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实验中试管口的朝向错误的是
    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B、向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 C、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药品
  • 2、下列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氢氧化钠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B、铜丝能够导电 C、镁条可以燃烧 D、锌粒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
  • 3、正确选择实验仪器和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用酒精灯加热时需要垫上陶土网的仪器是(填字母序号,下同),木炭燃烧时,用来夹持木炭的仪器是。据图选择,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时用(填仪器名称,下同),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时用
    (2)、某同学在进行物质的称量和液体的量取操作,如图所示:

    ①图甲中所表示的食盐的质量为g,若食盐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了,读数仍如图甲所示,则食盐的质量为g。

    ②图乙中所表示的液体的体积是mL,如果该同学在量取44mL该液体时,没有保持视线水平,而是俯视读数,则量取液体的实际体积(填“大于”或“小于”)44mL。

    ③若某同学使用量筒量取某液体时,最开始俯视读数为50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仰视读数为30mL,那么该同学倒出液体的体积(填“大于”、“小于”或“=”)20mL。

  • 4、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请回答下列各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其反应文字表达式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3)、若要收集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上述装置(填字母序号),用该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 5、原理、实验操作基础知识填空:
    (1)、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应倾斜,防止冷凝水流到热的试管底部引起试管炸裂。
    (2)、给液体加热时,所装液体一般不超过试管的
    (3)、用酒精灯加热时要先预热,并一般用酒精灯的加热。
    (4)、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会出现浑浊现象,说明空气中含有
  • 6、下列有关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检查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浸入水中,再用双手紧握试管 B、拆装置时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撤离水面 C、排水法收集氧气时,要等连续均匀冒气泡再将导管伸入集气瓶 D、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口应伸入集气瓶底部
  • 7、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氧气参与的反应都对人类有利 B、氧气极易溶于水 C、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氧气 D、氧气能供给呼吸
  • 8、对比物质的性质,可找到鉴别物质的方法。下列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通过观察颜色鉴别木炭和四氧化三铁 B、用MnO2鉴别蒸馏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C、用燃着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 D、实验室用品尝的方法鉴别白酒和白醋
  • 9、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下列诗句描述的自然现象中,只涉及到物理变化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10、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只能加快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 B、二氧化锰只能作为过氧化氢和氯酸钾制氧气的催化剂 C、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增加或减少生成物的质量 D、要使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必须加入二氧化锰,否则就不能发生分解反应
  • 11、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物质的用途。下列空气中各成分用途和性质不相一致的是
    A、氧气可用于医疗急救——氧气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 B、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通电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 C、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氮气具有稳定性(化学性质) D、氦气填充探空气球——氦气密度小,且具有稳定性(物理和化学性质)
  • 12、学校化学创新小组的同学将少量过氧化钠(Na2O2)固体放入装有CuCl2溶液的烧杯中,结果产生大量气体,烧杯发烫,溶液中出现蓝色沉淀,一段时间后部分沉淀变成黑色。为了进一步探究,小组同学将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到无色滤液和滤渣,将滤渣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19.6g。

    【查阅资料】

    ①过氧化钠(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放出大量的热;

    ②CuCl2溶液呈酸性;

    ③氢氧化铜加热至60~80℃变暗,温度高于80℃会分解为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④碱石灰可以吸水,故可做某些物质的干燥剂。

    【分析与思考】小组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得知产生的气体是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NaOH

    猜想三:NaCl、CuCl2

    一位同学认为猜想三不成立,理由是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剂,振荡,观察现象

    猜想二成立

    【拓展延伸】

    (1)滤渣中黑色物质是 , 产生该物质的主要化学方程式为:

    (2)一位同学认为黑色固体中可能还含有氢氧化铜,经小组讨论后决定将19.6g滤渣放入下列装置中进行探究,实验结束后称量,发现浓硫酸质量增加了1.8g。

       

