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模型认知是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法。
    (1)、“人造太阳”合理利用了可控核聚变,氘、氚是核聚变的热核材料。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1

    1

    1

    2

    x

    ①氘和氚属于(选填“同种”或“不同种”)元素,上表中x=

    ②贮存氘气的钢瓶禁止靠近明火,据此推测氘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③超重水有一定的放射性,一个超重水分子是由两个氚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可表示为T2O , 该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提示: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据报道,我国科学家研制出以石墨烯为载体的催化剂,在25°C下将CH4转化为甲醇(CH3OH)其主要原理如图所示:

    ①图中物质“”是(填名称)

    ②步骤i、ii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是

    ③这一系列的催化反应中(不考虑催化剂),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填“分子”或“原子”)。

  •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一氧化氮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163.6°C , 沸点151°C , 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一氧化氮不稳定,易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

    汽车尾气(含有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一氧化氮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在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1)、一氧化氮的物埋性质是。(写一点)
    (2)、一氧化氮对人类有利的一面是
    (3)、在汽车催化转换器中发生一个重要的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为防治空气污染,保护美丽的蓝色天空,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 3、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如图所示的转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源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可用作燃料 B、反应①②中都存在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整个转化过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 D、该过程说明水在解决能源危机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 4、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实验装置(试管底部有破洞,实验前试管内外水面持平),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

    A、现象: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推论:实验后,试管中剩余气体具有可燃性 C、分析: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D、评价:该装置应注意确保试管内气体在红磷燃烧时不外溢
  • 5、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物质的分类

    C.反应的分类

    D.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A、A B、B C、C D、D
  • 6、乙醇俗称酒精,是一种可再生绿色燃料。乙醇的化学式为C2H5OH , 有关乙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类别:乙醇属于化合物 B、变化:乙醇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C、宏观:乙醇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微观:乙醇分子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 7、某同学观察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合理的是

    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氯化氢和氨气能发生化学反应 C、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 D、两瓶无色气体混合后瓶内压强变大
  • 8、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展示了“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如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锆原子的中子数为40 B、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 C、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g D、锆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
  • 9、下列关于“化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化学的发展必然带来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B、化学能够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新物质 C、化学能够为人类提供新能源 D、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应用
  • 10、

    某校学习小组利用二氧化锰与过氧化氢溶液混合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如何来测定生成的O2质量和体积,并处理数据。

    【实验设计】通过如图Ⅰ、Ⅱ两个实验分别测定10mL过氧化氢溶液和适量二氧化锰混合产生O2的质量和体积:

    (1)实验Ⅰ、Ⅱ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

    (2)实验Ⅰ中,将小烧杯中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到大烧杯中,并不断搅拌,判断完全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电子天平示数不再变化。

    (3)实验Ⅱ中,先连接好装置,________(填操作名称),然后装好药品,最后将10mL过氧化氢溶液快速推入烧瓶中。

    【记录与处理】

    (4)已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不变,实验Ⅰ反应前的总质量m(大烧杯+二氧化锰)+m(小烧杯+过氧化氢),要计算生成O2的质量,至少还需要的数据是_______。 (填字母)

    A. m(小烧杯)B. m(大烧杯)C. m(大烧杯+反应后剩余物)

    (5)实验Ⅰ数据处理得5bmgO2 , 实验中电子天平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托盘天平代替。

    (6)实验Ⅱ的实验记录如下: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注射器读数/mL

    30.0

    45.0

    48.0

    50.0

    51.5

    52.8

    52.0

    50.0

    50.0

    50.0

    根据以上实验过程和数据综合分析,最终生成O2的体积是________mL。

    【实验反思】

    (7)该兴趣小组用图甲所示装置探究不同催化剂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取大小相同的新鲜土豆块和新鲜猪肝块作催化剂,分别加入10mL相同浓度的过氧化氢稀溶液后,用传感器测量装置中气压的变化,如图乙中曲线a、b所示。

    ①结合实验和曲线a、b分析,两种催化剂中催化效率更高的是________。

    ②从曲线a、b的变化可以看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加猪肝块催化的过氧化氢完全反应所用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_s(填“30”、“65”或“120”)。

    ③曲线a、b最终达到相同的压强,说明________。

  • 11、

    阅读下列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10月30日神舟19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空间站已进入长期有人驻留模式,我国已成功实现在空间站中氧气和水等物质的“自产自销”。航天员的生存离不开氧气,某校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组织下对空间站内氧气的来源、空气的成分等展开展了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探兜空间站内制筑原理

    【查阅资料】同学们上网查阅资料获悉,我国空间站的氧气来源于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中的电解制氧子系统,其原理是电解水。

    提高电解效率的措施主要包括:增强水的导电性、改变电解温度、设置超声波场等。

    【讨论分析】

    (1)用30%的KOH溶液代替水进行电解,目的是

    (2)升高电解温度能提高制氧效率的原因之一是:温度升高,微粒

    (3)研究影响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因素

    为研究影响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某兴趣小组利用电解水装置进行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电压/V

