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常州市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调研考试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五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质量调研考试试卷
- 江苏省扬州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4月)
-
1、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两个钙离子:2Ca+2 B、氧化铝:AlO C、两个氢原子:H2 D、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2、下列有关燃料和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A、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B、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 C、水灭火的原理是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档案室发生火灾时,适宜选用干粉灭火器
-
3、为庆祝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对相关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A、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01g B、铝原子的核内中子数一定为13 C、碳、铝、硅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D、铝元素和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同一周期
-
4、要配制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用量筒量取水 B、将固体放入小烧杯中,用托盘天平称取 C、将试纸伸入溶液中测得 D、的溶液加入水稀释得到溶液
-
5、水在化学实验中有多种用途,对下列实验中水的作用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装置
作用
刻度管中的水:作溶剂
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空气中的含量
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
集气瓶中先装满的水:排尽瓶中空气、便于观察何时集满
A、A B、B C、C D、D -
6、常见食物pH的近似值范围如表
常见食物
橘子汁
泡菜
酸牛奶
鸡蛋清
pH(近似值)
3.0∼4.0
3.2∼3.6
6.3∼6.6
7.6~8.0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鸡蛋清显碱性 B、酸牛奶比橘子汁的酸性强 C、橘子汁能使石蕊溶液变红 D、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泡菜 -
7、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础物质。下列食物富含蛋白质的是A、土豆
B、菠菜
C、鸡蛋
D、面包
-
8、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B、
C、
D、
-
9、氢气是一种清洁、高效、可再生的能源。我国科学家巧妙地把海水蒸发淡化与电解水结合起来,实现了海水的稳定、高效制氢,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聚四氟乙烯薄膜只允许水蒸气通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导线a端接电源的负极 B、聚四氟乙烯是合成材料 C、该法得到的氢气与氧气的质量比约为2:1 D、电解时,M、N室中海水含盐的浓度均增大
-
10、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B、乙: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并验满 C、丙: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丁: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11、化学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青少年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要合理膳食和用药,保证健康成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微量元素含量较低,可以不必摄入 B、缺铁可能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和发育不良 C、按时适量进餐,避免营养不良或过剩 D、凭经验使用药物,不用在意剂量和方式
-
12、为推广使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同学们从多角度认识“甲烷”。(1)、制备
①食物垃圾、粪肥等发酵可得到甲烷,该过程属于(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②常温下,利用碳化铝固体与水在如图装置中反应也可得到甲烷。该装置还能制取其他气体,请将反应物的名称填入如表。
气体产物
甲烷
其他气体
反应物
固体
碳化铝
液体
水
(2)、能量在相同时间内,分别利用天然气、氢气加热等量的水。测定水的温度随可燃物质量的变化(如图)。分析图2可知氢气是更理想的能源,理由是。
(3)、转化利用反应CH4+H2OCO+3H2可将甲烷中的氢元素转化为氢气。当该反应中甲烷的转化率为80%时,计算4t甲烷与足量水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
(转化率=×100%:根据化学方程式,并写出完整计算过程)
-
13、某工厂利用某含锌废料(主要含ZnO、SiO2和CuO等)制备锌和氧化锌的工艺流程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①SiO2难溶于水,也难溶于酸。
②《天工开物》记载的“火法炼锌”的原理:。
(1)、过程I中,该过程涉及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加入足量稀硫酸的目的是。(2)、过程II中,加入Zn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该现象对应的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溶液2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3)、过程III中,高温时Zn2(OH)2CO3可分解生成ZnO、CO2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过程IV中,将溶液2电解后可得到Zn。与“火法炼锌”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有(写一条)。 -
