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为探究CO2和 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出了如图所示的四种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选择任意一种实验装置,简述出现的实验现象,解释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选择的实验装置是 , 实验现象为:                    , 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2)、某同学质疑上述实验设计,该同学质疑的依据是:                       .
    (3)、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请你设计实验证明 CO2 和 NaOH 肯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 2、如图装置可以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的气体生成物.已知由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得到的CO中混有杂质CO2 和 H2O.

    (1)、写出B装置玻璃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环保角度考虑,请写出一种尾气处理方法:.
    (3)、若没有A 装置,则该实验不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请说明原因:
  • 3、某校在做CO还原CuO实验时,各小组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套实验装置.

    请你从防止空气污染、节约能源的角度分析:最不理想的实验装置是 , 最合理的实验装置是.

  • 4、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

    (1)、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2)、实验过程中,C中的现象是 , D处点燃的目的是.
    (3)、对该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选填编号).

    a.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 B处酒精灯

    b. C中增加的质量与 B中固体减少的质量相等

    c.反应开始后通入0.1mol(即2.8克)一氧化碳可生成0.1mol(即6.4 克)铜

    d.反应结束后继续通入一氧化碳的目的是防止铜被氧化

    (4)、甲同学认为A装置用于证明一氧化碳不能和石灰水反应,乙同学认为省略A可达到同样的目的,理由是.
  • 5、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 的名称.
    (2)、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该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产生明显现象,用烧瓶收集二氧化碳后,按D装置进行实验,挤压胶头滴管(胶头滴管中盛有浓的氢氧化钠溶液),打开止水夹,形成红色喷泉.有同学提出疑问,该实验中二氧化碳减少是否能证明二氧化碳确实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①若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则需要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有生成.请你设计实验证明(简要说明操作、现象和结论):                                    

    ②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反应,根据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应如何证明其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写出你的设计思路:.

  • 6、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17世纪30年代,海尔蒙特发现在一些洞穴处,有一种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的气体,后来被证实是CO2.

    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将石灰石煅烧,首次制得CO2 , 并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6年,卡文迪许通过实验测得:室温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气体.

    (1)、根据海尔蒙特的发现,可推测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写出布莱克实验中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3)、如图2,在室温下将容积为200 毫升的广口瓶注满蒸馏水,通过导管a缓慢通入 300 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许的结论是正确的,则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约为毫升.

  • 7、燃气热水器中燃气不充分燃烧易产生CO气体,下列关于C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O气体有毒,可危害人体健康 B、CO可用于冶炼金属 C、CO可以燃烧,可作燃料 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就能防止CO中毒
  • 8、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室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接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乙→甲→丙→甲→丁 D、乙→甲→丙→乙→丁
  • 9、为实现二氧化碳的绿色利用,科学家用固碳酶作催化剂设计了如下转化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CO B、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C、X的化学式为CH2 D、该过程实现了无机物向有机物的转化
  • 10、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说明CO2密度大于空气且能与水反应的现象是(     ).

    A、①变红,③不变红 B、④变红,③不变红 C、①、④变红,②、③不变红 D、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 11、三氧化二碳(化学式C2O3)通常情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可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草酸,且常温下不稳定,其他的化学性质与一氧化碳相似.下列有关三氧化二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2O3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B、三氧化二碳具有还原性 C、在空气中燃烧的产物为二氧化碳 D、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可生成盐
  • 12、吸烟有害健康,科学实验表明香烟所产生的烟雾中有300多种化合物在不同程度上对人体有害,为鉴定该烟雾中是否存在CO2 和CO,对香烟燃烧产生的烟雾进行适当处理后,依次通过足量的试剂:①澄清石灰水、②浓 H2SO4、③灼热氧化铜粉末、④澄清石灰水,发现①、④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他无明显现象,试回答:
    (1)、①中的现象说明.
    (2)、烟雾中是否存在CO? , 做出判断所依据的实验现象为.
    (3)、③中无明显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13、在高温下能与木炭反应生成CO.为验证该反应,某课外兴趣小组设计了一套实验装置,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及加热部分未画出):

    (1)、根据装置图1,填写下表.

    仪器标号

    仪器中所加物质

    作   用

    A

    石灰石,稀盐酸

    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生CO2

    B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与CO2 不反应)

    除去 CO2 中的 HCl气体

    C

     

     

    D

     

     

    E

     

     

    (2)、写出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化学方程式.
    (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如图2):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

    (4)、验证CO的方法是
  • 14、某校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探究用赤铁矿(主要成分是 Fe2O3)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实验中澄清石灰水作用是.
    (3)、图甲中第①个酒精灯上网罩的作用是.实验时应先点燃第个酒精灯.
    (4)、图乙与图甲相比,它的主要优点是.
  • 15、如图表示三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质量比例的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CaO起催化作用 B、该反应中 CO2是生成物 C、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16、(1)右图是某微型实验的装置图.试管中的反应发生后,a、b两处及烧杯中各有什么现象?
    (1)、采用微型实验装置有哪些优点?(答出一条即可)

  • 17、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

    【查阅资料】

    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二氧化碳,所得溶液pH约为5.6.

    【提出问题】

    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设计与操作】

    实验一:在通常状况下,测定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判断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的体积.

    (1)、甲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时,需先将甲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其操作是:开启弹簧夹、关闭弹簧夹 , 打开活塞,滴加稀盐酸至空气排尽.检验空气已排尽的方法是.

    (3)、关闭 K1 , 打开K2、K3.待丙装置中收集半瓶气体时,关闭活塞K2和K3 , 充分振荡丙装置.然后用pH计测得如下数据:

    物质

    丁装置中溶液

    丙装置中溶液

    pH

    6.50

    5.60

    分析可知,在丙和丁装置中所溶解二氧化碳的体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丙和丁装置中溶液的总体积.

    (4)、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若没有乙装置,则测出的溶液pH会.
    (5)、实验二:在通常状况下分别测定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从而得到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用氧气测量仪测得收集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起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都以21%计),则最终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较大的是(填“排空气”或“排水”)法,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差值是.

    (6)、【结论与反思】

    由实验一、二分析,你认为二氧化碳(填“能”或“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能减少二氧化碳在水中溶解度的措施是(写一条即可).

  • 18、某化学小组Ⅰ探究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如图是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a仪器的名称为;甲同学用A 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乙同学用B和C组合制取二氧化碳,你认为哪个组合更便于控制反应(填写“甲”或“乙”).
    (2)、甲同学利用装置D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将红色液体充分加热未能重新变为紫色,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为使上述红色液体加热后能重新变为紫色,在气体通入装置D之前可接入如图装置(填字母序号),在该装置中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乙同学将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后,设计了如图G装置,使该反应有了明显现象,则装置G中的现象为.
  • 19、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下,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C、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质量多
  • 20、实验室制取气体时要考虑下列问题:

    (一)依据原理,确定制取方案.

    (1)、实验室制取O2时选择的药品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任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下列反应均有CO2生成:①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②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③煅烧石灰石.实验室制取 CO2通常选择方法②.不选择①的理由是;不选择③的理由是.
    (3)、(二)选择合理的制取装置.

    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仪器a的名称是.

    (4)、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 O2 , 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写出一种组合,填序号).
    (5)、实验室在加热条件下,草酸晶体分解可以制得CO,但是加热时草酸晶体在分解之前先熔化成了液体.如果用这种方法制取CO,你从 A、B、C中所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选择的理由是.
    (6)、(三)检验、净化和除杂.

    经检验,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盐酸制取的氢气中混有 HCl气体,写出一种通过发生化学反应除去 HCl的试剂:.

上一页 124 125 126 127 1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