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常州市2016-2017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12月调研考试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五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质量调研考试试卷
- 江苏省扬州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化学一模考试试卷(4月)
-
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能不能用实验一验证质量守恒定律?(2)、在进行实验二时,观察到反应前后电子天平示数相同。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3)、在进行实验三时,反应后天平不再平衡,其原因是什么? -
2、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1)、湿衣服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2)、一壶水烧开后,壶盖会被顶开。
-
3、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甲和乙的组成元素相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
(1)、甲的化学式为。(2)、从分子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3)、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4)、丙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为。 -
4、下图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
(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实验过程中,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
5、下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锆的相对原子质量为;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锆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
6、水在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1)、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实验操作是。(2)、自来水厂常用二氧化氯消毒杀菌,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7、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35
2
14
6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2
20
A、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物质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待测数值是22 D、反应中丙和丁变化的质量比为11:10 -
8、下图为治理汽车尾气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能减少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这两种有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7:11 D、化学方程式为: -
9、元素观、微粒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下列有关元素和微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一定相等 C、元素的质子数与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元素的种类不会改变
-
10、生产、生活中常要区分物质。下列区分物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区分氧气、氮气 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二氧化碳 C、通过闻气味区分氧气、氢气 D、通过观察颜色区分水、过氧化氢溶液
-
11、青蒿琥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疟疾的药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青蒿琥酯由三种元素组成 B、青蒿琥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84 C、1个青蒿琥酯分子由55个原子构成 D、青蒿琥酯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12、分类法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A、混合物:空气、河水 B、氧化物:高锰酸钾、水 C、单质:铁粉、氧气 D、稀有气体:氦气、氖气
-
13、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单质的是A、N B、2H C、 D、Hg
-
14、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汞 B、水 C、氢气 D、氯化钠
-
15、绿满中原需要天蓝、地绿、水清。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 B、污水任意排放 C、露天焚烧秸秆 D、积极植树、种草
-
16、下列中华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编制竹器 B、砚台雕刻 C、葡萄酿酒 D、绣十字绣
-
17、诺氟沙星(化学式:C16H18FN3O3)是一种常见的消炎药。(1)、1个诺氟沙星分子中含有个原子;诺氟沙星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63.8克诺氟沙星中含氮元素的质量为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
18、
博学实验小组的同学们正在进行“水的组成”的探究,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水是一种元素吗?
【进行实验】同学们按照教材中的装置(如图1)进行了实验:
【收集证据】
(1)实验中,同学们观察到电极附近有产生,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切断电源,打开b管顶端的活塞,在管口放置一根燃着的木条,会观察到。
【讨论分析】
(2)实验时,老师在水中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目的是。
【得出结论】
(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拓展延伸】
(4)同学们又查阅到了如下资料:
a.氢氧化钠是一种强碱,具有腐蚀性。
b.旧版教材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
c.给含有氯化钠的水通电,会发生反应:氯化钠+水氢氧化钠+氢气+氯气。请你分析思考:进行实验时,(填“能”或“不能”)将氢氧化钠换为氯化钠。
【总结交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上述实验的分析探究,同学们不但成功探究了水的组成,得出正确结论,还对“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期待在今后的学习中解决更多问题!
-
19、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气体的制备性质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实验。氧气的制取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根据如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为。(2)、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从图1中选择的装置是(填字母),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3)、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如果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端(填“a”或“b”)导入。
(4)、潜艇和空间站可用氧烛作为应急氧源,氧烛是一种便携式供氧设备(如图2所示)。使用时发生如下两个过程:①按下火帽点燃内部金属粉末,放出大量的热。②放出的热促使产氧药块中的氯酸钠(NaClO3)在催化剂的催化下持续分解,放出氧气。过程①的作用与图1装置中的(写仪器名称)的作用相似。 -
20、截至北京时间2024年10月15日20:58分,由叶光富、李聪、李广苏组成的“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已经升空飞行了173天,飞行任务已经处于最后阶段。为保证宇航员正常的生命活动,空间站内的空气需与我们周围的空气组成相近,主要采用以下循环系统:

反应①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该循环系统实现了氧气的循环利用,图中消耗氧气的反应是(填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