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分类观:液氧和水均是氧化物 B、微粒观: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C、守恒观:1g碳与1g氧气充分反应,生成2g二氧化碳 D、转化观: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其本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 2、我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开发月球新能源——“氦—3”,氦—3是无污染的核聚变原料,10吨氦—3能满足我国一年所有的能源需求。氦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He—3是一种新元素 B、氦原子的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C、图中带负电的微观粒子是质子 D、1个He—3原子中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2个电子
  • 3、有一种“可呼吸二氧化碳”电池,放电时吸收二氧化碳,充电时放出二氧化碳。放电时,金属钠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单质和碳酸钠,此反应涉及到的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3个二氧化碳分子:3CO2 B、金属钠中钠元素的化合价:Na+ C、碳酸根离子:CO31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3CO2=C+2Na2CO3
  • 4、化学变化常伴随着产生气体、发生颜色变化、发光、放热等现象。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细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时,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 5、水是生命之源,爱护水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下列有关水资源保护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B、大量抽取地下水用作工业用水 C、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D、对水源地的水体进行严格保护
  • 6、临沂河湾公园依河而建,空气清新,水净草绿,风景如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清新的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高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C、清澈透明的沂河水是纯水 D、“污染指数”越大表示空气质量越好
  • 7、化学使我们拥有了改变世界的神奇力量,为我们展现了物质变化的无穷魅力。下列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液氮冷冻麻醉 B、垃圾焚烧发电 C、活性炭除冰箱异味 D、氩氦刀治疗肿瘤
  • 8、

    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分子的性质,进行了如下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探究分子的运动

    如图1所示,烧杯甲中装有蒸馏水,并滴入了几滴酚酞,烧杯乙中装有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甲、乙两个小烧杯罩在一起。一段时间后,甲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关于酚酞变红的原因,兴趣小组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一:从乙烧杯中蒸发出水蒸气,部分水分子运动进入甲烧杯,水使酚酞变红;

    猜想二:从乙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甲烧杯,氨气使酚酞变红;

    猜想三:从乙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甲烧杯与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

    (1)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一是错误的,理由是

    (2)为了探究另外两种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一张滤纸浸入酚酞溶液中,1分钟后取出,悬挂在通风处晾干,用剪刀将其剪成两片

    将其中一片干燥滤纸放入盛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不变色

    猜想二错误

    在另一片滤纸上滴几滴蒸馏水,再放入盛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猜想三正确

    任务二: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3)如图2,A、B、C三个装置中最先看到实验现象的是(填字母),由此可得出温度与分子运动速率的关系是

    任务三:探究分子运动速率与分子质量的关系

    如图3,将装置平放在桌面上,同时用注射器分别向棉纱布上注入等量的浓氨水和浓盐酸。

    (4)已知一个氯化氢分子的质量大于一个氨气分子的质量,根据图中产生白烟的位置得出结论:分子的运动速率与其质量成(填“正”或“反”)比。

    任务四:探究分子的其它性质

    (5)如图4,在一个玻璃杯中放入约50mL水,向水中放入一大块蔗糖,在容器外壁沿液面画一条水平线。糖块充分溶解后,液面比水平线(填“高”、“低”或“相平”),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且

  • 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同学们在实验室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回答问题。

    【实验目的】练习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药匙、量筒、氯化钠、蒸馏水。

    【实验步骤】如图是配制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

    (1)、图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2)、应选用(填“50mL”或“100mL”)的量筒量取蒸馏水。
    (3)、图②中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4)、步骤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5)、下列实验操作会导致所配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小于6%的是(填字母,下同),大于6%的是

    A.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B.烧杯壁内部沾有少量水

    C.NaCl中有泥沙                           D.水量好后倒入盛NaCl的烧杯中时溅出

    E.称量NaCl时仅在放NaCl的托盘上放了纸片

    F.溶液装瓶时撒到桌面上

  • 10、在不同温度时,向盛有50g水的烧杯中缓慢加入固体M,测得溶液质量与加入M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A、B、C三点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填字母)。
    (2)、20℃时,B点的溶液质量为g。
    (3)、30℃时,将D点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填序号)。

    ①升高温度               ②向溶液中加水            ③加入M固体

  • 1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1)、稀有金属镓被称为“半导体工业的新粮食”,镓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

    ①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②已知一个镓原子的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总数为101,则该镓原子的中子数为

    (2)、在高温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一个甲分子由个原子构成。

    ②丙的化学式为

    ③该实验(填“属于”或“不属于”)分解反应。

  • 12、采用以下两个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回答下列问题:

    (1)、拉瓦锡用装置A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在密闭容器中,汞与空气中的反应,生成固态物质,从而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人们沿着科学家的足迹,对反应物进行了优化。

    ①用装置B取(填“足量”或“少量”)铜粉进行实验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实验过程中需要不断推拉注射器活塞,目的是

    ②加热时铜粉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13、空气是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纯净的空气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氮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其有很多用途,下列属于氮气用途的是(填字母)。

    A.供给呼吸               B.充入食品包装袋防腐               C.制作霓虹灯

    (3)、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工业制氧气利用的原理是液氧和液氮的不同。

  • 14、下图为某学习小组自制的简易净水器。回答下列问题:

    (1)、净水时,河水最先流经
    (2)、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小卵石和石英砂所起的作用是除去河水中的固体不溶物,等同于实验室中的操作,在该操作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 15、如图是家庭医药箱中的部分常见物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碘酒是常用的外用消毒剂。碘酒中的溶剂是
    (2)、某种额温枪的红外温度传感器所用材料含有钽酸锂(LiTaO3),其中Li元素的化合价为+1,则Ta元素的化合价为
    (3)、布洛芬(C13H18O2)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是(填元素符号)。
  • 16、一块体积为V%的木块漂浮于装有硝酸钾(KNO3)溶液(有部分硝酸钾固体未溶解)的小烧杯中,如图甲所示。当温度改变时(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木块和溶液体积的变化),木块排开水的体积V排随时间发生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的硝酸钾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 B、由图乙推断温度改变的方式是升温 C、M点时烧杯底部没有硝酸钾固体 D、V排增大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 17、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的含义表示不正确的是
    A、Mg2+中的“2+”表示1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B、2N中的“2”表示2个氮元素 C、SO2中的“2”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D、Mg+2O中的“+2”表示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
  • 18、如图为电解水实验的简易装置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是电源正极 B、玻璃管M中收集到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水的分解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微观粒子是水分子 D、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氢气+氧气
  • 19、金银花作为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炎退肿等功效,其有效成分之一是绿原酸(C16H18O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绿原酸分子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B、绿原酸中含有9个氢气分子 C、绿原酸由16个碳原子、18个氢原子和9个氧原子构成 D、绿原酸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 2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倾倒液体 C、滴加液体 D、仪器连接
上一页 46 47 48 49 5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