    结论:因为浓硫酸质量增加,说明黑色固体中有氢氧化铜。(由于在加热过程中氢氧化铜分解产生了水,被浓硫酸吸收,因而质量增加)。

    ①实验装置中碱石灰的作用是

    ②19.6g滤渣中Cu(OH)2的质量分数为

  • 1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利用Y形管设计了以下几个创新实验,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1为探究物质性质实验,可得出结论:

    (2)、实验2:慢慢倾斜Y 形管,将右侧的稀硫酸部分倒入左侧,观察到气球胀大,解释其原因: , 该实验说明锌比铜金属活动性 (填 “强”或“弱”)。

    (3)、实验3: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实验中观察到湿的铁丝网生锈,浸没在刚冷却的开水中的铁丝网无明显变化,由此得出铁生锈与有关。在U形管中的水面分别滴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

  • 14、废黄铜实际上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而对于废铜的回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现有工厂丢弃的废铜屑黄铜渣(含Zn、ZnO、Cu、CuO,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不参与反应)。已知:ZnO+H2SO4=ZnSO4+H2O。

    (1)、步骤Ⅰ、Ⅱ、Ⅲ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
    (2)、溶液A中的溶质有 (填化学式)。
    (3)、步骤I中生成蓝色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4)、步骤Ⅱ基本反应类型是
    (5)、步骤Ⅲ中加热蒸发时,当观察到时,停止加热。
  • 15、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如图1是某同学的实验操作过程:

    (1)、用图1中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是
    (2)、若③中游码读数为1.2,则他称取NaCl的质量是g。
    (3)、按照图③称量的药品来配制溶液,该同学需要用水的体积是mL。(水的密度为1.0g/mL)
    (4)、他按图2量取水的体积,若其他操作步骤均无误差,则其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实验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则所配溶液的质量分数(选填“偏低”或“偏高”)。
    (5)、步骤③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16、

    古代硝酸钾被称为“火硝”或“土硝”。《开宝本草》中记载KNO3的提纯方法:“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

    (1)材料中提到“冬月地上有霜”的原因是;“水淋”相当于实验室的操作。

    水淋后得到的硝水中含硝酸钾和氯化钠。下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2)20℃时,甲的溶解度是;该温度下分别取17.5g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于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50g水充分搅拌,放有硝酸钾的烧杯中固体有剩余,则代表硝酸钾溶解度曲线的是(选填“甲”或“乙”);将上述两种溶液均加热至50℃, 硝酸钾固体全部溶解,此时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1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1)、《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舶上铁丝…日久起销(锈)…所刮下之销末,名铁线粉”。铁丝“日久起销”是铁与空气中的同时接触导致的。
    (2)、《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凡石灰(指生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成质之后,入水永劫不坏”。句中的“质”所指物质的化学式是
    (3)、《天工开物》中记载:“淘洗铁砂”“生熟炼铁”等钢铁冶炼过程,现代工业冶炼赤铁矿的主要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18、

    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这次发射不仅展示了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的强大实力和技术优势,还证明了中国航天技术的成熟与可靠。

    (1)天和核心舱内的气体成分与地球上的空气成分基本一致。空气成分中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
    (2)核心舱内的废气处理系统关乎着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该系统将呼吸产生的废气通过装有活性炭的滤网进行净化,此过程利用了活性炭的性。

    采用液氢和液氧作为火箭的推进剂有利于保护环境。

    (3)液氢和液氧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保持液氢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填化学式)。
  • 19、质量相同、外形相同的镁条与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稀盐酸在密闭容器内反应,压强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两种情况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可能相同 B、盐酸浓度越大,反应越快 C、曲线a对应的盐酸浓度较小 D、镁与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
  • 20、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选项

    物质

    目 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真假黄金

    鉴别

    灼烧

    B

    CO2(CO杂质)

    检验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

    NaCl与MnO2固体混合物

    分离

    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洗涤、干燥,蒸发

    D

    除去N2中的O2

    除杂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

    A、A B、B C、C D、D
上一页 36 37 38 39 4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