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研究小组欲检验草酸晶体样品分解产物,并测定样品中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假设杂质不参与反应)。已知:浓硫酸可作为干燥剂;CO气体有毒,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在加热条件下发生还原反应,被转化为CO2;草酸晶体(H2C2O4·2H2O)的性质见表:

    熔点

    沸点

    热稳定性

    其他

    101℃102℃

    150℃160℃升华

    101℃分解出水,175℃分解成CO2、CO、H2O

    与Ca(OH)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CaC2O4)

    (1)、如图1是加热装置。最适宜的加热分解草酸晶体的装置是c,若选装置a可能会造成的后果是
    (2)、图2是验证热分解产物中含CO、CO2的装置。

    ①装置A的作用是 , 气囊的作用是

    ②证明存在CO的现象是 , 证明存在CO2的现象是

    ③装置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为测定样品中草酸晶体的质量分数,设计如下方案:称取一定质量样品,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称量装置D反应前后的质量差。由此计算出的实验结果比实际值偏低,排除仪器和操作的因素,其可能原因:
  • 2、根据下列图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查阅资料】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饱和NaHCO3溶液可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气体。

    (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的名称:
    (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 , 由于盐酸具有挥发性,制得的CO2中通常含有少量的HCl和水蒸气,若要制取干燥纯净的CO2 , 正确的装置连接顺序是(填字母,从AF中选择)。
    (3)、某同学欲借助G装置测定制取的二氧化碳的体积,食用油的作用是 , 想要达到实验目的,还需要在G装置的(填“b”或“c”)端连接一个量筒,食用油上方的空气对测定结果(填“会”或“不会”)造成影响。相比较B装置,实验室使用H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的突出优点是
    (4)、为制作一台简易制氧机,同学们向如图I所示的m瓶中装入“爆炸盐”(溶于水会产生Na2CO3和H2O2)、二氧化锰和水,氧气可从n瓶盖子上的出气孔排出,供给人呼吸。m瓶的导管伸入n瓶水中的目的是(写一条)。
  • 3、某化学探究小组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来验证水的组成。

    【实验步骤】

    ①用大注射器抽取一定量的2%的硫酸钠溶液,从A中的大圆孔注入;

    ②用两个橡胶帽塞住右边两个出气口,用带针头的小注射器分别在出气口1和2处抽气,液面上升,直至水充满正负两极;

    ③接通电源,待C中气体体积达到最大刻度时,关闭电源;仔细观察实验装置中的现象;

    ④分别用带针头的注射器抽取气体并检验。

    【交流与反思】

    (1)、步骤①,在水中加入硫酸钠的作用是
    (2)、步骤②的目的是。若不小心抽到了液体,最好的办法是(填字母)。

    a.倒入下水道中       b.注入A中       c.推回B或C中

    (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4)、如图2所示是一定体积的氢气和不同体积的氧气化合成水(液态)的实验数据的关系图(横坐标表示反应前氧气的体积,纵坐标表示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气体体积均在同温同压下测定)。试回答:

    ①实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

    ②虚线部分表示剩余的气体是

    ③实线与虚线的交点表示的意义是

    ④反应前原有氢气mL。

  • 4、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
    (1)、由碳元素组成的“碳海绵”是已知最轻、多孔结构的固体材料。据此,写一条“碳海绵”的性质:
    (2)、传统文化情境典籍著作《天工开物》中记载了以煤炭饼和黄铁矿(主要成分为FeS2)为原料制取硫的技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S2+12C+8O2__Fe3O4+12X+6S,则X的化学式为
    (3)、如图为小明同学整理的碳元素的转化关系图。相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X的物质类别是单质或氧化物 B、Y可以是Ca(OH)2溶液 C、CO和CO2相互转化都只有一种途径 D、CO2→CaCO3的过程中碳元素化合价改变
    (4)、用下图装置模拟工业上用木炭冶炼氧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结束后,马上撤去酒精灯,可能会出现的现象是

