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氧气在加压后可装入钢瓶,请从微观角度解释此现象:
    (2)、18世纪末,科学家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认识了水的组成。请计算水

    分解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

    (3)、同学们在实验室模拟花农配制100g16%的NaCl溶液用于选种,应进行如下操作:计算→→量取→溶解→装瓶贴标签。某花卉营养液配方含有以下物质:

    NH4NO3、MgSO4、CaCI2 , 其中属于氮肥的是(填化学式)。

    (4)、我国化学家徐光宪在稀土分离技术上作出了杰出贡献,稀土金属不可再生,需大力保护。下列有关保护金属资源的做法正确的有(填字母)。
    A.寻找金属的代用品      B.过度开采金属矿物      C.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 2、阅读下列科普短文,根据文中内容回答问题。

    人类每年排放的370亿吨CO2搅乱了全球气候。为此,科学家正在寻找各种方法把多余的CO2从空气中清除。而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天然的帮手—海洋,如果适当调节海洋的化学环境,是否能让它吸收更多的CO2并将其封存在海洋中呢?

    科学家们研究了多种“海洋二氧化碳去除”技术,如“海洋碱度增强”“直接海洋去除”。“海洋碱度增强”是向海洋中撒入碾碎的碱性物质提高海水的碱度(中和酸的能力),使其将更多溶解的CO2转化为碳酸氢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从而进一步从空气中吸收CO2 , 让它能在水体中保留数千年之久。“直接海洋去除”是通过水泵将海水引入陆上设施中,从中提取CO2并储存。处理过的水再被系回海洋,使其能够继续吸收空气中的 CO2

    目前,“海洋二氧化碳去除”技术的实施尚面临诸多挑战。我们既要研究如何清除已经排放的CO2 , 也要从源头上减少排放。

    (选自《环球科学》总301期有删改)

    (1)、进人海洋中的CO2会与H2O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海洋中含有丰富的钠离子、镁离子、氧离子,请写出碳酸根离子在海洋中可能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任写1种)。
    (3)、CO2在海洋中的溶解性除受温度、压强影响外,还受到的影响。
    (4)、CO2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关于CO2的用途错误的是____(填字母)。
    A、冶炼金属 B、灭火 C、光合作用的原料
  • 3、20℃时,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进行恒温蒸发,蒸发溶剂的质量与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如右图所示(图中两线相交于c点)。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20℃时,b点对应的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20℃时,对甲、乙两种溶液恒温蒸发28g溶剂,两者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 C、20℃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乙>甲 D、20℃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25%
  • 4、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是实验成功的保障下列图示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的是(   )

    A.探究物质燃烧是否需要氧气

    B. 探究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鉴别氢气和甲烷

    D.探究铁生锈是否与水有关

    A、A B、B C、C D、D
  • 5、右图为硫及其化合物的“价一类”二维图,据图判断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a点对应的物质具有可燃性 B、b点对应的物质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c点物质的稀溶液可以与金属Cu反应放出H D、d点对应的物质可能是Na2SO4
  • 6、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盖此矾色绿味酸,烧之则赤··皂英矾,即绿矾也”。

    上述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FeSO4·7H2O+O2__2Fe2O3+24H2O+口H2SO4(注:绿矾主要成分是FeSO4·7H2O),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FeSO4·7H2O属于混合物 B、“口”处的化学计量数为4 C、FeSO4溶液呈浅绿色 D、“烧之则赤”是指生成了红色的Fe2O3
  • 7、化学中常用到归纳、比较、推理等方法。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原子是不带电的微粒,因此不带电的微粒都是原子 B、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因此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C、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盖,观察到瓶口有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D、常温下测得KOH溶液pH>7,说明该溶液呈酸性
  • 8、甲酸(HCOOH)是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工原料。加热时,选择不同的催化剂,甲酸可发生下图所示两种情况的化学反应。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甲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均不改变 C、反应2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ZnOH2+CO2 D、选择不同的催化剂,可使化学反应主要向某一方向进行
  • 9、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关联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用途

