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溶解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1)、下表是 KNO3、NaCl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100g水).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①上表中的两种物质在40℃时,的溶解度较大;请用相应的数据列式表示该温度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不要求计算).
②请写出一种将 KNO3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
③20℃时,将20g NaCl放入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
④从 NaCl溶液中得到 NaCl晶体的方法是.
(2)、用硫酸铜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完成下列填空(用编号表示).所得三种溶液中:一定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
-
2、为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某同学设计图Ⅰ所示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装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物质X,搅拌.结合图Ⅱ硝酸钾溶解度曲线,对硝酸钾溶液变化的推断,合理的是( ).
①X 为 NaCl 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②X为 NaOH 固体,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③X为 NH4NO3晶体,试管中有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仍是饱和溶液
④X 为浓 H2SO4 , 试管中无晶体析出,硝酸钾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3、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甲相似
-
4、根据溶液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从组成上看,溶液是由和组成的;从质量上看,溶液的质量溶质和溶剂的质量之和;从体积上看,溶液的体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2)、请你各举出一个实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的.实例:溶液不是无色的;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实例: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③溶液中的溶质一定是固体.实例:可做溶质,但不是固体;
④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实例: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
5、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说明弹簧秤示数变化情况(填“变大”“不变”或“变小”):(1)、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秤示数.(2)、如果加入蒸馏水,弹簧秤示数.(3)、如果加入氯化钾晶体,弹簧秤示数.
-
6、洗洁精是家庭必备的清洁用品,可迅速分解油腻,去污、除菌,有味道淡雅、洁净温和、泡沫柔细、低残留的优点.洗洁精的有效成分是表面活性剂,还含有泡沫剂、香精、水、色素等多种成分.请回答:(1)、洗洁精去除油污的有效成分是.(2)、洗洁精去污油污的原理是.
-
7、 t2℃时,向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 13g固体甲,搅拌后固体完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中固体析出,甲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P 点表示甲的溶解度为98g B、搅拌的目的是增大甲的溶解度 C、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D、甲溶于水的过程中一定放出热量
-
8、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t2℃时,甲、乙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t1℃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5g溶液 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
9、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 KNO3固体45.8g B、NaNO3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 C、KCl的溶解度比 NaCl的大 D、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 KCl大
-
10、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11、下列过程吸收热量的是(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C、把水加入生石灰中 D、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
-
12、下列有关洗涤问题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 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酒精能洗去瓷砖上的水锈 D、加酶洗衣粉中的酶有助于洗去衣服上的血渍
-
13、“××冰泉”是来自长白山的天然矿泉水,判断“××冰泉”属于溶液的依据是( ).
①无色 ②混合物 ③化合物 ④均一性 ⑤稳定性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
14、在一定温度下,向15g蒸馏水中加入无水硫酸铜粉末,充分搅拌并过滤,得到一定质量的蓝色晶体和8.4g滤液,若此温度下无水硫酸铜的溶解度为40g,则此无水硫酸铜的质量是( ).A、6.6g B、9g C、18.4g D、16g
-
15、溶解度曲线中的任何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当溶液状态发生变化时,表示溶液状态的点的位置(坐标)也将发生相应的改变.某固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当处于A、B点状态的该溶液分别发生下列变化(其他条件不变)时,试参考表中示例,描述A、B点的变动过程.
A 点的变动
B 点的变动
①升高温度
向右平移
②降低温度
③蒸发溶剂
④稀释溶液
(2)、将该溶液从状态 A 改变为B 有多种途径.试设计并简述一种操作最简单、结果最准确的实验途径:。 -
16、 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中均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注入适量浓硫酸.
请回答:
(1)、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2)、U形管中 a、b液面变化情况是____(选填序号).A、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 B、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
17、一定温度下,向图中所示烧杯中加入一定量水,仅有部分晶体溶解.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浅 B、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变深 C、溶质的质量增加,溶液颜色变深 D、溶质溶解度不变,溶液颜色不变
-
18、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1)、将SO3溶于水后所得的溶液.(2)、一定量的锌粒和适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形成的溶液.(3)、将胆矾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
-
19、小明在做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
【查阅资料】
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
【进行猜想】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硫.
(1)、【实验探究】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并将E中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如图乙所示的爆鸣实验.请帮助小明完成下表:
A 中硫酸浓度
实验现象
B中品红溶液
D 中品红溶液
爆鸣实验
A 中生成气体成分
实验一
98%
不褪色
无爆鸣声
只有 SO2
实验二
45%
稍有褪色
不褪色
有爆鸣声
实验三
25%
不褪色
只有 H2
(2)、【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溶液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硫.【交流反思】
写出实验三中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写出实验二中发生爆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实验一中C装置的作用是.(4)、【拓展延伸】小明又将 A 装置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改进,试分析:增加的导管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 , 该导管所起的作用是. -
20、小金为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1: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将干燥的O2从导管a通入U形管(装置气密性良好.药品如图所示);待U形管内充满O2后,在导管b处连接一活塞推至底部的注射器,收集20mL O2后在导管a处连接乳胶管并用止水夹夹紧,如图乙所示。步骤2:一段时间后,观察 U形管内的铁丝,其现象如下表所示.
观察对象
现象
①干燥的普通铁丝
没有明显变化
②潮湿的普通铁丝
较多红褐色锈斑
③潮湿的纯铁丝
没有明显变化
(1)、步骤1中,检查U形管内是否已充满O2的方法是.(2)、铁制品锈蚀的条件之一是需要 O2 , 在此实验中能够支持此条件的证据是.(3)、通过对比实验现象,此实验还可得出铁制品锈蚀的条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