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仪器常用于实验室制气体,请根据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若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相比于B装置,C装置的优点是
    (3)、实验室可选择F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4)、已知氨气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气体,常用于生产化学肥料。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的方法来制取氨气,则制备氨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
  • 2、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海水综合利用的部分工艺流程图如图。请回答以下问题

    (1)、粗盐含有的主要杂质为MgCl2CaCl2 , 则固体B的主要成分是CaCO3.
    (2)、步骤②中加入石灰乳充分反应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3)、步骤③中试剂D为(填写“物质名称”)。
    (4)、钛(Ti)被称为航空金属,常用于建造空间站。工业上利用步骤④制备金属钛,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垃圾分类是一种新时尚。现阶段我国生活垃圾的组成情况如图1所示。

    当前我国垃圾处理方式如图2所示。其中处理厨余垃圾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厨余垃圾分类后进行堆肥处理,即通过一系列方法将厨余垃圾变成肥料,堆肥过程中温度及氧气含量变化如图3、图4所示。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厌氧消化制沼气,将分类后的厨余垃圾放入沼气池中,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燃料、发电资源所用,废渣可以用来制作鱼饲料。这两种处理方式,都可以将厨余垃圾再回收变成资源。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2可知,现阶段我国垃圾处理的两种主要方式为填埋和
    (2)、处理周余垃圾的两种方法:通过厌氧消化制沼气和
    (3)、由图3可得到的结论是:在0~14天内,
  • 4、

    某项目小组的同学以“家用燃料”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化学习的探究之旅。

    【项目一】家用燃料的合理使用

    (1)同学们经过查阅资料,了解到从前人们把煤制成蜂窝煤后燃烧会更加充分(如图甲),请你从充分燃烧的角度解释这一现象

    (2)陆游曾在《斋居纪事》中记载:“书灯勿用铜盏,惟瓷盏最省油。蜀有瓷盏注水于盏唇窍中,可省油之半。”夹瓷盏是省油灯,用棉线作灯芯,上层盖内盛油,下层盏内盛水(如图乙)。下层盏内盛水能省油的原理是

    【项目二】家用燃料的变迁和未来

    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家用燃料的更新历程如下所示。

    (3)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1kg天然气和1kg煤分别充分燃烧,释放的热量和产生二氧化硫的质量如图所示。请结合图中的信息分析家用燃料从煤升级到天然气的原因

  • 5、“上能九天揽月,下能五洋捉鳖”说的是哈工大、哈工程两所大学雄厚的科研实力。作为“国防七子”中的这两所大学,为我国国防事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1)、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关键部件之一供人活动的耐压球壳体是用钛合金制造的。钛合金的优良性能有_____(填字母)。
    A、强度高、抗腐蚀性能好 B、硬度小、密度小
    (2)、我国钛等储量居世界前列。工业制钛流程中的一步反应是:H2TiO3=X+H2O , 则X的化学式为 , 在此反应反应前后,钛元素的化合价(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 6、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是造福于人类的科学。请利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作为公民,从我做起。请你提出一种低碳生活的方式
    (2)、“食在船山,助力中考”5月15号船山实验中学为初三学生免费准备了一份晚餐:米饭、红烧肉、清蒸鱼和鸡蛋汤,从营养均衡角度分析,你认为还需搭配的食物是(写一种食物即可)。
  • 7、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包含很多化学知识。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扫取以水淋汁”类似于实验室中溶解的操作 B、《天工开物》:“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石灰”指的是熟石灰 C、《梦溪笔谈》:“数胆矾(硫酸铜溶液)铁釜,久之易化为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 D、《吕氏春秋》中记载“金(铜单质)柔锡(锡单质)柔,合两柔则刚”——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大
  • 8、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展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观念:石墨可以做铅笔芯,是利用它质软、深灰色、有滑腻感的物理性质 B、科学思维: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科学探究与实践:把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加入到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中,用温度计记录溶液温度变化,验证中和反应放热 D、科学态度与责任:生活废水、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
  • 9、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水的组成

    B.验证分子运动

    C.探究燃烧需要氧气

    D.比较CuFe的活动性

    A、A B、B C、C D、D
  • 10、化学与生命健康和安全、环境保护等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夜间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B、氢氧化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温室大棚用CO2作气肥,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 D、食用含铁丰富的食物预防佝偻病
  • 11、小明从教材中收集了下列人物图片标志。其中图文不匹配的是
    A、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 B、国际原子量委员会委员——张青莲 C、禁止吸烟标志 D、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
  • 12、5G通信技术是一大科技亮点,5G通信芯片由氮化镓材料制成。已知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A、镓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镓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C、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 D、镓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
  • 13、2025年六五环境日主题为“美丽中国我先行”,世界环境日主题为“终结塑料污染”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举行主题班会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B、塑料垃圾分类回收 C、提倡全民自驾游 D、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开发使用新能源
  • 14、慧慧同学将维C泡腾片(主要成分如图所示)放入水中,发现有许多气泡产生,她得出了下面的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维生素C由C、H、O三种原子构成 B、产生的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 C、维生素C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维生素C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
  • 15、2025年4月24号17时17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据悉火箭使用的燃料是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2H8N2+2N2O4__3N2+2CO2+4H2O。该反应中没有出现的物质种类是
    A、有机物 B、氧化物 C、单质 D、
  • 16、2024年12月,“春节”申遗成功,标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得到认可和传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摒弃洋节是每个中学生必备的责任和担当。下列中华传统节日主要活动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春节贴对联 B、端午熏艾草 C、中秋赏明月 D、冬至包饺子
  • 17、分析计算题

    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氢能技术与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制氢量已位居世界第一。