  • 5、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让树木纤维素和氨气反应,生成甲烷(CH4)。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填具体微粒的名称)。
    (3)、反应中甲和乙的质量比是(填最简整数比)。
    (4)、高纯CO可用于半导体领域某些芯片的刻蚀,利用甲酸(HCOOH)分解制取高纯CO,同时得到另一种氧化物。如图为甲酸分解的微观示意图,请补全方框中另一种产物的微粒图示

  • 6、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图甲是氟元素的部分信息,图乙是A~E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已知7号元素为氮元素,11号元素为钠元素)

    (1)、氟元素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从甲图可知,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n的值是
    (2)、A~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序号,下同),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3)、若E为某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m的数值是
    (4)、C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而形成离子,它与B相互作用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7、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氖气

    ②铁离子

    ③硝酸根离子

    ④2个过氧化氢分子

    ⑤硫酸是常见的酸,其化学式为

    ⑥某化合物中,同种元素呈现不同的化合价,该化合物的化学式可以是

    (2)、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可表示不同的含义,其中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填标号,下同),表示一个分子中所含原子个数的是

    ①SO2 ②2O3 ③2H ④Mg2+

  • 8、用坐标图更能形象直观地表示反应过程中物质的有关量的变化曲线(见下图)。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趋势是

    A、图①是镁条燃烧 B、图②是水通电 C、图③是加热高锰酸钾 D、图④是两份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中一份加入催化剂
  • 9、利用氧气传感器对微粒的运动进行探究(如图甲)。实验步骤:①敞口放置;②双手贴在瓶外壁上;③将塑料瓶的瓶口朝下。测出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乙)。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MN段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Q点时氧气体积分数约为21% C、NP段和PQ段相比,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PQ段氧气体积分数显著下降,说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 10、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分子结构形似奥运五环、宽度只有1.2nm,被认为是世上最小的五环标志——奥林匹克烯(C19H12),有关奥林匹克烯说法正确的是
    A、奥林匹克烯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B、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C、每个奥林匹克烯中分子中含有6个氢分子 D、奥林匹克烯分子中有31个原子
  •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二氧化碳中含有少量的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混合气体中

    B

    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往装有二氧化碳的质地较软的矿泉水瓶中注入约⅓体积的水后,立即旋紧瓶塞,振荡

    C

    除去二氧化锰中的高锰酸钾

    充分加热固体混合物

    D

    除去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炭层

    A、A B、B C、C D、D
  • 12、一吹就燃、一甩就燃的古代“打火机”——火折子,是用草纸卷成密集的纸卷,用火点燃,再将其火焰吹灭放入竹筒中,需要的时候取出,快速甩动或用嘴吹一下即可生火。以下关于火折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作纸卷的草纸是可燃物 B、装入竹筒后火折子完全熄灭了 C、放入竹筒后必须将其完全密封 D、甩动的作用可以降低纸卷的着火点
  • 13、“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落实“双碳”行动,共建美丽家园。下列做法符合该理念的是
    A、为了避免疾病传播,使用一次性木筷子 B、为方便翻阅,A4纸使用单面打印 C、为满足社会使用,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为出行方面,尽量使用共享自行车
  • 14、下列应用只涉及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煤用作燃料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 15、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除甲醛 B、用石墨制取人造金刚石 C、将铅笔芯粉末放入生锈的锁孔,便于开锁 D、压缩二氧化碳气体制取干冰
  • 16、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器测量模拟建筑火灾现场中氧气含量、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的变化,研究火场逃生策略的合理性。

    在圆筒形透明塑料实验容器中底部三个位置(如图1)分别放置甲、乙、丙3根高低不同的蜡烛,在3根烛芯一定距离都依次放置氧气传感器(al、a2、a3)、温度传感器(b1、b2、b3)和二氧化碳传感器(c1、c2、c3)(如图2)。点燃蜡烛后,盖上实验容器顶盖后,采集3根蜡烛火焰附近相关数据。

