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牛津大学证实地塞米松(化学式为C22H29FO5)可降低新冠肺炎重症死亡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地塞米松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地塞米松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地塞米松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2:29:5 D、地塞米松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
  • 2、如图是教材中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其中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根据示意图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水分解过程中氢、氧原子的个数不会改变 C、水分子是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水分子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
  • 3、下列有关事实中,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氧气助燃,氢气可燃

    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C

    水蒸发后体积变大

    水分子体积变大

    D

    夏天湿衣服晾干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A、A B、B C、C D、D
  • 4、下列对九年级常见化学演示实验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蜡烛能重新燃烧
  •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吸取液体试剂 B、读取液体体积 C、过滤 D、气体发生装置
  • 6、南充有2200多年的建城史,历史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下列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进行制作的是
    A、营山根雕 B、南充大木偶 C、仪陇剪纸 D、阆中保宁醋
  • 7、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序号②仪器名称: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发生装置(填字母,下同),但是该装置需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其目的是:。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3)、某同学想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在收集装置D-G中选择装置
    (4)、能用装置G收集氧气是因为氧气。若用装置G准确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收集的时机选择(填a或b)。

    a.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b.刚冒出气泡时

    (5)、若将装置H装满水收集氧气,气体应从端通入。
    (6)、如图是加热一定质量高锰酸钾时固体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请认真观察图像,判断固体质量处于c点时含有种固体。

  • 8、材料一:《酒谱》(宋):尝乘舟于黄河中流,以匏瓠接河源水七八升,经宿色如绛。

    材料二:东晋《抱朴子》记载,“凡草木烧之即烬,而丹砂(硫化汞HgS)烧之成水银(汞Hg),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远矣”。

    材料三:《物理小识》(明):寻常定水,矾、赤豆、杏仁……皆可。

    材料四:通常情况下,硫单质是黄色晶体,难溶于水,微溶于乙醇,易溶于二硫化碳。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用途,燃烧硫磺常用于熏蒸消毒和漂白。

    (1)、“材料一”中“河源水”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经宿色如绛”指静置一晚,使水中不溶性杂质沉于水底部。
    (2)、“材料二”中丹砂受热分解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gSΔ__Hg+S;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填“分子”或“原子”,下同);反应中出现的最小粒子是
    (3)、“材料三”中“矾”[明矾,化学式:KAl(SO4)2•12H2O]溶于水后产生铝离子(写符号)与水反应产生胶状物,对杂质有吸附作用,使杂质沉降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4)、“材料四”中属于硫的物理性质的是(写一条)。写出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5)、“生命吸管”是当今户外净水实用装置(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超滤膜能滤去全部杂质

    b.抗菌颗粒可以去除细菌

    c.活性炭能吸附异味

    d.通过“生命吸管”可以得到纯水

  • 9、通过学习,我们应该会从微观的角度看世界,课堂上,老师给出了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同学们畅所欲言,纷纷发表自己看法。下面列举了四名同学的观点。

    甲同学:C的质子数与核电荷数都是16

    乙同学:A、D属于同种元素

    丙同学:A、B、C、D表示的都是原子

    丁同学:B与C的化学性质相似

    (1)、上述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填字母)。
    (2)、其中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3)、D微观粒子的符号为。A、B、C三种原子的元素可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4)、化学史给人类以智慧。下列关于科学家的贡献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B、阿伏加德罗——编制元素周期表 C、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张青莲——精确测定了某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10、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从宏观角度看,丙属于混合物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均不变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微粒个数比为3:2
  • 1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B、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D、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 12、下面方框内是某泡腾片包装袋上的部分文字。根据该文字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维生素C泡腾片说明书

    每片含维生素C(C6H8O6)1000mg

    配料:柠檬酸(H3Ci)、碳酸氢钠、氯化钠、淀粉[(C6H10O5)n]、山梨糖醇(C6H14O6)

    用法:用冷水或温水溶解后服用。

    贮藏:请保持将筒盖紧闭,避免受热或受潮。

    A、从类别上看:泡腾片属于混合物 B、从性质上看:泡腾片容易溶解在水中 C、从组成上看:维生素C(C6H8O6)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从结构上看:维生素C(C6H8O6)的分子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
  • 13、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技能,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__2Fe2O3 B、铁与硫酸铜反应:Fe+CuSO4=FeSO4+2Cu C、镁条在氧气中燃烧:2Mg+O2__MgO2 D、通电分解水:2H2O__2H2↑+O2
  • 14、镓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B、图中n=18 C、镓的中子数是31 D、镓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 15、下列标签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 B、 C、 D、
  • 16、锌锰电池中用到石墨、氯化铵、二氧化锰、锌壳等,这几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石墨 B、二氧化锰 C、氯化铵 D、
  • 17、下列化学用语与所表达的意义对应正确的是
    A、2H表示两个氢分子 B、Mg2+表示两个镁离子 C、C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CO22 D、“3S2-”中的“2”表示三个硫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 18、下列含有磷元素的物质中,磷元素化合价为+3的是
    A、pH3 B、H3PO4 C、P4 D、P2O3
  • 19、如图是实验室常用气体制备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请回答: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装置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 , 该装置存在不足之处,改进的方法是;若收集一瓶较纯的氧气,选用(填字母,以下相同)装置。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作发生装置。
    (4)、甲烷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若用F装置收集甲烷,则气体从导管口进(填“c”或“d”)。
  • 20、新型材料纳米级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其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1)、纳米级铁粉在物质分类中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纳米级铁粉在氧气中能自发燃烧生成黑色固体,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在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工艺流程中,氮气可以保护铁粉,利用了氮气的
    (4)、上述流程中可以回收利用的物质是
上一页 35 36 37 38 3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