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云南大理白族扎染技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瑰宝。下列扎染过程所用到的材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A、棉线 B、塑料薄膜 C、棉麻布料 D、铁制扎花针
  • 2、2025年全国两会中指出要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加强水质监测 B、回收废弃塑料 C、大量施用化肥 D、积极植树造林
  • 3、《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古代制砖的过程,下列步骤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选泥 B、制坯 C、装窑 D、烧制
  • 4、春节档热播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创造了中国电影票房的记录,电影中有很多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场景。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水浇灭燃着的木柴——降低着火点 B、用烧杯罩住点燃的蜡烛,蜡烛熄灭——隔绝空气 C、设置隔离带,防止森林火灾蔓延——降低温度 D、红磷放置在空气中没有燃烧——红磷不是可燃物
  • 5、下列实验现象及结论都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乙试管中铁钉生锈

    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

    B

    将纯铝和铝合金相互刻画

    纯铝上留下划痕

    铝合金的密度比纯铝大

    C

    探究CO2的性质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O2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

    探究浓硫酸的性质

    滴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A、A B、B C、C D、D
  • 6、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混合物

    方法

    A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氯化钙

    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过滤

    B

    除去Mg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足量MgO固体(难溶于水)后过滤

    C

    鉴别NaOH溶液和Ca(OH)2溶液

    取样,分别通入CO2 , 观察现象

    D

    鉴别稀盐酸和NaCl溶液

    取样,滴加紫色石蕊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A、A B、B C、C D、D
  • 7、如图通过加热铜粉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铜粉加热后由红色变为黑色 B、气球先膨胀变大,冷却后缩小 C、不可以用玻璃棒来代替玻璃导管 D、反应前锥形瓶内铜粉氧气的总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的氧化铜的质量
  • 8、化学项目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点燃红磷前电子天平示数为106.23g(见图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后,待白烟完全沉降取下橡胶塞,片刻后再一起称量,电子天平示数稳定为106.28g(见图2)。

    回答下列问题:

    (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g。
    (2)、计算参加反应红磷的质量(结果精确到0.01g)。
  • 9、

    某同学对CaH2的制备和性质进行探究。

    【阅读资料】①用H2与钙加热制得CaH2

    ②钙遇水立即发生剧烈反应生成一种碱和一种气体;

    CaH2要密封保存,遇水反应也生成一种碱和一种气体。

    CaH2的制备】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所示。

    (1)装置D的作用是

    (2)制备CaH2实验结束后,取少量产物,小心加入水中,观察有气泡产生,在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后显色,该同学据此判断:实验中确有氢化钙生成,其他同学提出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

    CaH2的性质探究】

    取少量上述装置C中的CaH2样品加入到足量的碳酸钠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该同学继续探究。

    (3)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呈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明显现象。该气体为(写化学式)。

    (4)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NaOH、Na2CO3

    猜想四:NaOH、CaOH2Na2CO3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说其理由

  • 10、实验室里选用如图所示仪器制取气体(橡皮塞、导气管及试剂略去)。

    (1)、制取一瓶纯净的CO2 , 若要使用双孔橡皮塞,需选用的仪器有(填字母)。
    (2)、用KMnO4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该方法制取O2 , 其发生装置需补充一种玻璃仪器,请在虚线框内画出该仪器
    (3)、实验室里配制KMnO4溶液:

    ①把1.0g高锰酸钾溶解于水配制成4.0g溶液。

    ②配制溶液的过程中,如下图,下列仪器中不需要的是(填写仪器名称)。

    ③配制上述实验中所用的KMnO4溶液,若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填写字母序号)。

    A.KMnO4固体本身不纯                           B.量水时仰视读数

    C.向烧杯中倒水溶解时部分水洒出             D.装瓶时部分溶液洒出

  • 11、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气,如何将氮气在常温下转化为氨气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一种将氮气转化为氨气的循环过程如图所示。回答问题:

    (1)、该过程中的LiOH属于(填“酸”“碱”或“盐”)。
    (2)、过程I中发生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该过程中能循环使用的物质有
  • 12、《梦溪笔谈》中“古人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记录了古代铁器生产、使用的情形。回答问题:
    (1)、炼铁的原理是利用CO与Fe2O3的反应。Fe2O3中Fe的化合价为
    (2)、“剂钢”指的是合金钢,钢的硬度比纯铁的(填“大”或“小”)。每年有大量的钢铁被锈蚀,请提出一条钢铁防锈的措施
  • 13、科学无止境,精神永流传。发明了将制碱、制氨结合的“联合制碱法”的科学家是
    A、侯德榜 B、张青莲 C、袁隆平 D、徐光宪
  • 14、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端午时节,粽叶飘香。粽子是用粽叶包裹糯米等蒸煮而成的食品,因粽叶中含有对乙烯基苯酚,会散发出清香。完成下面小题。
    (1)、在下列粽子制作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采粽叶 B、洗粽叶 C、包粽子 D、煮粽子
    (2)、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属于
    A、糖类 B、油脂 C、蛋白质 D、维生素
    (3)、下列关于对乙烯基苯酚C8H8O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17种元素组成 B、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1 C、属于无机化合物 D、一个分子中含有4个H2分子
  • 15、

    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下探究

    (1)取少量氢氧化钠固体放在表面皿上,几分钟后发现样品表面潮湿,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猜想一:可能是氢氧化钠固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猜想二:(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一】

    小米取少量潮湿的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滴入少量稀盐酸,振荡,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认为猜想一成立。

