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用传感器测得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pH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操作是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0 C、在&点所表示的溶液中滴加石蕊溶液,溶液显蓝色 D、b点所表示的溶液中含有的微观粒子只有钠离子和氯离子
  • 2、配制50g16%的氣化钠溶液,下列做法中会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氯化钠放入烧杯时有洒落 B、溶解时使用内壁附着有水的烧杯 C、量取水时俯视量筒读数 D、氯化钠未完全溶解就装人试剂瓶
  • 3、开展跨学科实践活动中,下列做法所对应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活性炭用于自制净水器——活性炭可杀菌消毒 B、用橡皮泥制作水分子的模型——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过氧化氢溶液用于制作简易供氧器——过氧化氢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自制酸碱指示剂测土壤酸碱性——酸碱指示剂遇不同酸碱性溶液会显不同颜色
  • 4、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用熟石灰改良碱性土壤 B、服用钙片补充人体微量元素钙 C、用燃烧区分羊毛和涤纶 D、用尿素[CO(NH,)]作复合肥料
  • 5、稀土元素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科学家徐光宪为稀土分离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稀土元素铕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铕属于金属元素 B、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3 C、铕的元素符号为Eu 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 g
  • 6、金属在改善人类生活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纯铜的硬度比黄铜的大 B、钛合金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 C、铁制品刷漆可防止生锈 D、回收废旧金属可实现资源再利用
  • 7、从微观视角认识物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
    A、氧气 B、乙醇 C、金刚石 D、硫酸铜
  • 8、安全、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图示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加块状试剂 D、稀释浓硫酸
  • 9、将厨房中适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豆油 B、白醋 C、味精 D、白糖
  • 10、2025年六五环境日我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先行”。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滥伐林木 B、修复草原 C、污水处理 D、光伏发电
  • 11、红烧黄河鲤鱼是一道河南特色美食。鱼肉中富含的营养物质为(   )
    A、糖类 B、蛋白质 C、维生素 D、无机盐
  • 12、材料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下列物品中所用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A、四羊青铜方尊 B、明代绢布澜衫 C、聚氟乙烯塑料 D、半导体硅晶片
  • 13、华夏历史悠久,中原文化厚重。下列传统工艺品制作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镇平玉雕 B、禹州钧瓷 C、陕州剪纸 D、洛宁竹编
  • 14、 “基于碳中和理念设计低碳行动方案”是跨学科实践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在老师的统一安排下,同学们围绕以下四项任务进行方案设计,并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任务一:理解碳中和内涵

    【查阅资料】简言之,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措施,抵消人类活动产生的CO2 , 达到相对“零排放”。

    【构建模型】固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小组同学构建的固碳模型如下:

    【小组讨论】

    (1)、生态固碳主要依靠植物的实现。
    (2)、捕集工业排放的CO2制成干冰,它可用于
    (3)、任务二:探究二氧化碳捕集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CO2吗?

    【进行实验】

    小组同学设计如下方案并完成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向盛有CO2气体的塑料瓶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氢氧化钠溶液能捕集CO2

    ②取少量步骤①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 , 振荡

    产生白色沉淀

    (4)、【反思评价】

    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步骤②实验目的是
    (6)、任务三:设计低碳行动方案

    【调研访谈】同学们将收集到的低碳措施整理成表。

    【创意设计】

    在老师指导下,同学们优化方案如下:

    低碳途径

    个人行为

    国家工程

    国际合作

    减少CO2排放

    加快能源转型

    推动技术转移与共享

    增加CO2吸收

    种花、种树等

    积极实施碳汇

    多国共同参与森林保护

    (7)、任务四:加强低碳环保认识

    【观察分析】

    综合上面两个图示信息,可总结出的规律是

    成果分享:通过跨学科实践活动,同学们深刻认识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任重道远。在兼顾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等方面,要立足能源转型,促进二氧化碳吸收,为实现双碳目标而努力。

  • 15、 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1)、实验方法:如图1所示,先称量。将胶头滴管中的硫酸铜溶液全部滴入锥形瓶中,反应结束后,再称量。

