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科学思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B、科学态度与责任: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引起失火 C、科学探究与实践: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证明蜡烛燃烧是否生成二氧化碳 D、化学观念:化学变化通常伴随能量的改变,则能量发生改变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 2、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我们应该保护它。下列关于空气及其成分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氧气与氮气的体积比约为1∶4 B、目前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污染物包括SO2、CO2、NO2、O3 C、氮气可用于作食品保护气,因为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3、“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液态氦可用于制造低温环境 C、酒精用作燃料 D、氮气常被用作保护气
  • 4、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太空飞船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航天员头盔的面窗两层之间充有高纯N2 , 从空气中分离出N2的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空间站的呼吸和水循环系统中都会用到活性炭去除杂质,主要利用活性炭的性。
    (3)、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使用的推进剂为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__3N2↑+2CO2+nH2O , 则n=
    (4)、纳米铝冰作为火箭固体推进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480℃以上时,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Al+3H2OΔ__Al2O3+3H2。该反应中,若有54kgAl发生反应计算生成H2的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写出完整的计算步骤)。
  • 5、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1)、炼铁厂常以焦炭、赤铁矿(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空气等为主要原料炼铁,反应过程如下:

    请写出步骤 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该反应中赤铁矿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工业上用铝土矿(含有 Al2O3和 SiO2 , 不考虑其它杂质)制取金属铝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

    资料:稀硫酸与紫色石蕊溶液接触时稀硫酸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①通过该流程可得出 SiO2的性质有(填字母)。

    A.难溶于水     B.不能与稀硫酸反应     C.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②滤液Ⅰ中是否还含有硫酸,可以选择检验(填试剂名称),若现象是 , 则表明滤液Ⅰ中仍然含有硫酸。

    ③操作Ⅰ、Ⅱ的名称是;进行该操作时仪器是玻璃器材的有

  • 6、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并发展氢气新能源。体现了中国对解决气候问题的大国担当,深圳市聚龙科学中学展开了实验
    (1)、“碳”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

    ①绿色植物通过吸收CO2

    ②风化的岩石(主要成分:CaCO3)粉来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发生化合反应后生成Ca(HCO3)2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碳”利用。将CO2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以CO2和H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可合成C2H6O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的储存:2023年6月1日,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项目成功投入使用。其原理是将油井开采产生的油气混合物注入高碳分离器,再将分离出的二氧化碳通入压缩机加压和干燥、使其变成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超临界状态,深圳市聚龙科学中学的学生展开了研究:

    ①从微观角度分析,二氧化碳被压缩过程中变化的是

    ②下列对超临界二氧化碳的理解正确的是(填字母)。

    A.超临界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

    B.超临界二氧化碳存在于特定的条件下,条件改变,状态改变

    C.超临界二氧化碳容易燃烧

    (4)、新能源开发: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氢能是一种理想途径。某种光分解水的过程如图甲所示。

    ①该转化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Fe3O4(填化学式);

    ②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

    ③CH4-H2O催化重整是目前大规模制取H2的重要方法,生产过程中涉及的重要反应有:CH4+H2O催化剂__CO+3H2CO+H2O催化剂__CO2+H2。向催化重整体系中投入一定量的CaO可吸收二氧化碳,从而提高H2的百分含量,如图乙所示,投入纳米CaO时,H2的百分含量最大,其原因是

  • 7、以下是小聚和小龙设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同时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请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步骤①将过量白磷放入试管,连接装置,此时量筒中水的体积为100mL

    试管中白磷不燃烧

    步骤②挤压胶头滴管,少量水滴入生石灰

    试管中白磷燃烧

    步骤③一段时间后,挤压胶头滴管,水滴入剩余生石灰

    试管中白磷不燃烧

    步骤④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

    量筒中的水进入试管,读取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82mL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基本反应类型为
    (2)、通过对比步骤②③试管中的现象可得到结论
    (3)、白磷燃烧的实验现象为
  • 8、“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如图为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常存在的化学反应,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3:1 B、反应前后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该反应前后分子与原子种类、数目都不变 D、氯气对自来水消毒发生了物理变化
  • 9、深圳市聚龙科学中学劳动课内容丰富,以下劳动项目与所涉及的化学知识符合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涉及到的化学知识

    A

    用肥皂洗袜子,发现洗完后的水中浮渣较多

    使用的水一定是软水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类似于酒精灯着火用灯帽盖灭

    C

    用酒精溶液给家中物品消毒,但要避免接触火源

    酒精属于不易燃液体

    D

    点燃天然气后煮饭

    天然气燃烧会吸收热量

    A、A B、B C、C D、D
  •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液体的倾倒 ​ B、加热液体 ​ C、读取液体体积 ​ D、加热烧杯中的液体 ​
  • 11、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说法或表示正确的是
    A、2个氮原子N2 B、离子符号为O2- C、3个铁离子3Fe2+ D、高锰酸钾中锰元素为+6价K2Mn+6O4
  • 12、铜官窑的工匠师傅将“生铁”加热至1600℃以上熔化成铁水,然后用木板奋力击打,将高温铁水泼向空中,顿时火星璀璨,宛如流星雨划破夜空。这其中就包含了铁丝(铁水溅落的细小液滴)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原理。

    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在现代化学实验室中模拟并深入研究这一现象。他们猜测,“铁花”的绚丽程度可能与“铁丝”的长度、粗细、绕成不同形状、氧气的浓度等因素有关。于是小组同学展开了探究。

    (1)、【实验一】探究“铁丝的粗细是否会影响火星四射的效果”