    (1)、实验获取3根蜡烛从开始燃烧到熄灭的时间如表1所示,并提取每根蜡烛在这三个时间时火焰附近的含氧量如表2所示。

    表1:3根蜡烛开始燃烧到熄灭的时间

    蜡烛

    时间/s

    106

    164

    199

    表2:熄灭时不同高度所测的含氧量%

    熄灭时间/s

    低处(a3

    中处(a2

    高处(a1

    106

    19.8

    19.1

    18.5

    164

    18.9

    17.7

    x

    199

    18.6

    17.1

    16.5

    ①三支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是

    ②表2中,x可能是(填序号)。

    A.18.6             B.17.9            C.17.2             D.16.1

    ③蜡烛熄灭时,含氧量均不为零。请据此对燃烧条件的表述做进一步的完善:

    ④纵看表2数据,处氧气含量下降最慢。

    (2)、实验获取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依次如图3和图4所示。

    由此可知,点燃蜡烛后二氧化碳浓度由低处到高处逐渐变 , 原因是

    (3)、从以上两图分析,建筑火灾时,人员应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逃生,原因是
  • 17、

    学习小组开展了“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实践活动。

    【活动一】

    如图甲所示,反应仓中的制氧剂是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已知: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的现象为黑色粉末翻腾,溶液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加湿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1)加湿过滤仓中的水除了有过滤杂质提纯氧气的作用外,还可以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填字母)。

    A. 可以通过气泡观察氧气生成的速率
    B. 降低氧气温度
    C. 加快氧气的生成

    (2)验证从加湿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

    【活动二】

    (3)同学们在充分思考交流的基础上,利用家庭中常见材料,设计并制作了简易家用制氧机(如图乙),其中A瓶的作用相当于图甲中的________仓。

    (4)氧气能大量从A瓶中逸出,是根据氧气________的性质。

    (5)对比甲乙装置,说出任一装置的一个优点________。

  • 18、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如图中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下表为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报告,请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内容

    主要现象与结论、解释

    I.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①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移开手后一段时间,导管中会 , 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Ⅱ.装入药品后,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组装并固定好装置

    ②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

    Ⅲ.加热药品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V.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④用E装置收集氧气。若改用F装置收集氧气时,进气管应连接在(填“b”或“c”)处。

    (4)、通常情况下,甲烷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的气体。在加热条件下,可通过醋酸钠(CH3COONa)固体与氢氧化钠固体及应制取甲烷(CH4) , 同时生成碳酸钠。若要制备并收集一瓶干燥的甲烷,选择的装置组合为(填序号)。
  • 19、如图所示,I~IV各步反应是初中化学涉及到的有关化学反应(箭头指向表示物质转化,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略去),其中甲、乙、丁均为氧化物,甲、丁为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且气体丁剧毒,乙在常温下是无色液体,丙能支持燃烧。

    (1)、丁的名称是
    (2)、反应I需要的另一种反应物为氢氧化钙,该物质中钙离子的符号为
    (3)、Ⅱ有多种转化途径:

    ①若Ⅱ的条件为通电,则该反应类型属于(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②若Ⅱ的反应物是甲与乙,该变化存在于自然界物质循环之中,称为作用。

    (4)、反应Ⅲ发生了(填“完全”或“不完全”)燃烧。
    (5)、写出反应IV的化学方程式
  • 20、海洋是个巨大的宝藏。人类利用海洋化学资源主要经历了以下过程:

    (1)、海水晒得粗盐含有泥沙,可采用方法除去泥沙,在实验室里进行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和。组装仪器时需要将圆形滤纸折叠处理,下列图示中不该出现的情形是(填序号)。

    (2)、氯碱工业的主要化学反应原理为:2NaCl+2H2O__□NaOH+H2+Cl2。□中化学计量数为
    (3)、海水提镁获得的氯化镁通过电解可得镁和氯气Cl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利用海水可以值得加碘食盐,碘在加碘盐中的存在形式为KIO3 , 其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人体中缺乏碘元素可能导致的疾病是(填标号)。

    A.骨质疏松             B.贫血             C.甲状腺疾病             D.龋齿

    (5)、你还能从海洋中获取的资源是(写一种)。
上一页 64 65 66 67 6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