    (1)、⑴制氢方法一:水光解制氢。
    ①水在光催化剂作用下制备氢气的原理如图1所示。光解水时,由能转化为化学能:在反应过程中,光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和不变。
    制氢方法二;我国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用稀土元素铈(Ce)的氧化物为催化剂将甲烷中的氢元素转化为氢气的工艺,反应原理如图2所示。
    (2)、②反应器Ⅱ中发生的反应:CH4+2CeO2=700CCe2O3+2H2+CO

    现有200kg含甲烷90%的天然气(杂质不参与反应)通入反应器Ⅱ中,若甲烷完全反应,理论上反应器Ⅱ中最多生成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⑵氢能的优点

    氢气被称为最理想的清洁能源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8、工艺流程题

    稀土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我国科学家徐光宪提出了稀土分离技术,帮助国家在国际贸易争端中取得主导地位。稀土包括镧(La)、钇等元素,是国防、高科技发展的关键支撑,能显著提升建造航母及舰载机的材料性能,含有稀土元素钯的氧化钇(Y2O3)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涂层材料。以富钇稀土矿(主要成分为Y2O3 , 含有少量的Fe2O3、CuO、SiO2等杂质)生产氧化钇的工艺流程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富钇稀土矿酸洗前要研磨粉碎,目的是。操作Ⅰ的名称是
    (2)、“酸溶”过程中,Y2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为。反应釜3发生的基本反应类型
    (4)、反应釜2中通气体X调节溶液的pH,将滤液Ⅰ中杂质转化为沉淀Ⅱ,沉淀Ⅱ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5)、写出烘焙炉中高温生成Y2O3的化学方程式
  • 19、科学探究题

    实验小组验证CO2与碱溶液反应,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①盐酸具有挥发性, HCl的溶解度为1:500, CO2的溶解度为1:0.759。

    ②室温下,NaOH易溶于水和乙醇;Na2CO3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

    ③AgNO3溶液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不溶于水和酸的白色沉淀。

    探究一:CO2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实验一】某兴趣小组用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与石灰石反应,将产生的 CO2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中有气泡冒出,未见浑浊。

    【提出问题】“实验一”中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实验探究】

    (1)、①甲同学另取少量该澄清石灰水于试管中,用吸管往试管中吹气,发现溶液变浑浊。甲同学进行该实验的目的是
    ②乙同学按图1装置进行探究,观察到C中变浑浊;B中所盛放的试剂为(填序号)。
    a.浓硫酸    b. H2O       c. NaOH

    ③若将“实验一”产生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探究二:CO2与NaOH溶液反应。发现该反应没有明显现象,如何验证两者是否反应?【实验二】丙同学设计了图2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打开压强传感器,测得充满CO2的三颈瓶中初始压强为101kPa,将三颈瓶上方的一种溶液快速推入瓶内,振荡充分反应。再将另一种溶液快速推入瓶内,振荡充分反应。最终将两个注射器活塞先后复回原位。

     
    (2)、图3中GH段压强低于初始压强,原因是

    【实验三】丁同学按图4装置,将少量CO2通入饱和的NaOH的乙醇溶液和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甲中出现白色沉淀,乙中无现象。也能验证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

    (3)、图4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请设计实验验证反应后甲装置溶液中是否有NaOH剩余。(包括操作、现象,可选择的试剂:CaCl2溶液、澄清石灰水、酚酞溶液)
    (5)、由图3可知,先推入三颈瓶中的溶液为(填“NaOH”或“HCl”)
    (6)、DE段可观察到三颈瓶中的现象是
  • 20、科普阅读题

    2025年2月记者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获悉,中国在太空成功验证了首款国产碳化硅(SiC)功率器件,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有望牵引中国航天电源升级换代。

    碳化硅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气相沉积(CVD)法、艾奇逊法(Acheson)等等。艾奇逊法,其核心化学反应为二氧化硅(SiO2)与碳(C)在高温下生成碳化硅(SiC)和一氧化碳(CO)。艾奇逊法因成本低、适合大规模生产,仍是主流,但消耗能量高,新型方法(如溶胶-凝胶法)在特定领域逐步应用。化学气相沉积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用氩气(Ar)作为稀释剂或载气SiC 纤维的目的在于降低反应气体的浓度,使气体能够安全地充分混合,以减少气相反应物在局部流向上的富集和避免单一气相形核的产生。化学气相沉积具有高纯度、均匀性和可控性的特点,是合成高质量碳化硅薄膜的重要手段。

    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21世纪初
    半导体材料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
    代表材料硅(Si)锗(Ge)砷化镓(GaAs)磷化铟(InP)碳化硅(SiC)氮化镓(GaN)
    主要应用低压、低频、电功率集成电路晶体管频率更高、耐高温、抗辐射的通讯领域发光电子器件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智能电网、光伏逆变器和耐温材料等领域
    主要特点产业链成熟,技术完善,成本低资源稀缺,价格昂贵,且有毒性对环境损害较大制造难度较大,技术壁垒高,价格昂贵;禁带宽度大,能承受更高的电压、更高的工作频率和工作温度

    依据上文,回答问题:

    (1)、构成硅(Si)的微粒是 (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下列是第二代半导体材料没被广泛应用的原因是____。
    A、原材料稀缺,制造成本高 B、有毒性对环境损害较大 C、工作频率更高、耐高温、抗辐射
    (3)、碳化硅的用途不包括____。
    A、制造耐火材料 B、制作半导体元件 C、生产玻璃 D、智能电网
    (4)、已知碳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则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5)、写出艾奇逊法制备碳化硅的化学方程式:
    (6)、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碳化硅,其中氩气的作用是(写一个)。
上一页 137 138 139 140 14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