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劳动谱写时代华章,奋斗创造美好未来。下列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柠檬酸与小苏打自制苏打水

    柠檬酸与小苏打可以产生CO2

    B

    KNO3溶液配制绿萝生长的营养液

    KNO3是复合肥料

    C

    用铝合金制作门窗

    铝的金属活动性弱

    D

    向种植蔬菜的大棚内补充CO2

    CO2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

    A、A B、B C、C D、D
  • 2、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可用于制铅笔芯 B、金刚石硬度大,可用来裁玻璃 C、一氧化碳有还原性,可用来冶炼金属 D、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霓虹灯
  • 3、《本草纲目》记载食肉桂能“面生光华”。肉桂酸(C9H8O2)是肉桂的主要有效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肉桂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直接构成 B、肉桂酸中氧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1 C、肉桂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2% D、一个肉桂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 4、小鹏的午餐食谱为:米饭、鸡肉、麻婆豆腐、鸡蛋汤。为了使营养搭配更合理,应增加的食物是
    A、烤鸭 B、鱼块 C、排骨 D、白菜
  • 5、中国诗词博大精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从微观角度解释闻到稻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 6、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物质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水蒸气 B、二氧化硫 C、氮气 D、二氧化碳
  • 7、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卓越智慧与深厚底蕴。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的原理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粮食酿醋 B、用活字印刷 C、用磁石指南 D、用甲骨刻字
  • 8、实验室用 68g 过氧化氢溶液和 2g 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中非气态物质的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
    (2)、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3)、计算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9、

    耕地盐碱化影响粮食安全,盐碱地综合治理与利用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兴趣小组开展了与土壤盐碱化相关的探究活动。

    原因:由农业灌溉或化肥施用引起的土壤盐碱化如图所示,当进入土壤中盐的量超出植物的吸收能力时,随着水分蒸发,残留的盐导致土壤盐碱化。

    检测:

    (1)配制土壤样品浸出液,用pH试纸测定,若pH>7 , 则浸出液显性。

    探究:某地土壤盐碱化可能由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两种引起,教师提供模拟盐碱化土壤样品浸出液。

    【查阅资料】BaCl2易溶于水;BaCO3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BaSO4为白色固体,难溶于水和盐酸。

    【提出问题】样品中的钠盐是什么?

    【作出猜想】

    (2)猜想1:Na2CO3;猜想2:;猜想3:Na2CO3Na2SO4

    【实验探究】

    (3)取少量浸出液分别加入试管A、B中: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向A中滴加少量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浸出液中含Na2SO4

    2

    向B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浸出液中含Na2CO3

    【分析评价】

    (4)有同学认为实验1结论不够严谨,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补充实验】

    (5)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3

    向实验2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少量BaCl2溶液

    猜想3成立

    (6)交流:应对土壤盐碱化的合理措施有(多选,填字母标号)。

    a.合理施肥             b.引海水灌溉             c.用熟石灰改良             d.种植耐盐碱作物

  • 10、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在A-E中选择实验室制取CO2的装置组合为(填字母)。
    (3)、选择B发生装置的突出优点是
    (4)、在G装置中装入浓硫酸可干燥O2 , 该气体从端进入(填“b”或“c”)。
  • 11、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并回答问题。

    从空间站在轨实验,到嫦娥六号月背采样,我国在航天领域不断崛起和迅猛发展,彰显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强大实力。航天科技的进步,化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I.生命保障:空间站内,用特种活性炭除去气体中的异味和微量有害物质,为航天员提供舒适、健康的环境;由棉、羊毛和聚氯乙烯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多层结构舱外航天服,保障航天员舱外活动的安全。

    II.动力系统:部分运载火箭装载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二者接触即可发生反应:C2H8N2+2N2O4=3N2+4H2O+2CO2 , 释放出强大的能量将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III.新型材料: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会与空气产生剧烈摩擦,表面温度可达数千摄氏度。返回舱外层的复合材料涂层能在高温时保护舱体,并防止过多的热量传递到返回舱内部,确保舱内航天员和各种仪器设备的安全。

