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江门美食富含蛋白质的是
    A、五洞牛肉 B、大鳌莲藕 C、杜阮凉瓜 D、恩平烧饼
  • 2、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可用于制取纯碱等工业原料。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主要流程如下:

    上述过程的化学反应原理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2NaHCO3Δ__Na2CO3+H2O+CO2

    材料二: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常温常压下,每升水能溶解1.45gCO2NH3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每升水能溶解493gNH3

    ①纯碱的主要成分是Na2CO3 , 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Na2CO3属于(填“酸”“碱”“盐”之一)。

    ②侯氏制碱法在制得纯碱的同时还得到的一种氮肥是(填化学式)。

    ③综合分析上述制碱流程中,要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NH3制成饱和氨盐水之后,再通CO2的原因是

    (2)、如图为NaClNH4ClNaH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选项序号)。

    A、t1C时,NaCl的溶解度小于NH4Cl的溶解度 B、NH4Cl中混有少量NaCl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NH4Cl C、t3时,NaHCO3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3:25 D、t3时,各取相同质量的NH4ClNaCl固体,分别加水至恰好完全溶解,然后降温至t2oC , 此时所得NH4Cl溶液的质量小于NaCl溶液的质量
    (3)、工业上制得的纯碱中常混有少量氯化钠。为测定某纯碱样品(杂质为氯化钠)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称取该样品25g , 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水配成溶液,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20%CaCl2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并干燥,称得沉淀的质量为20g , 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①过程Ⅲ过滤后,所得滤液的质量是g

    ②计算该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至0.1%

  • 3、回答下列问题:
    (1)、小红和小刚在帮助老师整理实验室时,发现一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根据试剂记录清单可知该无色溶液是Na2SO4溶液、MgNO32溶液、MgSO4溶液中的一种,他们为确定该溶液是哪种溶液,进行实验探究。

    【实验与分析】

    ①小红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振荡,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判断该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②小刚另取少许该溶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适量BaCl2溶液,振荡,观察到也有白色沉淀产生,判断该溶液中的酸根阴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交流与合作】

    ③小红和小刚经过交流讨论,应为该溶液贴上写有(填化学式)溶液的标签。

    (2)、已知某固体样品A可能含有KClK2SO4NH4NO3三种物质中的一种或多种,另有一固体样品B可能含有MgOMgOH2Na2CO3CuSO4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图所示进行探究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结合上述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回答下列问题:

    ①常温下,气体C的水溶液pH7(填“>”“=”“<”之一)。

    ②白色沉淀H为(填化学式)。

    ③步骤II中生成气体F的化学方程式为

    ④无色溶液G中,一定大量存在的阳离子为(填离子符号)。

    ⑤在固体样品A里,所述三种物质中,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是(填化学式),要进一步确定其是否存在,另取少许样品A加水配成溶液后再进行实验,请简要说明实验操作步骤、发生的现象及结论:

  • 4、下图所示为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的制取与物质组成的探究

    ①在实验室中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为原料,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利用上述装置对某有机物CxHyOz的组成进行探究,所选仪器按“BC1AC2DF”的顺序连接(C1C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查装置气密性。使2.4g该有机物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反应后测得装置C1质量增加0.1g , 装置C2质量增加0.9g , 装置D质量增加5.5g

    通过分析计算可得,此2.4g有机物中氢元素的质量为g(精确至0.1g),该有机物CxHyOzx:y:z=(填最简整数比)。

    (2)、简易供氧器的设计与评价

    兴趣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室制取氧气原理设计了简易供氧器。

    装置:如图所示。

    试剂:共5份(每份包含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8%的过氧化氢溶液、1g颗粒状二氧化锰、100g纯净水)。

    ①请完成该供氧器的说明书:

    a.制氧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b.使用方法:先将100g纯净水加入(填“甲”或“乙”)瓶并拧紧接有吸气面罩的瓶盖,再将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填“甲”或“乙”)瓶并拧紧瓶盖,乙瓶中的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吸氧。

    c.每份试剂最大供氧质量:3.2g

    d.使用完毕,倒出残液,清洗装置。

    ②请对此简易供氧器提出具体改进建议:

  • 5、材料是人类社会物质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从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直到信息时代,每一次时代变革,都与化学材料的发展密不可分。