    8

    8

    8

    12

    12

    12

    温度/℃

    10

    10

    30

    10

    10

    30

    NaOH溶液浓度/%

    2.5

    5.0

    5.0

    2.5

    5.0

    5.0

    电解时间/s

    1366

    753

    464

    703

    x

    237

    a极气体的体积/mL

    18.7

    18.7

    19.7

    19.7

    20

    20

    b极气体的体积/mL

    9.3

    9.3

    9.8

    9.8

    9.9

    9.9

    ①实验2和3研究的影响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②分析六组实验数据,实验⑤的电解时间“x”可能是(填字母序号)。

    A.710          B.740            C.395             D.235

    任务二:探究空间站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成分

    【设计方案】

    (4)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认为:空间站内的空气与地球上的空气成分应大致相同,之后他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向航天专家进行咨询,确定了自己的设计方案,探究气体的成分。

    【小组交流】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测定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探究。

    Ⅰ.图1为我们熟悉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

    ①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

    ②若实验过程中发现烧杯中的导管口出现气泡,则最终测得的数据会(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Ⅱ.图2实验中,小组成员利用传感器记录集气瓶内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③从以上数据分析,最终集气瓶中的氧气没有消耗完的依据是

  • 12、某学习小组完成“实验活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进行了研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1)、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用装置A进行该实验时。需要进行的改进是 , 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若用E装置装满水后收集氧气,气体应从端进入(填“a”或“b”)。
    (2)、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验研究。他们加热高锰酸钾,先后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分别测定了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如表。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集气法

    氧气浓度%

    79.6

    79.7

    79.9

    90.0

    89.8

    89.3

    氧气平均浓度%

    79.7

    89.7

    ①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为氧气集满的标准。

    A.集气瓶中无水            B.集气瓶口有气泡胃出          C.集气瓶中有气泡冒出

    ②以上两种方法中,用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

    ③不考虑操作因素,排水集气法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

    (3)、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液体混合物来制得。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上图中(填序号)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 13、化学与生活和科技

    研究氮元素对生命、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氮元素是动植物生命的基础,自然界中由于存在氮的循环,世界才能充满活力。氮的循环离不开氮的固定,氮的固定是将氮单质转化为氮的化合物的过程。

    ①硝酸盐属于氮的化合物,含有NO3- , 其中N的化合价为

    ②下列不属于氮的固定的是(填字母)

    A.N2和O2反应生成NO

    B.NH3经催化氧化生成NO

    C.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

    (2)、我国商用5G已经开始启用,5G通信芯片用氮化镓材料制成。图1是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镓(Ga)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①氮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②x= , 氮化镓的化学式是

    (3)、利用氢气(H2)和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N2)可以合成氨气(NH3),下列是合成氨的工艺流程图:

    ①生产过程中可重复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②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

    H2

    N2

    NH3

    沸点/℃(1. 01×105Pa)

    -252

    -195.8

    -33. 35

    在1.01×105Pa时,欲将NH3与N2、H2分离,最好将温度控制在以下哪个温度

    A.-260℃          B.-200℃            C.-35℃             D.0℃

    ③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氢气的生产和储存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向。用焦炭(主要成分是碳)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可制得氢气,在焦炭和水蒸气反应前需先将煤粉碎,这样做的目的是。锂氮化合物LixN可用于化学储氢。化合物Li,N中质量比m(Li):m(N)=3:2,则x=

  • 14、青少年在生长的过程中需要补钙。如图是某钙片标签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碳酸钙 D3

    【成分】碳酸钙( CaCO3 )、维生素 D3 等。

    【规格】每片含碳酸钙0.75g。

    【用法用量】口服,咀嚼后咽下。

    成人,一次2片,一日1次,儿童酌量。

    A、碳酸钙属于氧化物。 B、碳酸钙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9 C、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8g D、按用量服用,成人每天从钙片中摄取钙元素的质量为0.6g
  • 15、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则软水一定不含钙镁化合物 B、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发光、放热等现象,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反应都是化学反应 C、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需验纯,则其它可燃性气体点燃前均需验纯 D、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则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一定相似
  • 16、有一种“可呼吸二氧化碳”电池,放电时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单质和碳酸钠,此反应涉及到的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金属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Na1 B、3个钠离子:3Na C、碳酸根离子:CO3- D、3个二氧化碳分子:3CO2
  • 17、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 B、氧气验满 C、量取液体 D、过滤液体
  • 18、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B、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可燃性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N2 , 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将空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 19、实验室新买一批块状大理石,为测定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现称取12.5g该大理石样品,向其中加入100g稀盐酸,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杂质不参加反应)请计算:

    (1)、当大理石完全反应后,生成CO2的质量为g;
    (2)、这批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 20、

    兴趣小组以“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任务一】认识燃烧

    (1)含碳燃料不完全燃烧易产生有毒的 , 使用时要注意通风透气。

    (2)下表是木炭燃烧的实验:欲证明氧气浓度对可燃物有影响应该进行的对比实验为(填数字序号);实验②与实验③对比可以证明影响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是

    实验

    操作

    【任务二】用如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从导管口通入氧气至a、b露出水面后停止,观察到只有a处白磷燃烧。已知:白磷、红磷的着火点分别为40℃、240℃。

    (3)白磷和红磷露出水面的目的是

    (4)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

    (5)该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有

    【任务三】

    【反思拓展】“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

    【查阅资料】含碳细铁丝燃烧时,其中的碳粒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态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

    (6)要验证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现象的原因,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 观察实验现象。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