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几种植物汁液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如下表,其中不适合用作酸碱指示剂的是(   )

    植物汁液

    在不同溶液中的颜色变化

        pH<7

        pH=7

        pH>7

    玫瑰花

    粉红

    粉红

    绿

    牵牛花

    万寿菊

    黑桑葚

    绿

    A、玫瑰花 B、牵牛花 C、万寿菊 D、黑桑葚
  • 2、 自制酸碱指示剂步骤为:取不同植物的花瓣或茎叶,分别研碎加入酒精浸泡;用纱布挤出汁液、装瓶备用。下列实验操作与“用纱布挤出汁液”原理相似的是(   )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结晶
  • 3、 利用铟元素改造太阳能电池板,可提高光电转化效率。下图为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铟属于非金属元素 B、铟的原子序数为49 C、铟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66 D、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4.8g
  • 4、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对化学用语“2O”理解正确的是(   )
    A、2个氧原子 B、2个氧分子 C、2个氧元素 D、2个氧气
  • 5、 生活安全离不开化学知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霉变食物经蒸煮后继续食用 B、室内失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发现厨房燃气泄漏时,立即打开油烟机排气 D、误服重金属盐,立即服用鲜牛奶解毒并及时就医
  • 6、 下列饮食习惯符合《“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倡导的健康理念的是(   )
    A、少吃油炸食品 B、每天都大量服用保健品补充营养 C、长期不吃早餐 D、为防止肥胖,只吃蔬菜不吃主食
  • 7、 下列做法有利于防止金属生锈的是(   )
    A、自行车淋雨后未及时擦干 B、给室外铁制篮球架刷油漆 C、将钢铁制品存放在潮湿的环境中 D、经常用食盐水清洗铁制品
  • 8、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胡椒粉 B、面粉 C、白糖 D、花生油
  • 9、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给液体加热

    C.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D.稀释浓硫酸

    A、A B、B C、C D、D
  • 10、 “端午时节,粽叶飘香”,粽子中的糯米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   )
    A、糖类 B、蛋白质 C、油脂 D、维生素
  • 11、 在国家级非遗珠宝工艺“花丝镶嵌”中,金能被加工成比发丝还细的金丝,体现了金具有的性质是(   )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D、有金属光泽
  • 12、 华夏造物历史悠久,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下列瓷器制作工序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磨细瓷土 B、清水去尘 C、坯上刻字 D、烧制陶瓷
  • 13、

    微粒的性质再探究。

    【资料】①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②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氨水能够电离出离子。

    【传统实验】

    同学们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棉线事先用酚酞试液浸泡并干燥。一段时间后,干棉线没有明显变化,湿棉线fe段逐渐变红,fg段变色不明显。

    (1)干棉线没有变红,说明(填微粒名称)不能使酚酞变红。

    (2)湿棉线fe段和fg段现象不同的原因可能是

    (3)棉花上蘸取了某种试液能吸收少量氨气,目的是

    【数字化实验】

    已知:电导率传感器用于测量溶液的导电性强弱:一定条件下,电导率的大小能反映离子浓度的大小。兴趣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研究微粒运动现象。控制浓氨水的温度在t1℃、t2℃时分别采集数据,得到图2所示图像。

    (4)图2中能说明微粒在不断运动的现象是

    (5)曲线1对应的浓氨水的温度(选填“低于”、“等于”和“高于”)曲线2。

  • 14、

    现代化工生产中,90%以上的化工产品,是借助催化剂生产出来的。请和学习小组同学一起开展“有关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实验探究。

    Ⅰ.验证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

    【实验1】利用右图装置,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1)甲中气压变大的原因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

    (2)为探究MnO2在实验中是否起催化作用。需补做如下实验(无需写出具体操作):

    a.验证MnO2的质量是否改变:

    b.

