B、
氧气验满 C、
量取液体 D、
点燃酒精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