    实验原理:图1锥形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现象:图1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天平指针不偏转。
    (3)、实验结论:
    (4)、【问题与思考】

    如图2所示进行实验,反应结束后再称量,烧杯中物质的质量变化是

    (5)、比较上述两个实验,利用图2化学反应设计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16、 实验室用13g锌粒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在标准状况下,理论上可以制得多少升氢气?(已知标准状况下,氢气的密度约为0.09g/L)
    (1)、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填“改变”或“不变”)。
    (2)、根据题目要求,完成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17、 从16世纪开始,盐酸制取就进入了重要的发现和发展阶段,为它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关于盐酸的性质、用途等内容的梳理如下。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浓盐酸有挥发性,储存不当对环境的危害是
    (2)、使用盐酸时,不可接触皮肤和衣服,因为它具有较强的性。
    (3)、实验室里,用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4)、盐酸是酸洗钢材表面氧化铁的重要化学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主要寄生于人体胃部及十二指肠内的细菌。就餐时会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播,若家中有1个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且不分餐,其他家人就很容易被传染。当人体通过各种日常不洁饮食等途径感染后,幽门螺旋杆菌就会在胃黏膜定植,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隐患。

    有些国家几乎90%的人都感染过这种细菌,感染后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胃痛、胃胀、口臭、食欲不振等症状。

    在用C-13呼吸检测幽门螺旋杆菌时,受检者要空腹口服C-13尿素胶囊,静坐约30分钟,之后将呼出的气体吹入气袋中,交给医生检测。如果胃中有幽门螺旋杆菌,其产生的尿素酶能迅速将尿素[CO(NH2)2]在水溶液中转变为CO2气体和氨气(NH3),CO2通过血液运输进入肺排出体外,将排出的CO2气体收集后即可在仪器上检测。

    结合图文信息,分析思考,解决问题:

    (1)、幽门螺旋杆菌会通过传播。感染后表现出的症状之一是
    (2)、如果家中有1个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吃饭时要注意的是
    (3)、由图可知,感染者服用尿素胶囊后,胃液中产生的阳离子是
    (4)、在尿素酶的催化作用下,尿素与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青少年要加强体育锻炼,一旦患病,要及时就医和合理
  • 19、 【化学与资源】
    我国有超过一半的地区处于严重缺水状态,故改善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防治水环境污染和杜绝水资源浪费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请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改善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量占全国80%以上,北方不足20%。我国统筹水资源的一种做法是
    (2)、防治水环境污染。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预防水体污染的措施有。2006年,某船只运输浓硫酸时不慎泄漏,当地迅速采取措施,用常见的实验用品检测河水的酸碱度,并用熟石灰中和水体中的硫酸,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杜绝水资源浪费。家庭中,用水浪费现象有。因此,要从我做起,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
  • 20、 【化学与工程】
    三峡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和清洁能源基地。作为一项伟大工程,其意义和价值体现在防洪减灾、发电供电、生态补水、节能减排、改善通航条件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诸多方面。

    结合相关信息,完成下面小题问题:

    (1)、图1是三峡大坝。高坝根基为完整的花岗岩体,透水性极其微弱,这种地质结构的优点是 , 大坝浇筑时,混凝土用量达2689万吨、钢材25.5万吨、钢筋29万吨,这些材料中钢筋的作用是。三峡工程建设,有效地防御了的发生,保障了长江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图2是三峡水力发电示意图。三峡电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其能量转化方式是。截至2024年12月,三峡工程累计完成发电量超过1.7万亿千瓦时,有效缓解了华中、华东及广东、四川等地区的供电紧张局面,促进了全国电网的互联互通。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能用于发电的可再生能源还有
    (3)、图3是三峡景区。三峡工程实施了“两岸青绿·千里林带”建设,“千里林带”对保护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是。“心驰神往山水间,醉美三峡在眼前”,游客在三峡景区进行船游活动、尽赏美景的同时,从环保的角度应该做到
    (4)、三峡电站的建设,相当于替代了7座260万千瓦火电站,节约了大量的标准煤,大大减少了和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生成二氧化硫的化学方程式为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