    Ⅱ.探究下列物质对过氧化氢分解的作用

    【实验2】分别用0.1gMnO2、CuO粉末和土豆泥,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各时间收集的氧气总体积如下表:

    15s

    30s

    45s

    60s

    MnO2

    16

    26

    30

    37

    CuO

    15

    23

    28

    35

    土豆

    14

    20

    27

    29

    (3)30s—45s,产生氧气最多的物质是

    (4)该方案中测定氧气生成速率的方法是

    Ⅲ.探究二氧化锰的使用方法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影响

    查阅资料:3%—6%的过氧化氢溶液的密度都可近似看成水的密度:过氧化氢分解后,溶液体积、密度变化均忽略不计。

    按【实验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3】将不同质量的MnO2 , 分别放入装有10mL6%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氧气生成速率如曲线a所示:

    【实验4】将不同质量的MnO2 , 分别放入装有20mL3%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锥形瓶中,氧气生成速率如曲线b所示:

    【实验5】实验3中反应完全后静置一会,往锥形瓶中再加入10mL6%的过氧化氢溶液,氧气生成速率如曲线c所示。

    (5)根据上图,说明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有关。

    (6)根据上图,可得出的规律有。(写一条)

    Ⅳ.实践反思

    (7)温度升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会加快,某同学取足量2%的过氧化氢溶液进行加热,如右图所示,可实验中带火星的木条往往难以复燃,请解释原因。(写两条)

  • 1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选择下图中的部分仪器完成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F的名称是
    (2)、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是
    (3)、该实验应选择的仪器有(填字母标号,不重复选用仪器)。
    (4)、用制取的O2进行铁丝燃烧实验:点燃系在光亮的螺旋状细铁丝底端的火柴后,迅速插入盛满O2的集气瓶中,观察到火柴剧烈燃烧,但细铁丝未燃烧,细铁丝未燃烧的原因是
  • 16、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周期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原子构成的物质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填物质名称);
    (2)、硼原子结构示意图中的X=
    (3)、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通常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填“阴”或“阳”)离子,离子符号为
    (4)、图中各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相似之处有
  • 17、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Ⅰ、从地球带上去

    (1)工业上选择空气为原料制氧气的主要原因是

    (2)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的模拟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浸入液氮一段时间后,试管内产生一定体积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木条熄灭,导致木条熄灭的原因是液氮的沸点低,先从液态空气中扩散出来,且氮气不能助燃:1分钟后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导致木条复燃的原因是

    (3)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氮分子不能通过分子筛,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如图,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N2O2(填“>”或“<”)。

    Ⅱ、在天宫制出来

    (4)早期空间站利用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制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5)科学家设计了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水—氧—碳”的循环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填字母)。

    a.“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

    b.若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其他气体,系统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c.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

  • 18、于谦《石灰吟》中写道:“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说的就是生石灰可由石灰石高温得到,同时还能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方程式为:CaCO3__CaO+CO2。小松同学将一块12.5克石灰石样品高温煅烧至固体质量不再减少为止,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8.1克。(提示:石灰石中的杂质高温不反应)
    (1)、该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是克;
    (2)、该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 19、我国在南海海域已成功开采可燃冰。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可表示为CH4nH2O。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设计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①白色无水CuSO4粉末遇水变蓝色

    NaOH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CO2H2O

    猜想二:COH2O

    猜想三:CO2COH2O

    【实验探究】将甲烷在一定量的纯净氧气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装置(部分夹持、固定装置省略)进行验证:

    (1)、若猜想三成立,则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A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B中现象为D玻璃管中现象为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2)、实验过程中B装置的作用是;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气球的作用是
  • 20、下图是实验室常用制备气体的装置。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2)、若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则A中盛放的物质是
    (3)、实验室用装置B可以制取CO2气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装置B的优点是
    (4)、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反应原理:2NH4Cl+CaOH2Δ__CaCl2+2NH3+2H2O。则实验室制取氨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若用F装置收集氨气,气体应从端(填“a”或“b”)通入集气瓶。
上一页 16 17 18 19 2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