    【交流与评价】

    查阅资料:酸碱中和优先于酸和盐反应。

    (2)小鹏认为实验一不能证明猜想一成立,理由是。同学们讨论后认为下列试剂(填字母)能判断以上哪个猜想成立。

    A.酚酞溶液       B.氯化钙溶液       C.氧化铁       D.硫酸镁溶液

    【实验二】

    同学们又设计以下实验(装置见图1)证明猜想:

    同时打开a、b弹簧夹鼓入空气,A、B试管均装有氢氧化钠固体,当观察到A中固体保持干燥、B中固体表面潮湿时,小鹏认为猜想一成立。

    【交流与评价】

    (3)小米认为实验二不准确,理由是

    【实验三】

    同学们借助手持技术对实验进行可视化改进,实验装置如图2,结果如图3、图4(注意两幅图中纵坐标单位):

    【实验结论】

    图3中,0秒时二氧化碳含量约为660mg/m3。同学们分析图2中生成水的质量与氢氧化钠吸收水的质量之间的差异,确定猜想一是氢氧化钠变潮湿的主要原因。

    【数据分析】

    (4)请阅读图3和图4,简述得出实验结论的理由
  • 16、如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

    (1)、基础实验(如图一)

    仪器①的名称是。实验室加热浓硫酸、食盐制备氯化氢气体,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将氯化氢通入D装置导管口(填“a”或“b”)收集。

    (2)、拓展延伸:若直接用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如图二中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是(填字母)。若30%过氧化氢溶液的密度是1.11g/cm3 , 现配制5%过氧化氢溶液300g , 需要30%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3)、跨学科实践

    ①家用制氧机(如图三)其主要原料为过碳酸钠(化学式为2Na2CO33H2O2 , 相对分子质量是314,可缩写为SPC)、二氧化锰和水。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成Na2CO3H2O2 , 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产生氧气的总化学方程式为(要求将过碳酸钠缩写成SPC):

    ②为得到一个人呼吸1小时所需氧气的量(折算后质量约为24g),理论上参加反应的过碳酸钠的质量是g

    ③图三中加湿过滤器的作用有:过滤杂质、增加氧气湿度、

  • 17、木聚糖是生产木糖醇的原料,具有可燃性。
    (1)、科研人员研究用玉米芯膨化后辅助酶解法制备木聚糖,实验情况如下表。

    膨化机/MPa

    0.8

    1.0

    1.2

    1.4

    木聚糖制得率%

    15.41

    18.23

    20.14

    17.13

    压力提高至1.4MPa时木聚糖制得率下降的可能原因为:膨化机内物料的温度过高,打开膨化机接触空气,

    (2)、已知木糖醇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兴趣小组为确定其组成,取1.52g木糖醇进行实验(如图),测得B装置增重了1.08g , C装置增重了2.2g。(实验前已排尽装置内空气,使用药品均足量)

    ①实验中,观察到A装置出现现象后停止加热。

    ②木糖醇中含有碳元素g、氢元素g,(填“含有”或“不含有”)氧元素。

    ③氧化铜的作用是

    ④D装置的作用是

  • 18、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含有少量泥沙、硫酸钠、氯化钙和氯化镁。除去粗盐中各种杂质才能得到精盐。学校实验室模拟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操作Ⅱ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操作Ⅱ中当时,停止用酒精灯加热。
    (2)、模仿步骤②填空①、③、④
    (3)、步骤④的目的是
    (4)、实验最终得到的精盐中氯化钠的质量(填“>”或“<”或“=”)最初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
  • 19、

    任务一:了解金属蚀刻画的制作原理

    【查阅资料】金属蚀刻画所用的材料可以是金、银、铜、不锈钢、铝等金属。在金属蚀刻过程中,使用强酸溶液或某些盐溶液作腐蚀剂从而在金属表面留下痕迹。酸液温度稍高,可以提高金属溶解的速率,缩短蚀刻时间;但酸液温度过高容易使防护的涂层或耐蚀油墨软化甚至溶解,影响蚀刻画的效果。

    任务二:模拟制作金属蚀刻画

    【进行实验】根据制作金属蚀刻画的原理,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两个实验进行制作。

    (1)实验1首先要对铝板进行打磨,其目的是;所得铝板蚀刻画中“玫瑰花”的颜色为

    (2)写出实验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设计实验验证上述反应后混合液中溶质的成分,写出实验方案和预期现象

    【拓展与延伸】

    (3)成功制作金属蚀刻画除了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蚀刻液种类之外,还要注意控制的条件是(写一点即可)。

    (4)制作完成后的废液需回收处理,请依次写出利用硫酸铝制备氧化铝的化学方程式为

    (5)铝是两性金属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NaAlO2)。偏铝酸钠属于化合物中的(填物质的分类),偏铝酸钙的化学式为

  • 20、回答下列问题
    (1)、阳光下,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空气中的(填化学式)转化为葡萄糖(C6H12O6),同时生成氧气。我国科学家已实现淀粉[C6H10O5n]的人工合成,淀粉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填“>”或“<”或“=”)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二氧化碳和葡萄糖都属于有机化合物 B、光合作用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 C、人工合成淀粉的研究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3)、二氧化碳作为一种碳资源,被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

    ①合成尿素的反应为2NH3+CO2=CONH22+X , X的化学式是

    ②合成碳酸氢铵的反应为NH3+H2O+CO2=NH4HCO3NH4HCO3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相同质量的氨气分别生产以上物质,从有利于碳中和的角度,更优的是(填序号)方案。

上一页 51 52 53 54 5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