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同学为探究一瓶无色液体A的成分,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A中加入黑色粉末B,在常温下就能迅速产生气体C,同时生成了常温下为液体的纯净物D,而B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没有改变。

    ②该同学将气体C收集起来,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C的集气瓶中,木条剧烈燃烧。

    ③另外将淡黄色粉末E点燃后放入盛C的集气瓶中,能剧烈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F。

    请你根据该同学的实验回答问题:

    (1)、写出以上物质的名称:B , 其中B起作用,此反应属于(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2)、写出E+C→F的文字表达式: , 此反应属于反应(填“化合”或“分解”),用于该反应的集气瓶下端留有少量水,目的是
  • 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物质的分类中,空气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在空气的成分中,含量最多并用于制造化肥的是;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有水珠,说明空气中有
    (3)、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利用性。氧气可帮助木炭燃烧,利用性。
    (4)、洁净的空气对人类非常重要。下列做法有利于净化空气的是(填序号)。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   

    ②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SO2污染

    ③实施绿化工程,减少扬尘污染

    ④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

  • 3、过氧化氢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解放出大量氧气,现象正确的是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 4、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观念: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也能增加生成物的质量 B、科学思维:“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物质的状态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C、科学探究与实践:将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发现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中含有水蒸气 D、科学态度与责任:厨余垃圾可自制花肥,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 5、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酒精+氧气水+二氧化碳 B、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C、锌+硫酸硫酸锌+氢气 D、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 6、下列常见的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加铁酱油 B、可乐饮料 C、高钙奶粉 D、液态氧气
  • 7、下列做法对空气质量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A、露天焚烧垃圾 B、汽车尾气排放 C、利用风力发电 D、燃放烟花爆竹
  • 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 9、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青蒿素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对青蒿素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受热易分解 B、无色晶体 C、熔点为156℃ D、难溶于水
  • 10、“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采摘茶叶 D、用石块修长城
  • 11、

    某同学发现,在实验室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有些同学的实验现象不明显,围绕这一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活动一:铁丝缠绕成螺旋状的作用?

    【实验内容】取3根材质、大小相同的铁丝,将一根拉直,另两根绕成宽窄不同的螺旋状,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实验现象】铁丝均能燃烧,剧烈程度不同。Ⅱ最剧烈,其次是Ⅲ,较弱是Ⅰ。

    【实验分析】

    (1)铁丝在氧气中能不能燃烧,与将铁丝缠绕成螺旋状(填“有”或“无”)关。

    【实验结论】

    (2)将铁丝缠绕成螺旋状的作用是

    活动二: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原因?

    【查阅资料】日常生活中的铁制品都含有少量的碳杂质。

    【实验内容】取长短相同、直径均为0.38mm、含碳量不同的4根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

    【实验现象】

    含碳量不同的铁丝

    纯铁丝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

    燃烧时的现象

    无火星四射,熔断

    剧烈燃烧,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少量火星

    未记录

    【实验分析】

    (3)推测表中“未记录”部分的内容可能是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实验结论】

    (5)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可能与有关。

    【反思与评价】

    (6)如图是同学们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的几种操作方式,其中更能提高实验成功率的方式是(填字母序号)。

    A. B. C. 

    (7)同学们认为铁丝燃烧的现象还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所以想收集不同浓度的氧气进行相关实验,若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体积分数为60%的氧气,预先应向250mL的集气瓶中加水,水的体积约为mL。(提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5)。

  • 1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活动小组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并探究其性质,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为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停止加热时,为防止倒吸,应先进行的操作是(填“熄灭酒精灯”或“把导管移出水面”)。
    (4)、用上述收集的O2完成如图C所示的实验,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 13、

    2025年9月13日晚,浏阳天空剧院上演了精彩的焰火表演。表演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对现场相关化学问题展开探究。

    【探究一:物质变化观察】

    (1)小组成员观察到烟花燃放后产生大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想到该气体可能是由火药中的硫磺(S)与氧气反应产生的,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该反应属于(填“化合”或“分解”)反应。

    【探究二:空气成分检测】

    (2)小组成员了解到为保障晚会空气质量,工作人员实时监测氧气浓度。根据已学知识,他们知道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为对比烟花燃放前后空气中氧气的浓度,工作人员需采集现场的空气,小组成员提出可用来收集烟花燃放前现场空气的方法是(写具体方法,一种即可)。

    【探究三:固体成分分析】

    (3)小组成员发现烟花残渣中含黑色粉末,他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该黑色粉末可能为炭粉或二氧化锰),他们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区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粉末于试管中,

    加入溶液

    该黑色粉末是二氧化锰

    【反思应用】

    (4)如何减少焰火表演对环境的污染,小组成员想到的建议是:。(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即可)。
  • 14、实验室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请回答下列各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纯净的氧气,应该选择的制取装置组合是
    (3)、当导管口有开始收集气体,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木条放在 , 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满。
  • 1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环保型杀菌消毒剂。通常状况下,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其熔点为-59℃,沸点为11.0℃,易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得到酸性溶液。该气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吸入一定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会引起咳嗽和呼吸道黏膜的损伤。

    二氧化氯极其不稳定,受热易发生爆炸性分解,直接造成氯气泄漏而污染环境,同时产生氧气,所以只有依靠现场制备,工业上用潮湿的氯酸钾(KClO3)和草酸(H2C2O4)在-60℃时反应制得。由于制取二氧化氯需要使用的氯酸钾是易爆危险品,制备和运输成本很高,因此我国目前还未广泛用其消毒自来水。

    请依据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有:(写1条即可);
    (2)、化学性质有:(写1条即可)。
    (3)、发生二氧化氯泄漏时,紧急处理的方法是
  • 16、如图是工业上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得到氧气的流程示意图:

    (1)、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主要发生(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能利用上述方法分离氧气和氮气的依据空气中液氧和液氮的不同。
    (3)、这样制得的“工业液氧”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17、通过学习,我们认识许多化学实验仪器,也知道不少实验操作的要求,请作答(填写仪器名称):

    上图中,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   ;用来暂时存放气体的仪器是   ;量取10mL水所用的仪器是

  • 18、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碳燃烧:
    (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
  • 19、在氧气中点燃:①木炭   ②硫   ③红磷   ④细铁丝(填序号)。
    (1)、能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的是
    (2)、产生浓厚白烟的是
    (3)、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20、下列反应既是化合反应,又是氧化反应的是
    A、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B、红磷+氧气五氧化二磷 C、石蜡+氧气 二氧化碳+ D、过氧化氢MnO2水+氧气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