    (1)、“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大面具,诉说着古蜀文明的灿烂辉煌。青铜属于金属材料中的________(填“合金”或“纯金属”)。
    (2)、早在春秋时期,我国劳动人民就已开始生产和使用铁器。工业上用赤铁矿炼铁的主要原理是Fe2O3+3CO__2Fe+3CO2 , 该反应中还原剂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我国古代就有湿法冶金技术,湿法冶金是利用置换反应从盐溶液中得到金属。在实验室中,把一定量铁粉加入一定量的CuNO32ZnNO32AgNO3混合溶液中,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述。

    试回答:①滤液A中大量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是(填离子符号)。

    ②滤渣B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是(填化学式)。

    ③写出过程I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4)、多种新材料的成功研制,助力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①我国科研团队用六方氮化硼hBN制备出某种菱方氮化硼rBN , 为新一代激光技术奠定了理论和材料基础。hBNrBN都是由硼元素和氮元素组成的,但由于结构不同(如图所示),属于不同的物质。

    制备氮化硼BN的化学方程式为N2+2B__2BN , 该反应属于(填“化合”“分解”“置换”之一)反应;由六方氮化硼(h-BN)制备菱方氮化硼(r-BN)的变化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芳纶C14H10N2n是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的一种性能优良的新材料。芳纶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其中所含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 6、化学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改造物质和应用物质。
    (1)、分类是认识物质的重要方法。按要求从氢气、氢氧化钙、三氧化硫、氯化银中选取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在下列横线上。

    ①一种非金属单质

    ②一种非金属氧化物

    ③一种难溶性的盐

    ④一种微溶性的碱

    (2)、人们根据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可以创造出新物质。

    ①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可以生成不同的新物质。例如,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能生成碳酸H2CO3 , 还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C6H12O6。一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个氢原子;180g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为g。

    ②玻璃被誉为改变世界面貌的伟大发明之一。在工业生产中,玻璃通常是用石英砂、纯碱、石灰石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经高温烧制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SiO2__CaSiO3+CO2Na2CO3+SiO2__X+CO2

    上述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

    (3)、合理利用物质可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

    ①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填选项序号)。

    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作导线

    B.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可用于除铁锈

    C.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造电光源

    ②我国是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目前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已走入千家万户。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 , 写出甲烷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7、常温下,向24gMgOMgOH2MgCO3组成的固体混合物中加入2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溶液的质量为219.6g , 再向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将滤液蒸发结晶,得到NaCl固体46.8g。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CO2的质量为4.4g B、原固体混合物中镁元素的质量为9.6g C、原固体混合物中MgOH2的质量为8.7g D、原固体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2.8g
  • 8、菱锌矿是工业上制备硫酸锌的原料。菱锌矿的主要成分是ZnCO3 , 还含有SiO2Fe2O3等。如图是用碳酸锌样品(杂质为SiO2Fe2O3SiO2难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模拟工业制备ZnSO4的流程。下列有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A、滤液a为无色溶液 B、滤渣甲是SiO2 C、滤渣乙是单质铁 D、步骤Ⅱ有气体生成
  • 9、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物质丙与物质丁都属于有机物 B、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发生改变 C、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4:1 D、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 10、某同学在常温下进行BaOH2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借助计算机绘制出溶液pH随所滴入BaOH2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合理的是

    A、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HClBaCl2 B、ab段,溶液中H+数量逐渐增多 C、c点时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阴离子为OHCl D、该反应的实质是H+OH结合生成H2O
  • 11、下列探究实验的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测定氧气含量 B、探究质量守恒 C、探究分子运动 D、比较金属活动性
  • 12、下列有关化学概念的辨析中,合理的是
    A、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 B、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13、化学观念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发生了改变 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
  • 1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可指导人们选择和搭配食物。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要均衡膳食,使摄入的各种营养成分保持适当比例 B、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应摄入比成人更多的蛋白质 C、铁、锌、碘、硒等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D、为了健康,不吃米饭等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 1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进行科学实验的基础和保证。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A、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垂悬在试管口上方 B、实验室制取CO2时,先加药品,再检验装置气密性 C、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其纯度 D、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铺一层细沙
  • 16、物质世界充满了变化。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火箭发射 B、海水提镁 C、干冰升华 D、呼吸作用
  • 17、

