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南风古灶烧制的陶瓷享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陶瓷制作过程的部分步骤如下,完成下面小题。

    ①采集瓷石瓷土          ②陶洗澄淀细瓷粉

    ③制作瓷坯        ④入窑烧成

    (1)、上述陶瓷制作步骤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B、 C、 D、
    (2)、步骤②中获得细瓷粉,涉及类似过滤的操作。实验室中过滤不需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 B、漏斗 C、量筒 D、玻璃棒
    (3)、对陶瓷厂周围空气环境监测时,不属于监测范围的是
    A、CO B、CO2 C、NO2 D、可吸入颗粒物
  • 2、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不含结晶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将等质量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 析出晶体质量:甲>乙 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 ,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 3、钴金属被认为是国家战略资源,一种从报废高温合金中回收钴的主要工序如图1所示。

    (1)、“球磨”粉碎原材料的目的是
    (2)、“酸浸”时钴、铁与硫酸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属于反应。钴的金属活动性比钨要(填“强”或“弱”)。实验室若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1000g质量分数为9.8%的稀硫酸,则需要98%的浓硫酸g。
    (3)、“除铁”发生的一个反应为:2FeSO4+H2O2+H2SO4=Fe2SO43+2X,X的化学式为 , 调pH时用NaOH , 与Fe2SO4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酸浸”的浸出率受条件影响如图2,“酸浸”的反应温度和硫酸的浓度应控制在(填序号)。

    a.120°C,33%             b.80°C,23%             c.100°C,25%             d.40°C,5%

    (5)、从环境保护和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回收金属钴的意义是
  • 4、融雪剂又称“化冰盐”,某融雪剂可能由氯化钙、氯化铜、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组成,兴趣小组围绕融雪剂展开相关的探究活动。
    (1)、了解融雪剂消除积雪的原理。

    融雪剂溶于水后可(“降低”或“升高”)混合物的凝固点,从而防止雪水结冰。

    (2)、探究融雪剂的组成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于水会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不变。

    【实验探究】

    实验序号

    操作

    现象

    结论

    1

    取少量融雪剂,加水溶解

    得无色澄清溶液

    不含(填化学式)。

    2

    向上述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出现

    含有CaCl2

    3

    将等质量的氯化钠固体、融雪剂、氯化钙固体分别溶于等体积的水中,并用温度计测定溶液的温度

    温度:氯化钠溶液<融雪剂溶液<氯化钙溶液

    NaCl(填“含有”或者“不含”)。

    【分析与解释】实验操作2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探究融雪剂的融冰效率。

    【实验探究】分别取大小、形状、质量相同的冰块,按所示试剂及用量进行实验;90分钟时,测定冰融化所得水的质量。实验记录如下:

    序号

    试剂及用量

    24%NaCl溶液/g

    2

    4

    6

    8

    6

    4

    2

    0

    24%CaCl2溶液/g

    0

    0

    0

    0

    2

    4

    6

    8

    /g

    6

    4

    x

    0

    0

    0

    0

    0

    冰融化所得水的质量/g

    3.57

    6.77

    9.44

    14.19

    12.84

    11.54

    9.97

    9.52

    【分析与解释】

    1)通过实验①~④可探究NaCl溶液的浓度对冰效率的影响。实验③中,x=

    2)得到结论“其他条件相同时,24%NaCl 溶液的融冰效率高于24%CaCl2溶液的”,所依据的两个实验是(填实验序号)。

    3)甲同学依据实验⑤~⑧得到结论“CaCl2溶液的浓度越大,其融冰效率越低”。乙同学不同意他的观点,理由是

  • 5、完成下列实验
    (1)、CO2的制取及收集

    i.制取CO2

    若补充一种仪器(填仪器名称),再利用上述仪器和试剂可以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i.CO2收集

    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时应将木条放在(填“a”或“b”)口处。若利用装置D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水分,瓶中盛装的试剂名称是

    (2)、模拟海洋生态系统

    ⅰ.绿色植物在生态箱中通过呼吸作用和作用参与碳循环。

    ⅱ.某同学向生态箱中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烧杯中出现现象为。测得生态箱内pH下降,原因是

    iii.请你列举一条具体措施减少大气中排放量,结合生活实际:

  • 6、我国为航天强国,化学助力,叩问天鸟。为保证宇航员正常的生命活动,空间站内的空气需与我们周围的空气组成相近,主要采用以下循环系统。

    (1)、运载火箭发射,使用液氢与液氧。为了使其恰好完全反应,加注液氢与液氧的体积比为 , 该反应中,体现氧气的化学性质是
    (2)、空间站内空气中含量最多且不会被宇航员消耗的气体是(填化学式),以上循环系统中,补充氧气的化学反应有(填序号)。
    (3)、此循环系统中循环利用的氧化物有(填写1种即可)。
    (4)、空间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解决“气体从哪里来”的问题必然伴生着“气体往哪里去”的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
    A、该循环转化系统,不用携带氧气 B、电解水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氢气,系统没有对氢气进行了转化 C、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
  • 7、“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天工开物》中记载了竹子造纸的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