14、
兴趣小组发现铁丝在空气中无法燃烧起来,同学们猜想这可能和燃烧的条件有关,于是围绕“探究燃烧的奥秘”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问题】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猜想】可燃物燃烧可能与氧气、温度有关。
【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棉花的着火点为150℃。
【实验】利用如图实验装置展开探究。
(1)填空:
操作
现象
结论
关闭K2、打开K1 , 从U型管左端持续通入O2。
左端的棉花无变化,右端有白磷的棉花燃烧起来。
。
。
右端燃着的棉花很快熄灭(棉花有剩余),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燃烧需要氧气
【交流】
(2)用红磷代替白磷(填“能”或“不能”)得到以上现象和结论,原因是。
【分析】铁丝在空气中无法燃烧可能与氧气浓度有关。
(3)取相同铁丝与不同浓度的氧气反应(如图)。铁丝燃烧情况如表,氧气浓度与燃烧情况的关系为。
氧气浓度
20%
40%
60%
80%
燃烧情况
不燃烧
燃烧加快火星不溅
快速燃烧火星四射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拓展】
(4)铁丝燃烧时,先受热熔化,再与氧气剧烈反应产生Fe3O4。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根据如图分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的温度范围是。
-
15、【科普阅读】——碳中和
“碳排放”
“碳吸收”
①人类活动中CO2排放分为两种:①能源排放:指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CO2;图1为乙醇和石油燃烧时的部分数据对比。
②工业排放;主要是水泥、钢铁等释放CO2。比如把石灰岩(主要成分碳酸钙)高温煅烧,生产氧化钙的同时产生CO2。
①封存:我国首个海上CO2封存示范工程是将气态CO2压缩成介于气、液态间的超临界CO2 , 并在海底封存,一部分CO2慢慢“溶解”在地层水中。
②转化:工业上可选用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等吸收CO2。三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如图2。
(1)、石灰岩高温下反应得到氧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2)、分析图1,乙醇和石油各有优缺点。与石油相比,乙醇燃烧的优点有。(3)、气态CO2压缩成超临界CO2的过程中,分子间隔(填“变大”、“不变”或“变小”)。CO2“溶解”在地层水中会导致海水酸化,其主要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4)、分析图2,烟气流速越大,CO2脱除率越小,原因可能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填物质名称)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最好。(5)、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你的低碳行动是(写一条即可)。 -
16、兴趣小组在锥形瓶中加入变质的NaOH溶液,将pH传感器置于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向其中滴加BaCl2溶液。实验过程中测得溶液pH随时间变化如图2(已知BaCO3难溶于水,BaCl2溶液呈中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20s时,开始滴加BaCl2溶液,锥形瓶内产生沉淀 B、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BaCl2=BaCO3↓+2NaCl C、反应结束后;往锥形瓶内滴加足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 D、分析可知,所用的NaOH溶液的变质情况为部分变质
-
17、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比较吸入与呼出气体的O2含量
分别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
B
除去水壶中的水垢(含CaCO3等)
加入食盐水,浸泡
C
鉴别雨水是否为酸雨
取样,滴加酚酞溶液
D
鉴别羊毛纤维与涤纶材料
取样点燃,观察是否燃烧
A、A B、B C、C D、D -
18、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甲:水通电后玻璃管内产生的气体a、b分别为H2和O2 B、乙:对比两试管内现象,可探究铁钉生锈是否需要氧气 C、丙: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后天平不平衡,但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丁:反应发生的证据是玻璃管中红色固体变黑,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19、利用侯氏制碱法生产Na2CO3 , 同时得到NH4Cl。如图是Na2C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H4Cl的溶解度小于Na2CO3的溶解度 B、t1℃时,100gNa2CO3饱和溶液中含溶质20g C、t2℃时、Na2CO3和NH4Cl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采用蒸发结晶除去Na2CO3溶液中混有的NH4Cl
-
20、甲酸(CH2O2)在工业、农业、医药等领域用途广泛,甲酸也可转化为其他物质,助力资源循环利用。回答下列小题:(1)、在电催化条件下可将甲酸转化为甲酰胺(CH3N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酸和甲酰胺都由三种元素组成 B、甲酸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6:1 C、甲酰胺中含有6个原子 D、甲酰胺中氮元素质量分数最大(2)、近期,我国科学家利用钯单原子催化剂将甲酸转化为过氧化氢,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的两种生成物均为氧化物 B、该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C、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D、该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