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铁的锈蚀是否需要水

    B.探究燃烧条件之一“需要氧气”

    C.探究MnO2H2O2分解的催化作用

    D.探究影响溶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A、A B、B C、C D、D
  • 2、鉴别、检验、除杂与分离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取样,灼烧闻气味

    B

    除杂:除去N2中混有的少量O2

    将气体通入灼热的木炭

    C

    检验:某气体是否为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观察木条是否熄灭

    D

    分离:CaO和CaCO3的混合物

    加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

    A、A B、B C、C D、D
  • 3、催化剂可以促进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转化,从而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B、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分子总数减少 C、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有变化 D、生成物的质量比为11∶7
  • 4、在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里,蕴含着诸多化学知识。下列劳动实践与化学知识没有直接关联的是

    选项

    劳动实践

    化学知识

    A

    用竹炭包净化室内空气

    竹炭包具有吸附性

    B

    在野外点燃树枝生火

    树枝燃烧属于放热反应

    C

    用炉具清洁剂清洁厨房餐具

    NaOH能溶解油脂

    D

    用白醋去除衣物铁锈渍

    醋酸可与铁锈发生反应

    A、A B、B C、C D、D
  • 5、某实践小组同学将纸做的“圣诞树”插在底座上,倒上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磷酸二氢钾(KH2PO4)溶液,溶液在纸树上快速蒸发,一段时间后看到纸树上有晶体生长,仿佛树木开花一样神奇,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磷酸二氢钾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四种元素组成的 B、在农业上可以作复合肥 C、由25个原子构成 D、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2
    (2)、实验室需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下列操作步骤中错误的是
    A、计算:配制该溶液所需磷酸二氢钾固体质量为12.0g B、称量: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磷酸二氢钾固体 C、溶解:将称量好的磷酸二氢钾固体倒入烧杯中,加入88mL水,搅拌至完全溶解 D、装瓶: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残留有水的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3)、结合图表信息,有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H2PO4溶解度/g

    14.8

    22.6

    33.5

    50.1

    70.4

    83.5

    A、将磷酸二氢钾研碎可增大溶解度 B、20℃时饱和磷酸二氢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22.6% C、同等操作条件下,冬天比夏天开“花”效果更好 D、“纸树开花”过程为蒸发结晶
  • 6、在5G技术开发上使用了氮化镓半导体材料,其性能优良。已知,镓的有关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金属镓的性质与铝相似 B、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C、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氮化镓(GaN)中镓元素的化合价为-3
  • 7、一定条件下,M、N、P、Q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没得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表。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的质量/g

    8.4

    1.2

    116.8

    0

    反应后的质量/g

    0

    a

    121.6

    4.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1.2 , N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M与Q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7∶4 D、P与Q质量变化之比一定为1∶1
  • 8、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打算进行“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不需要标注的实验图标是
    A、护目镜 B、用电 C、排风 D、洗手
  • 9、广东江门中微子实验室的探测器支撑结构采用了特种不锈钢材料,以确保在地下700米深处的高压环境下稳定运行。特种不锈钢属于
    A、天然材料 B、合成材料 C、金属材料 D、复合材料
  • 10、下列物质与臭氧、红磷、铁属于同一类别的是
    A、干冰 B、液氮 C、空气 D、二氧化硫
  • 1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
    A、He:表示氦气 B、CuO:表示氧化铜中铜的化合价为2+ C、碳酸钠的化学式:NaCO3 D、Fe2+表示铁离子
  • 12、下列科学家中研发了多种催化剂用于石油化工生产的是
    A、范旭东 B、徐寿 C、拉瓦锡 D、闵恩泽
  • 13、将 20g由NaCl和CaCl2组成的固体混合物,溶于水配成50g溶液, 向所得到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Na2CO3溶液,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所得沉淀的质量关系如下表:

    Na2CO3溶液的质量/g

    2 0

    4 0

    6 0

    8 0

    1 0 0

    生成沉淀的质量/g

    4

    8

    x

    10

    10

    (1)x的值为        

    (2)求所加Na2C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画出产生沉淀与所加Na2CO3溶液质量关系的曲线图。

  • 14、钨(W)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金属,用黑钨矿(主要含FeWO4))制得金属钨(W)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

    已知:Na2WO4溶液为无色;H2WO4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黄色固体;WO3难溶于水。

    (1)、黑钨矿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将黑钨矿石碾成粉末,目的是
    (2)、FeWO4中W的化合价为+6由此可以判断FeWO4中Fe的化合价为
    (3)、压煮器中反应4Na2CO3+4FeWO4+R__4Na2WO4+2Fe2O3+4CO2R化学式为
    (4)、酸浸槽中通过操作a得到X溶液,该操作的名称是
    (5)、还原炉中,在高温条件下制得金属钨(W)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6)、金属钨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生活中常用金属钨做白炽灯的灯丝,这是利用了钨的的性质。
  • 15、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图甲所示的两个实验。请完成下列问题。

    【实验方案】

    (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往B实验后的废液中滴入酚酞,发现酚酞变红。

    【提出问题】废液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哪些呢?

