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5年春晚吉祥物“巳升升”的背部设计,巧妙地运用了景泰蓝工艺,勾勒出缠枝纹,寓意“生生不息”。景泰蓝制作过程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裁剪铜板 B、掐丝成形 C、烧制釉料 D、打磨光亮
  • 2、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出MgCl2KCl两种物质的混合物,为了测定其中KCl的质量分数,现进行如下测定:取混合物样品20g,向其中加入100g水,完全溶解后,滴加K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KOH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计算:

    (1)、生成Mg(OH)2的质量
    (2)、样品中KCl的质量分数。
  • 3、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标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玻璃塞打不开,且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物质。小组同学对白色固体的成分产生了好奇。

    【提出问题】白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玻璃中含有二氧化硅,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Na2SiO3)和水。硅酸钠是一种粘合剂,它的溶液呈碱性,它能与盐酸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水的硅酸。

    (1)请写出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做出猜想】

    (2)猜想一 白色固体是碳酸钠

    猜想二白色固体是

    猜想三 碳酸钠和硅酸钠

    【设计实验】

    (3)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滴加几滴无色酚酞

    猜想一成立

    方案二: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猜想三成立

    【讨论与交流】

    (4)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方案一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结论】白色固体是碳酸钠和硅酸钠的混合物

    【拓展延伸】

    (5)氢氧化钠溶液不仅要密封保存,还要注意瓶塞要选用(选填:玻璃塞或橡胶塞)。
  • 4、某同学在配制10%氢氧化钠溶液,用于验证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溶解、过滤、蒸发时都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2)、甲图操作中出现的错误是
    (3)、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的是(填序号)。

    ①所称取的氢氧化钠固体不纯             

    ②向烧杯中倒水溶解时部分水洒出

    ③装瓶时部分溶液洒出                    

    ④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4)、如乙图所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本质是
  • 5、化学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大量跨学科知识。
    (1)、语文:很多成语、俗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诗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说明(从分子的角度解释)。
    (2)、地理:溶洞中有形态各异的石笋和钟乳石,其形成原因是碳酸钙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CaHCO32 , 其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溶解在水里的碳酸氢钙就会分解,重新生成碳酸钙沉积下来。
    (3)、物理:实验课上,同学们利用物理中气压变化的原理检查装置气密性,如图所示,向上拉动注射器,如果观察到 , 说明气密性良好。

  • 6、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目前世界上生成的镁60%来自海水,分离出食盐的海水称作苦卤水,其中含有丰富的MgCl2。工业上以苦卤水为原料制取金属镁的流程如图:

    (1)、操作1名称
    (2)、在反应过程中能循环使用的是(写化学式)。
    (3)、写出沉淀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7、新课标倡导化学“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重视跨学科实践活动。下面是化学兴趣小组做的两组探究性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探究A:在热力学中,金属与酸反应放出的热量越多,金属活动性越强。在实验中根据的变化不同来判断强弱;金属MgFe分别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较多的是
    (2)、探究B:物理中提到“在密闭体系中,气压减小时水的沸点会降低”,由此设计探究B,连好装置后,先一次性注入5mL水,轻轻振荡,95°C的水无明显变化,再将5mL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可观察到 , 说明发生了反应。
  • 8、科普阅读题,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碳是一种神奇的材料,既可以制成柔软的铅笔芯,也可以构成坚硬的金刚石。来自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常压下通过简单的反应条件,创制出一种新型碳同素异形体单晶——单层聚合C60

    金刚石、石墨烯、富勒烯、碳纳米管等材料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不同形态的单质,但它们能展现出完全不同的物理性质,因此,它们被称为碳的“同素异形体”。

    经过5年的潜心研究,研究人员利用掺杂聚合—剥离两步法,成功把纳米团簇C60聚合在一个平面上,并通过碳碳键相互共价键合形成规则的二维拓扑结构材料,即单层二维聚合C60单晶。“通过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这种新型碳材料具有结晶度高、热力学稳定性好以及禁带宽度适度等优良特性。”郑健说,这是继石墨烯之后,又一种稳定的二维碳材料。

    这项研究开辟了以碳簇代替原子构筑碳材料的新策略,同时,新制备的碳材料在非线性光学和功能化电子器件方面具有巨大应用前景,在超导、量子计算、自旋运输、信息及能量存储、催化等领域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1)、石墨烯、富勒烯、碳纳米管等材料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
    (2)、单层二维聚合C60单晶是由构成的物质。(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3)、根据上述材料简单归纳“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 9、如图①、②分别是氧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D原子质子数X=
    (2)、氧原子与(填“A”、“B”、“D”)化学性质相似。
    (3)、化学符号3Ca2+表示意义是
  • 10、如图是对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的一种装置。下列关于该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厌氧池中有机物降解过程中放出能量 B、砂石层的作用是过滤污水中的杂质 C、植物浮床系统可吸收污水中的NPK等营养元素 D、该装置出水口的水质完全取决于砂石层的过滤效果,与其他处理单元无关
  • 11、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铁粉和氧化铜粉末

    取样后,分别加入稀盐酸

    B

    除去K2CO3中的KCl

    加入足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C

    除去CaCl2CaCO3

    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

    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气体中

    A、A B、B C、C D、D
  • 12、下列实验中,现象正确且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将铁丝伸入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

    铁丝在氧气中可以燃烧

    B

    将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混合

    生成蓝色絮状沉淀

    硫酸铜与氯化钡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C

    将足量的一氧化碳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中

    黑色粉末变红

    CO具有还原性

    D

    水的电解实验

    玻璃管内有气泡产生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A、A B、B C、C D、D
  • 13、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C时相等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C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甲大于乙 C、t1°C时,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t2°C时,饱和的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 14、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所以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由分子保持 B、置换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故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就是单质 D、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故质子数相同的粒子是同种元素
  • 15、归纳总结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归纳错误的是
    A、试管和锥形瓶都是玻璃仪器,能加热 B、氮气和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都不活泼,都能作保护气 C、汽油和洗涤剂都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汽油和洗涤剂都与油污发生了乳化作用 D、二氧化硫和氨气都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实验时要处理尾气
  • 1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制取二氧化碳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探究MnO2是否可以加快H2O2溶液分解

    验证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

    A、A B、B C、C D、D
  • 17、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选项

    用途

    性质

    A

    金刚石用于钻探机钻头

    硬度大

    B

    石墨用于制作铅笔芯

    质软,深灰色

    C

    N2用作保护气

    易与其他物质反应

    D

    CO2用作气体肥料

    参与光合作用

    A、A B、B C、C D、D
  • 18、“三效催化转换器”可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进行处理,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球代表不同种类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不变 C、此反应一定有单质生成 D、参加反应的二氧化氮和一氧化碳分子个数比为1:1
  • 19、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
    A、冰水混合物中有不同的分子 B、氧气受热膨胀,是由于受热时分子间间隔变大 C、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有OH
  • 20、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B、过滤 C、配制溶液 D、干燥二氧化碳
上一页 50 51 52 53 5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