    (1)、舱外航天服的制作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B、羊毛 C、聚氯乙烯
    (2)、在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的反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否发生改变?(填“是”或“否”)。
    (3)、飞船返回舱外层的复合材料涂层具有的性能是(写一条即可)。
  • 12、我国北方有不少盐碱湖,含有较多的碳酸钠和氯化钠。当地有“冬天捞碱(指碳酸钠),夏天晒盐(指氯化钠)”的生产习俗。如图为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

       

    (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是
    (2)、20℃时,向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加入1.0gNa2CO3固体,用玻璃棒搅拌,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Na2CO3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盐碱湖里能“冬天捞碱”的原因是:碳酸钠在冬天的溶解度比在夏天的溶解度很多(填“高”或“低”)。
  • 13、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CO2中的CO

    将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

    B

    除去CuO中的Cu

    加入适量的盐酸后,过滤、洗涤、干燥

    C

    验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

    将洁净的铜丝浸入AgNO3溶液中,观察现象

    D

    分离NaClMnO2的固体混合物

    溶解,过滤;滤渣洗涤、干燥;滤液蒸发结晶

    A、A B、B C、C D、D
  • 14、火是人类文明之源。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红光
  •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稀释浓硫酸 C、过滤液体 D、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 16、月球上富含水冰资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水变成冰后,水分子停止运动 B、天然水经活性炭吸附后净化为纯水 C、电解水时正极一端产生氢气 D、水冰可以转化为饮用水、氧气等,能减少对地球资源的依赖
  • 17、月球南极蕴藏着丰富的氦-3,是一种理想的核聚变发电燃料。氦-3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1个中子构成,下列关于氦-3原子的说法正确的
    A、核外电子数为3 B、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核电荷数为2 D、相对原子质量为2
  • 18、嫦娥七号发射过程中涉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点火发射 B、一级火箭分离 C、整流罩脱落 D、轨道舱帆板展开
  • 19、黄铜(铜锌合金)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腐蚀性,常用于制作金色饰品。某兴趣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取30.0g黄铜样品置于烧杯中,慢慢加入2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

    (1)、该30.0g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为g。
    (2)、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20、

    学校化学兴趣小组以“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项目式学习,请你一起参与。

    【任务一】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

    针对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无明显现象的特点,兴趣小组设计了多角度验证方案。

    方案一:证明反应物的减少或消失

    取三份等体积、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加两滴无色酚酞溶液,以相同速率同时滴加不同浓度的盐酸,记录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所示。

    (1)分析a、b、c三条曲线,所用盐酸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小明提出“当溶液pH降至k点即可证明反应发生”,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方案二:证明有新物质生成

    步骤①: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稀盐酸,充分振荡后将溶液蒸发结晶;

    步骤②:将所得晶体溶于水,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3)步骤②观察到(填现象),证明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钠。

    小雨提出“验证生成水来证明酸和碱发生了中和反应。”查阅资料发现:无水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醋酸钠和水,变色硅胶吸水后由蓝变红。于是她设计了如图2实验:

    (4)首先分别往4支试管中装入对应的试剂,然后迅速塞紧橡胶塞,观察到只有试管D中硅胶由蓝色变为红色。于是小雨得出结论:醋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有水生成。请你分析,试管C中加入的试剂是

    方案三:证明有热量的变化

    (5)小俊设计了如图3实验,根据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现象证明反应发生,他观察到的现象及得出结论的依据是

    【任务二】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

    查阅资料:相同条件下,单位体积溶液中的离子数目相同,电导率相同,离子越多,电导率越大。向一定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等电导率的盐酸,测得电导率变化情况如图4所示。

    (6)结合资料解释mn段曲线下降的原因

上一页 48 49 50 51 5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