    性质

    A

    石墨

    制作铅笔芯

    具有导电性

    B

    铁制品

    不能盛装硫酸铜溶液

    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C

    汽油

    清洗油渍

    能与油渍反应

    D

    氮气

    作保护气

    是无色气体

    A、A B、B C、C D、D
  • 10、下列化学用语解释正确的是(   )
    A、3H:3个氢分子 B、Be:硼元素 C、2Cl-:2个氯离子 D、H2O2:过氧化氢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 11、下列关于安全和健康说法错误的是(   )
    A、学校、商场、住宅等场所须配备灭火器 B、吸烟有害健康,青少年应远离香烟 C、药物对保障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但要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加热试管中的液体时,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 12、规范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
    A、胶头滴管的使用 B、洗涤试管时振荡 C、检査装置的气密性 D、向试管中加入粉末状试剂
  • 13、社会发展需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垃圾分类回收 B、植树造林 C、开发清洁能源 D、加高化工厂烟囱高度
  • 14、2025年5月29日,我国“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正式开启。下列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点火升空 B、采集样品 C、探测距离 D、搭载探测器
  • 15、有两种炼铜方法

    湿法炼铜:Fe+CuSO4=Cu+FeSO4

    火法炼铜:Cu2S+O2__2Cu+SO2

    (1)、为什么古人湿法炼铜没有火法炼铜用的多?古代没有纯铁和纯硫酸铜,生成的铜,杂质多;
    (2)、若氧气较少,则产生的铜中含较多的杂质:
    (3)、高温下,未反应的Cu2S和Cu2O反应也可以得到Cu

    2Cu2O+Cu2S__6Cu+X,则X的化学式为

  • 16、 CH4燃烧方程式:

    2CO2+2H2O=2HCOOH+O2 , 已知10molCO2 , 完全反应生成g甲酸(HCOOH)分子筛用于分离甲烷和CO2 , 二氧化碳分子直径0.33nm,甲烷的分子直径0.38 nm,分子筛的

    直径范围nm;

    为什么气体Y中分子数小于气体X中分子数?

  • 17、讨论铁钉的生锈条件,设计如下实验,说明如何预防铁制品的生锈。
    (1)、

    画图要点

    现象

    铁钉生锈

    铁钉未生锈

    结论:铁生锈与氧气、水有关。

    (2)、铁在空气中加热会生成四氧化三铁薄膜,写出化学方程式:
    (3)、铁可以在空气生成酥松的铁锈,而四氧化三铁可以防止生锈,那么四氧化三铁和氧化铁生成条件的区别是
    (4)、防铁锈的方法
  • 18、家用冰袋,要先制冷;医用冰袋,装有尿素,挤破内袋后会溶解制冷。

    家用冰袋冰化成水,是反应(吸热或者放热);

    尿素(CO(NH2))中含种元素;

    医用冰袋制冷是(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20%的尿素溶液中,尿素和水的质量比

    医用冰袋相比于家用冰袋的好处:

  • 19、t℃下,有等质量的KNO3不饱和溶液和NaCI不饱和溶液。KNO3和NaCI溶解度如图所示,以下正确的是(   )

    A、上述溶液中KNO3的质量一定大于NaCl B、将上述NaCl溶液蒸干,一定能得到NaCl固体 C、把上述KNO3溶液降温到t1摄氏度,一定能得到KNO3的饱和溶液 D、t2℃NaCl溶液升温到t3℃,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
  • 20、下列真实事例中,能体现气体溶解度受温度或压强影响的是(   )
    A、打开氮气钢瓶阀门,有气体逸出 B、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体逸出 C、水沸腾前,有小气泡冒出 D、瘪的乒乓球放如热水中,能恢复原形
上一页 53 54 55 56 5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