    【作出猜想】

    (3)猜想一:可能是NaOH       

    猜想二:可能是Na2CO3

    猜想三:可能是NaOHCa(OH)2       

    猜想四:可能是

    【实验探究】

    (4)①上述猜想中一定是错误的;

    ②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结论】

    (5)分析乙图像得出,正确,加入稀盐酸开始并未产生气泡的原因是

    【拓展提高】

    (6)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
  • 16、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图C装置中,编号①仪器的名称是:
    (2)、以上装置图中共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你找出错误的地方并把改正的结果填在下列横线上: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4)、实验室可用加热熟石灰与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NH3 , 可选择(填字母序号)作发生装置。用G装置收集NH3时,NH3从b端通入,利用了NH3的物理性质;不用排水法收集NH3 , 原因是;如果用H装置收集NH3 , 其中植物油的作用是
  • 17、材料一:胃酸指胃液中分泌的盐酸。胃持续分泌胃酸,且呈昼夜变化,入睡后几小时达高峰,清晨醒来之前最低,胃酸(0.2%~0.4%的盐酸),能杀死食物里的细菌,确保胃和肠道的安全,同时增加胃蛋白酶的活性,帮助消化,若胃酸分泌过高,对胃黏膜具有侵蚀作用,引起胃的炎症或溃病,治疗胃酸过多主要是抗酸药,能直接与胃酸反应,常见的抗酸药有碳酸氢钠、氢氧化铝、氧化镁、氢氧化镁和碳酸钙等。胃溃病患者若服用不合适的抗酸药,会因胃内气体压力增大而引起胃穿孔。

    材料二: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健康状况与其体液酸碱度有着极密切的关系。一般而言,体质强健的人,其体液始终保持弱碱性。正常人体血浆pH7.35~7.45。人体胃液担负着食物的消化,pH0.9~1.5。当氧气充足时,人体摄取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会被彻底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在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时,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会引起血浆的pH略有改变。身体的调节系统就可以进行酸碱性的调节来保持酸碱平衡,只有这样身体才会健康,但是如果人们身体长期有不健康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那身体就会出现酸性变化。可以多吃些偏碱性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苏打饼干等进行调节。

    依据文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取少量胃液样品,加入几滴石蕊溶液,溶液变色。
    (2)、上述几种抗酸药,胃溃疡患者不宜服用的有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适量使用碳酸钙可治疗胃酸过多,同时还可为人体补充微量元素钙 B、在使用抗酸药时不是用量越多越好 C、胃酸能帮助人体消化吸收食物,所以胃液pH越小越有利于人体健康
    (4)、测定pH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
    (5)、正常人体血浆呈(填“弱酸性”或“弱碱性”)。
    (6)、CO2扩散到血液,血浆的pH(填“增大”或“减小”)。
    (7)、酸性体质可以吃进行调节(列举一种食物)。
  • 18、实现“双碳”目标,国家和个人都要努力。为达成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方面还要增加二氧化碳的封存和吸收。
    (1)、“碳”减排:

    ①人们利用化石燃料燃烧来获取能量,化石燃料属于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由于化石燃料中都含有 , 所以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②开发新能源可以替代部分化石燃料,有效减少CO2的排放。氢能源是新能源之一,单质硼(化学式为B)可与物质X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B+6X=2B(OH)3+3H2 , 则X的化学式为。除氢能源之外,请再列举出一种新能源:

    (2)、“碳”封存(地质封存):将二氧化碳气体压缩成液态或固态,然后压入地下玄武岩中、从微观角度解释二氧化碳气体能被压缩成液态或固态的原因是
    (3)、“碳”捕捉:用NaOH溶液喷淋“捕捉”空气中的CO2 ,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碳”转化:我国科学家使用纳米纤维作催化剂实现了CO2到重要化工原料甲醇CH3OH的转化。

  • 19、用粗盐配制的NaCl溶液中含有少量MgSO4。根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a点的MgSO4溶液升温至t2°C , 仍为饱和溶液 B、NaCl溶液蒸发结晶,可得到较纯的NaCl C、溶解度:MgSO4>NaCl D、b点的Mg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60%
  • 20、验证锌、铜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下列试剂不能选用的是
    A、MgSO4溶液 B、ZnSO4溶液 C、CuSO4溶液 D、稀盐酸
上一页 131 132 133 134 13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