    低碳行动是人类应对全球变暖的重要举措,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有多种途径。

    Ⅰ.CO2转化为CO

    炼铁的一种原理示意图如下(括号内化学式表示相应物质的主要成分):

    (1)写出还原反应室中炼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Fe3O4可作为CH4和CO2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Fe3O4与合成气反应可转化为Fe。写出能使Fe转化为Fe3O4(催化剂再生)的一条可能途径:________。

    Ⅱ.CO2转化为甲醇(CH3OH)

    我国科研人员已实现CO2和H2在加热和MoS2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甲醇,反应如下:

    CO2+3H2MoS2__CH3OH+H2O

    (3)合成甲醇是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的关键一步,反应原理示意图如下:

    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CO2和H2可合成甲醇,甲醇燃烧又生成CO2。氢气、甲醇都被认为是“零碳”燃料,甲醇被认为是“零碳”燃料的理由是________。

    Ⅲ. CO2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

    我国科研人员已成功将CO2还原合成葡萄糖,其过程可分为“电催化还原”和“生物合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部分反应原理如图所示。

    (5)写出如图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6)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计算4.4gCO2通过光合作用可得到葡萄糖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18、

    项目小组对铁系食品脱氧剂(又称为“双吸剂”)进行了如下探究。

    Ⅰ.探成分

    某脱氧剂标签显示含有铁粉、活性炭、食盐以及无水氯化钙等。为确定脱氧剂中铁粉的存在,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1:取一包脱氧剂粉末,用磁铁吸引。观察到部分黑色粉末被吸引。

    实验2:取实验1中被吸引的部分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适量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有红色固体生成。

    实验3:另取被磁铁吸引的黑色粉末,撒向酒精灯的火焰。观察到粉末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写出实验2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铁粉在空气中能燃烧,而铁丝在空气中不易被点燃。原因是________。

    Ⅱ.明原理

    利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4和实验5。

    (3)实验4: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气球变大。气球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

    (4)实验5:能证明脱氧剂“脱氧”的现象是________。

    Ⅲ.悟应用

    实验6:设计如表所示对比实验探究脱氧剂中活性炭和食盐的作用。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得集气瓶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

    实验序号

    铁粉/g

    水/mL

    活性炭/g

    NaCl/g

    2

    5

    0

    0

    2

    5

    0

    0.1

    2

    5

    0.2

    0

    2

    5

    0.2

    0.1

    (5)对比实验①与实验③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对比实验③与实验④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铁系食品脱氧剂可吸收氧气和水

    b.铁系食品脱氧剂使用过程中放出热量

    c.铁系食品脱氧剂能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

  • 19、项目小组对影响过氧化氢分解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实验1:在试管①中加入4%的H2O2溶液5mL,伸入带火星木条,观察现象(见图1)。

    实验2:在试管②和③中各加入4%的H2O2溶液5mL,分别将试管放在冷水和热水中,观察现象(见图2)。

    实验3:常温下,取4%的H2O2溶液,研究pH对H2O2分解所得溶液中溶氧量的影响,测定结果如图3所示。

    (1)、实验1中,观察到的现象是:有少量气泡产生,带火星木条未复燃。实验结论是________。
    (2)、实验2观察到试管③中产生大量气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由图3可知:过氧化氢溶液呈(填“酸性”“中性”或“碱性”);溶氧量随pH变化的趋势是
    (4)、实验3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 20、以黄铜废料为原料制备石绿[Cu2(OH)2CO3]的一种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

    ①黄铜废料中含铜84%~86%,含锌14%~16%,杂质总量≤0.3%。

    ②59℃时,向5%的碳酸钠溶液中加入8%的硫酸铜溶液,可制得产率较高的石绿固体。

    (1)、“预处理”包括粉碎、酸浸等过程。“粉碎”的目的是。使用稀硫酸酸浸的目的是
    (2)、写出铜与稀硫酸、过氧化氢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步骤2获得的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Cu2+和________(填离子符号)。
    (4)、“系列操作”包括过滤、洗涤、干燥等。干燥时温度过高会发生如下反应:Cu2OH2CO3__2R+CO2+H2O , R的化学式为________。
    (5)、本实验中,提高石绿产率采取的措施有①;②
上一页 283 284 285 286 28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