    [实验方案]

    小组同学应选择____(填“A”或“B”)组方案进行实验。

    A、相同粗细的铁丝在不同浓度的氧气中燃烧 B、不同粗细的铁丝在相同浓度的氧气中燃烧
    (2)、[实验现象]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补充实验现象)。

    粗铁丝在氧气中也能燃烧,但是火星不如细铁丝多。

    (3)、[实验结论]

    细铁丝比粗铁丝更易燃烧,火星更多。请从反应物接触面积的角度解释原因:。这正如“打铁花”时,击打出的铁水液滴越细小,形成的“花”就越绚烂。

    (4)、【实验二】探究“氧气浓度对铁丝燃烧剧烈程度的影响”。

    [方案设计]

    ①取5个相同容积的集气瓶,编号为1、2、3、4、5。

    ②采用排水法收集不同体积分数的氧气。如果实验中所用集气瓶的容积为250 mL,实验时集气瓶中需要留30 mL水,要收集220 mL体积分数为60%的氧气,其操作方法是先在集气瓶中装mL水,然后用排水法收集,直到剩下30 mL水(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按20%计算)。集气瓶中剩余水的作用是

    ③将(请写出具体要求)的铁丝,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后,分别伸入各集气瓶中,观察并记录现象。

    [实验现象]

    集气瓶编号

    1

    2

    3

    4

    5

    氧气浓度

    50%

    60%

    70%

    80%

    90%

    实验现象

    持续红热,铁丝没有燃烧

    较少火星,燃烧时间短

    较多火星,剧烈燃烧,燃烧时间较长

    火星四射,剧烈燃烧,燃烧时间长

    火星四射,剧烈燃烧,燃烧时间与80%差不多

    (5)、[实验结论]

    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创新应用】

    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结合我们的实验结论,搜集更多的资料,发挥想象力,为铜官窑的工匠师傅们提出一条安全、可行的改进建议,以期待表演时让“铁花”更加绚烂夺目。

  • 13、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制取氧气时准备的装置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为了防止粉末进入导管,还需要补充的实验用品
  • 14、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的流程。已知氮气的沸点为-196℃,氧气的沸点为-183℃(流程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给出)。

    (1)、该流程将空气液化,再利用氮气和氧气的不同,将其分离。
    (2)、流程中注明的①、②、③、④过程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填序号)。
    (3)、氢气与氮气在催化剂表面合成氨气(NH3)的微观反应过程可表示为下图所示,则合成氨反应过程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

  • 15、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在202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阅兵盛典上,8万只“环保气球”在激昂的乐声中同时升空,化作一道绚丽的彩虹。这不仅是视觉的盛宴,更是化学科技与环保理念的完美融合。

    球皮的奥秘:这些气球并非普通橡胶,而是由天然乳胶制成。乳胶的主要成分是聚异戊二烯,其分子是由大量碳、氢原子通过共价键构成的长链结构。这种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良好的弹性,但与传统难以降解的塑料(如聚乙烯)不同,乳胶分子链在光照、氧气和微生物作用下能逐渐断裂,最终转化为水、二氧化碳等无害物质,回归自然。

    气体的选择:氢气(H2)密度小,曾是填充气球的常用气体。但它是一种极易燃易爆的气体,一旦泄漏,与空气中的氧气(O2)混合遇明火极易发生剧烈反应,生成水,可能发生爆炸,安全隐患极大。为确保绝对安全,基于化学性质的充分评估,工程师们最终选择了稀有气体氦气(He)。氦气密度同样远小于空气,且化学性质极度稳定。

    (1)、天然乳胶球皮在自然环境中的“降解”过程,实际上是它与氧气、微生物等发生了化学变化,最终转化为了等物质。
    (2)、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请写出氢气泄漏,遇明火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性质反映结构是化学中的核心观点。选择氦气从根本上杜绝了安全隐患,氦气的化学性质极度稳定,请从原子结构分析,其根本原因是
  • 16、小魔术“空瓶生烟”方法如图甲,下瓶中充满氨气(密度小于空气),上瓶中充满氯化氢气体(密度大于空气)。抽走玻璃片,瓶中产生浓浓的白烟,如图乙为此实验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若两瓶调换位置,上面是氨气,下面是氯化氢,你还能看到“白烟”这一现象吗?请回答:
    (2)、结合图乙,从微观角度可以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3)、如果这两个瓶子是质地较软的塑料瓶,我们将会观察到塑料瓶变瘪,原因是
  • 17、氧气是我们无法离开的物质。请结合如图所示的装置回答问题。

    (1)、如图甲是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若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并读数,则会导致测定的氧气含量。实验结束后,甲装置集气瓶中剩余气体的主要成分的化学符号是
    (2)、如图乙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18、化学家的贡献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基石。
    (1)、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到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结论。该实验结论说明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闵恩泽被誉为“中国催化剂之父”。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3)、我国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的铟(In)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被确认为国际标准。铟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5,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9,其核外电子数为
  • 19、鉴别是实际生活、生产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鉴别的物质

    A.铁丝和铜丝

    B.蒸馏水和酒精

    鉴别的方法

    用磁铁吸

    观察颜色

    鉴别的物质

    C.食盐和白糖

    D.二氧化碳和氧气

    鉴别的方法

    加水溶解

    用燃着的木条

    A、A B、B C、C D、D
  • 20、为确保实验安全,避免仪器破损,下列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
    A、试管 B、燃烧匙 C、量筒 D、烧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