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同温度时KCl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A、20℃时,KCl的溶解度为34.0 B、30℃时,50g水中加入19gKCl , 所得溶液质量为69g C、40℃时,K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D、100gKCl溶液由60℃冷却到50℃,可能有晶体析出
  • 2、 分析下列实验过程的相关信息,推理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操作2是过滤 B、固体X是纯铜 C、反应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 D、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 3、 节日的夜晚,绽放的焰火将天幕装扮得绚丽多彩,所用火药的成分是KNO3SC。火药的作用是把焰火送上空中。焰火的发光剂中含有铝粉、镁粉及各种金属盐,高温时能发出不同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下金属盐可以发光 B、高温可提高镁的着火点 C、燃放焰火有发光放热现象 D、火药中只含有一种可燃物
  • 4、 如图分别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完成该实验的操作中,正确的一项是(   )

    A、均需用酒精灯加热 B、均可用镊子装入固体 C、均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均可用带火星木条检验气体
  • 5、 氢气与氧气反应微观示意图如下。分析变化过程 , 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A、微观粒子中有氢分子 B、微观粒子模型均为原子 C、微观粒子结构均未改变 D、微观粒子数目均未改变
  • 6、 公元前,制造玻璃就用到草木灰(主要成分K2CO3)、石英砂(主要成分SiO2)、硝石(主要成分KNO3)和铅矿石(主要成分PbS等)。这些主要成分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A、K2CO3 B、KNO3 C、PbS D、SiO2
  • 7、 探究浓氨水性质的实验设计如下。有关分析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瓶中浓氨水变蓝 B、棉签上酚酞溶液变红 C、实验得出浓氨水显酸性 D、能看到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 8、 某同学总结了食盐、纯碱、小苏打和碳酸钙的用途,其中错误的一项是(   )
    A、食盐可用作调味品 B、纯碱可治理盐碱地 C、碳酸钙可作补钙剂 D、小苏打可治疗胃酸过多
  • 9、 以下是四种常见元素的元素符号,其中表示金属元素的是(   )
    A、Ag B、S C、O D、C
  • 10、 城市生活垃圾主要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出现在我们身边的有害垃圾是(   )
    A、果皮菜叶 B、过期药物 C、废旧报纸 D、陶瓷碎片
  • 11、 某水垢样品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学习小组同学想测定该水垢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于是向盛有25g水垢样品的烧杯中加入100g足量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是:CaCO3+2HCl=CaCl2+H2O+CO2↑,Mg(OH)2+2HCl=MgCl2+2H2O,待反应完全后,经称量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116.2g。(注意:忽略CO2在水中的溶解)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实验过程中生成气体的质量是g。
    (2)、计算该水垢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实验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4.6%。
  • 12、 如图A、B、C是没有标签的三瓶无色溶液,分别是NaOH溶液、Na2CO3溶液和稀盐酸中的一种,请你与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以下探究与学习。

    任务一    鉴别A、B、C三瓶无色溶液

    (1)、如图,小明在小烧杯中加入一定量A,向其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接着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B,只观察到溶液变为无色,再向其中滴加一定量C,只观察到生成无色气泡,生成气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依据上述实验现象,你认为下列结论(填序号)是正确的。

    ①A是NaOH溶液,B是Na2CO3溶液,C是稀盐酸

    ②A是Na2CO3溶液,B是稀盐酸,C是NaOH溶液

    ③A是NaOH溶液,B是稀盐酸,C是Na2CO3溶液

    (2)、小亮认为不用无色酚酞溶液也可以完成鉴别,他用三支洁净的玻璃棒分别蘸取少量A、B、C,并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最终无固体残留的那支玻璃棒所蘸的溶液一定是(填名称)。
    (3)、小红提出仅通过A、B、C三种溶液任意两种相互倾倒直接混合方法也能鉴别出A、B、C,你认为该方法(填“能”或“不能”)达到鉴别目的。
    (4)、任务二    探究实验后废液中溶质的成分

    【提出问题】老师提出让同学们探究上面小明实验结束后,烧杯内的溶液中溶质(除酚酞外)是什么?

    【做出猜想】

    小强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存在以下三个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HCl     猜想三:NaCl、Na2CO3

    上述小强的猜想中,你认为猜想是不合理的。

    (5)、【实验验证】

    小强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开始无明显现象,最后溶液变为红色,证明他的猜想是成立的。

    (6)、【反思应用】

    若只用一种试剂即可鉴别出KCl、K2CO3、BaCl2三种无色溶液,可以选择试剂是(只写一种)。

  • 13、 如图甲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乙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自制简易供氧器。

    (1)、写出标有字母a的仪器的名称:
    (2)、甲、乙中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3)、甲中实验时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
    (4)、乙中为了便于观察氧气的流速以增加吸氧的安全性,塑料吸管需要伸入液体X中,X应该是
  • 14、20℃时,将30g固体(含有氯化钾及不溶于水的杂质)置于烧杯内,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溶液温度没有明显变化。

    (1)、溶液①-③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2)、x的数值是
    (3)、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g。
    (4)、溶液②与溶液③的溶质质量分数(填“相等”或“不相等”)。
  • 15、 某学习小组同学探究铁钉锈蚀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一段时间后,实验①中铁钉锈蚀最严重的部位是(填“a”“b”或“c”)。
    (2)、上述实验能证明铁钉锈蚀与有关。
    (3)、用稀盐酸或稀硫酸清除上述实验后锈蚀铁钉表面的铁锈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任写一个)。
  • 16、 如图,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甲、乙是两种气体。图中“—”表示两端相连的物质能反应,“→”表示两端的物质通过一步反应能转化。

    (1)、丙转化为甲的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2)、乙与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2025年5月14日,中国科学院宣布我国在探索高效率人工光合作用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1)、高效率人工光合作用采用了新型催化剂,可直接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液态燃料。其中生成甲醇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4H2O__2CH3OH+3X , 则X是
    (2)、绿色植物在叶绿体内进行的自然光合作用可表示为:6CO2+6H2O __绿C6H12O6+6O2 , 则参加该反应的CO2与H2O的分子数目比为
    (3)、常温下,二氧化碳和水也能发生反应,该反应生成的物质是
    (4)、上述反应对环境均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只写一条)。
  • 18、 智能手机中应用了多种材料。
    (1)、芯片是智能手机的大脑,制作材料主要是硅(Si)等半导体及金、银、铜等导电性良好的材料。导电性是物质的(填“化学”或“物理”)性质。生产硅的原料中含有其+4价的氧化物,该氧化物的化学式是
    (2)、有些智能手机的相机镜头使用了塑料,塑料属于(填“合成”或“天然”)材料。
    (3)、智能手机的液晶显示屏使用了由铟(In)、镓(Ca)或锡(Sn)制成的透明电极。铟、镓、锡属于不同种元素是因为它们原子中的(填“质子数”、“中子数”或“电子数”)不同。
  • 19、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柴、米、油、盐。
    (1)、柴:烧烤时常用木炭做柴火,木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米:大米常用来做主食,其所含的主要营养物质是
    (3)、油:芝麻油常称香油,打开香油瓶,远处就能闻到油香,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
    (4)、盐:食盐是重要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氯化钠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 20、 如图,室温下甲乙中烧杯内的试管里均盛有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澄清石灰水,将适量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别加入烧杯内的水中,当固体恰好完全溶解时,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中澄清石灰水均会变浑浊 B、甲中澄清石灰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变小 C、甲、乙中试管内气压均会改变 D、乙中烧杯内的NH4NO3溶液若恢复至室温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