    (1)、“斩竹漂塘”是为了将竹子中的纤维素分离出来,其中纤维素(填“属于”或“不属于”)合成材料。
    (2)、“煮楻足火”是将竹纤维放入“楻”桶内与石灰(CaO)一同蒸煮。其目的是利用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的(选填“酸”或“碱”)性脱脂、杀死微生物等。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荡料入帘”的“帘”是带筛网的捞纸工具,类似于基本实验操作中的
    (4)、“覆帘压纸”这一过程属于是变化。
    (5)、请从微观的角度解释“透火培干”是因为
  • 8、硝酸钾是一种重要的化肥,小晋在家庭中配制了一定质量分数的硝酸钾溶液为家中花草进行营养补充。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B、上图中烧杯的溶液为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将硝酸钾饱和溶液从20°C升温至40°C变为不饱和溶液 D、40°C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
  • 9、在劳动中感悟化学知识。下列劳动项目涉及的化学知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电热式封口机给聚乙烯塑料封口

    聚乙烯塑料具有热固性

    B

    施用碳酸氢铵化肥后,及时盖土

    碳酸氢铵不稳定

    C

    用双氧水自制简易供氧气

    过氧化氢中含有氧气

    D

    用硝酸铵和水自制冷敷袋

    硝酸铵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A、A B、B C、C D、D
  • 10、中国科学家突破人工合成淀粉C6H10O5n技术,淀粉合成速率比玉米高8.5倍,或迎来“粮食革命”。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淀粉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是由6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B、淀粉中CHO三种元素质量比为36:5:40 C、淀粉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淀粉没有可燃性,不会发生粉尘爆炸
    (2)、下图是人工合成淀粉的反应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的化学式为CH3OH B、反应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C、反应后氧原子个数减少 D、反应②中ab分子个数比为1:1
  • 11、兴趣小组为制作木片画,先用浓硫酸配制稀硫酸,再用毛笔蘸取稀硫酸在木片上绘画,晾干、烘烤,可制得精美的木片画。回答下列小题。
    (1)、制作木片画中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稀释过程中放出热量 B、烘烤过程,木片上稀硫酸浓度增大 C、用熟石灰处理废酸,发生中和反应 D、木片出现黑色画面,体现浓硫酸的吸水性
    (2)、稀释浓硫酸时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 B、量筒 C、玻璃棒 D、托盘天平
  • 12、水是生命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河水都是混合物 B、水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 C、自来水厂净水过程中包括蒸馏操作 D、自然界的水通过物理变化实现循环
  • 1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正确的是
    A、氧化铝:AlO B、两个氮分子:2N2 C、60个碳原子:C60 D、两个氯离子:2Cl
  • 14、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A、降碳:减少化石燃料使用 B、减污:废旧电池集中填埋 C、扩绿:大力推行植树造林 D、绿电:推广新型能源发电
  • 15、实验安全是完成实验探究的保障,在完成镁条燃烧实验中,不相关的安全标识是
    A、 B、 C、 D、
  • 16、下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检验氢气纯度 C、比较金属制品导热性 D、溶解NaCl
  • 17、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人体缺乏铁元素可能会导致
    A、甲状腺肿大 B、佝偻病 C、坏血病 D、贫血病
  • 18、首次揭示了麻黄碱药理机制的中国科学家是
    A、侯德榜 B、孙汉董 C、闵恩泽 D、张青莲
  • 19、在含镍电镀废液的回收镍工艺中,需要除去铁元素(以Fe2+形式存在)。方法是先将Fe2+氧化为Fe3+ , 再通过沉淀除去。氧化时发生的反应为H2O2+2FeSO4+H2SO4=Fe2SO43+2H2O , 在不同温度、pH时,沉铁过程中Fe3+转化所得产物可能不同,如图所示。

    (1)、H2O2中氧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2)、现有一定量的某废液,其中含有的FeSO4被过氧化氢溶液完全氧化,为了得到溶质的质量为20gFe2SO43溶液,计算需要一定量废液中含有FeSO4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沉铁过程中,在160℃、pH=7时,Fe3+转化为(填化学式)。若调节温度为30℃,pH=6 , 则可得到最终的含铁固体质量为g(假设没有损耗)。
    (4)、若废液中混有少量NaCl , 沉铁过程中(填“会”或“不会”)影响FeOH3的沉淀。
  • 20、氢气是理想的绿色能源。下图是我国科学家研发的制氢和贮氢新工艺。

    (1)、ZnFe2O4中铁元素化合价为Fe3O4色固体。
    (2)、“循环制氢”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除了ZnFe2O4还有(填化学式),需不断补充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3)、“贮氢”时需通入氩气,其目的是MgH2H2O反应可以“释氢”,其原理为:MgH2+2H2O=+2H2 , 方框内物质的化学式为
    (4)、“反应1~反应3”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写出“反应3”的化学方程式:
上一页 135 136 137 138 13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