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为测定实验室中某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小明向该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过程中生成氧气的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为g。(2)、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2、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总是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不断深化的,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也是如此。(1)、第一化学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酒精的元素组成(夹持仪器已略)。

①实验中要使酒精燃烧生成的气体能通过漏斗被吸入试管中,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②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试管中 , 根据该现象可以推测出酒精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2)、第二化学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资料: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钠溶液和氢氧化铜沉淀)
①装置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上述实验设计中,能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装置是(填装置数字序号),由此获得启发: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当有气体参与反应或生成时,必须在中进行。
(3)、请你根据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分析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4)、第三化学小组欲探究某物质的元素组成,取4.6g该物质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生成5.4g水和8.8g二氧化碳(无其它产物)。下列对于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判断准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只含有C、H两种元素 B、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 C、无法判断 D、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
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试管口塞一团棉花的目的是。(3)、若用装置B制氧气,长颈漏斗的下端必须要。(4)、若用装置C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5)、若用装满水的装置F收集氢气,则气体应从导管口(填“a”或“b”)进。 -
4、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常用的自来水消毒剂。如图是工业生产中一种以食盐水(氯化钠和水的混合物)为原料制备ClO2的工艺流程。

已知: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条件是 80℃、通电;Cl2是一种有毒气体。
(1)、装置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装置Ⅲ中H2与Cl2发生反应生成HCl,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3)、上述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4)、自来水消毒后残留的氯称为余氯,直接饮用对人体有害。净水机中的颗粒活性炭可除去异味和余氯,是利用了活性炭的结构特点。(5)、下列图标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A、
B、
C、
D、
-
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臭氧(O3)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O3主要分布在距离地面10~50km的大气层中,形成所谓的臭氧层。O3所起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能吸收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的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与氧气(O2)不同,O3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在一定条件下,O2可以转化为O3 , 研究人员分别在充满氧气、空气的反应器中,用臭氧分析仪监测紫外灯照射产生的臭氧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实验结果见图1.O3比O2活泼得多,是一种强氧化性气体,具有较强杀菌能力,可用于污水处理等工艺中。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研究了臭氧浓度与其杀菌效果的关系,结果见图2。
(1)、大气中O3的物理性质是(写1点);大气中O3作用是。(2)、O3中数字“3”的意义是。(3)、在一定条件下,O2转化成O3的化学方程式是。(4)、由图1可知,紫外线照射时间相同时,氧气产生的臭氧量比空气(填“多”或“少”)。(5)、由图2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臭氧浓度范围内,。 -
6、
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构建模型是研究物质结构的科学方法。
(一)原子的结构。
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189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粒子,并提出类似“葡萄干面包”的原子模型。为进一步探究原子的结构,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
【收集证据】卢瑟福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α粒子轰击金箔,发现下列现象: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很小的结构”指的是。(2)、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获得的结论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二)分子的构成A、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B、原子核的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 D、核外电子带负电(3)、几种微观粒子的模型如下图,根据航天员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转化时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填具体的粒子名称)。(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三)离子的构成。(5)、我国科研团队合作完成“镁离子电池”项目荣获国际“镁未来技术奖”。
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其中x= , 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形成镁离子。 -
7、水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多的物质,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请回答: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2)、如图是电解水实验装置,用试管a、b来收集生成的气体,试管a中的气体是(填化学式),该实验说明水由组成。水在太阳光和催化剂条件下也能分解获得氢气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写出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写1条)。 -
8、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一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有重要的用途。现有:①二氧化硫;②明矾;③二氧化碳;④水蒸气;⑤氧气;⑥氮气,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数字序号)。(1)、可用于净化水的是;(2)、会造成酸雨的气体是;(3)、可用作医疗急救的是;(4)、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气体是;(5)、会使空气中的饼干逐渐变软的是;(6)、可用作食品包装保护气的是。
-
9、用化学用语填空。(1)、钡元素;(2)、3个钠原子;(3)、氖气;(4)、硝酸根离子;(5)、氢氧化钙;(6)、标出氯化锌中锌元素的化合价。
-
10、由和组成的混合物,测得该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则混合物中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40% B、46% C、24% D、60%
-
11、图1是利用气体压强传感器测定红磷燃烧时集气瓶内气压变化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装置。点燃红磷,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止水夹,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红磷要足量 B、如图2所示,其中表示红磷熄灭的是e点 C、ac段气压增大是因为红磷燃烧放出热量,使气体膨胀 D、若d点时就打开止水夹,集气瓶中的上升水位会低于理论的水位高度 -
12、密闭容器内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0
1
25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21
10
9
A、X中未测值为0 B、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C、X是该反应的生成物 D、反应中生成的Y和参与反应的Q的质量比为21∶9 -
13、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检查装置气密性
检验
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A、A B、B C、C D、D -
14、逻辑推理是化学学科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下列因果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和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化学性质不同 B、阳离子带正电荷,则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C、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则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
15、电影《哪吒2》中敖丙身穿的“万龙甲”轻薄坚韧,在现实中找到了科技平替版——中国石化生产的“黄金丝”(对位芳纶),具有极强的抗拉和抗冲击性能,强度大。“黄金丝”由对苯二甲酰氯()聚合而成。下列关于对苯二甲酰氯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苯二甲酰氯由16个原子构成 B、对苯二甲酰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3g C、对苯二甲酰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D、碳、氢、氯、氧元素质量比是4∶2∶1∶1
-
16、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技能,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 C、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D、拉瓦锡利用汞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
17、每种物质的结构都是独一无二的,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银 B、氧气 C、硫酸铜 D、氯化钠
-
18、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其中不合理的是A、端午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物体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C、氧气在加压后可贮存于钢瓶中——分子之间有间隔 D、一滴水中大约有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19、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体现物质物理性质的是A、氮气用作保护气 B、氢气用作高能燃料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
20、分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A、矿泉水 B、铁粉 C、臭氧 D、冰水混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