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明同学依据描述书写的化学符号:①两个氮分子:2N2;②由三个氧原子构成的臭氧分子:3O;③铁元素:Fe;④+2 价的镁元素:Mg2+;⑤铵根离子:NH4+ , 其中正确的有
    A、②④⑤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①③④
  •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塞橡胶塞 B、加热液体 C、量筒读数 D、倾倒液体
  • 3、

    某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

    【查阅资料】

    ①水泥块中含有的氯化铁、二氧化锰、碘化钾都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②气压传感器能描绘出密闭容器中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曲线斜率越大,说明过氧化氢分解速度越快,则该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越大。

    【实验一】探究氯化铁能否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1)在进行实验前,要注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玻璃管右侧加橡皮管,用止水夹夹住橡皮管,再拉注射器,松开注射器活塞一段时间后,注射器(填“能”或“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则表明气密性良好。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向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常温时,过氧化氢溶液不分解

    ②向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氯化铁,再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

    氯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2)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不能证明氯化铁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还需要证明它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经实验证明,氯化铁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二】探究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分别取两份10mL质量分数为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分别加入1g二氧化锰和1g氧化铜,按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接触,瓶内压强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3)对比分析图乙中的点,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4)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在实验过程中,上述两个反应虽然化学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的原因

    【实验反思】

    (5)实验过程中均发现,压强达到最大值后又略微下降,其原因可能是

  • 4、N2是重要的资源,其生产与性质如下图所示,回答问题:

    (1)、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主要利用了氮气和氧气的不同。
    (2)、氮气与氢气反应的工业固氮制造氮肥,写出该反应②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
    (3)、在操作规范的情况下,如果用镁代替红磷做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所测得的O2体积分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5
  • 5、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IⅡ)(选用容积为40mL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I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 等A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现象为。上述实验测定过程至少需要重复两次,其目的是。测量结果偏小的原因。(回答一条即可)
    (2)、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3)、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mL刻度处才停止。
  • 6、如图所示,是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小双同学认为B装置和C装置都可以,如果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你认为应该选装置,小语同学想用E装置代替D装置收集干燥的氧气,气体应该从(填“c”或“d)端进入。
    (3)、用F装置收集的氧气不纯的可能原因是(写一条即可)
  • 7、学习小组用下列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透明笔管和笔帽进行图1微型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滴有酚酞的滤纸条从左到右依次变色,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2)、如图2所示,将一块糖放入水中,糖溶解后,乙中液面低于甲中液面。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液面下降的原因:
    (3)、图3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微观示意图。在A、B和C中,能通过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填字母)。
  • 8、加强对空气质量的监测是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下表是某市一年四季空气质量监测的平均数据,请你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可吸入颗粒物(PM10

    氮氧化合物(NO2等)

    二氧化硫(SO2

    空气质量级别

    春季

    88

    40

    44

    II

    夏季

    67

    33

    36

    I

    秋季

    90

    46

    54

    II

    冬季

    98

    69

    60

    (1)、空气质量最差的季节是
    (2)、人类需要洁净的空气,目前我国空气质量日报中的污染物包括(可多选,填序号)。

    a、可吸入颗粒物            b.臭氧             c.二氧化氮             d.二氧化碳

    (3)、为改善空气质量,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__(可多选,填序号)。
    A、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B、适当控制机动车使用 C、关闭所有厂矿企业、禁止烧煤 D、加强建筑工地、道路扬尘监管
  • 9、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航天员将在中国空间站完成各项任务,保障航天员的氧气需求至关重要。那么,空间站的氧气从哪里来?

    I、从地球带上去

    (1)利用分子筛可将氧分子从空气中“筛”出去,氮分子不能通过分子筛,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其原理如图,由此可知两种分子的大小:N2O2(填“>”或“<”)。

    Ⅲ、在天宫制出来

    (2)早期空间站利用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制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空间站内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

    (3)科学家设计了生命保障系统,实现了“水一氧一碳”的循环转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可多选,填字母)。

    a.“水—氧—碳”的循环转化,减少了氧气的携带量,减轻了火箭和飞船的载重

    b.若在产生氧气的同时产生其他气体,系统需要对其进行处理

    c.人体代谢产物中的水既有气态又有液态,设计系统时应考虑水的冷凝与净化

  • 10、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果汁 B、牛奶 C、84消毒液 D、蒸馏水
  • 11、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氦气(He B、二氧化碳(CO2 C、镁(Mg D、氯化钠(NaCl
  • 12、下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正确的是
    A、先加试剂,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口刚有气泡产生,就开始收集 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收集完气体后移开酒精灯,再从水槽中取出导管 D、加热时,先预热再固定在试剂部位加热
  • 13、下列几种氧气的用途中,利用氧气能支持燃烧的性质的是
    A、气割 B、登山 C、潜水 D、医疗急救
  • 14、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 15、碳酸钙(CaCO3)是一种常见的补钙剂,可预防缺钙导致的儿童发育不良或佝偻病。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16、学习小组对氧气的制取进行了项目式学习,请你参与。
    (1)、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

    ①仪器a的名称是

    ②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 若要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③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

    (2)、一种增氧剂的主要成分是白色固体过氧化钙(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钙。

    ①用这种增氧剂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

    ②检验气体:操作及现象是 , 证明过氧化钙与水反应可生成氧气。

    (3)、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获得氧气,其过程可用如图所示实验模拟。将大试管浸入液氮3分钟后,试管内产生约占其容积13的液态空气。取出试管,液态空气沸腾。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到木条熄灭;1分钟后再次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比较实验现象,发现两支木条燃烧情况不同,其原因是

  • 17、水是生命之源,塑造了人类的历史。请你参与以“生命之源——水”为主题的学习。
    (1)、节水:节约用水的举措有(写一条)。
    (2)、用水:很多化学实验都要用到水,但作用各不相同。细铁丝燃烧实验中水的作用是
    (3)、净水:“生命吸管”户外净水器如图1所示。“超滤膜”可除去难溶性杂质,其工作原理与(填操作名称)操作类似。椰壳活性炭可以消除异味、色素,是利用了其性。

    (4)、探水:人类对水的组成探索不断发展。

    ①18世纪末,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把氢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氢气燃烧,发出震耳的爆鸣声。氢气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

    ②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通电一段时间后,试管A、B内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电解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③由电解水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图3是探究物质组成的两种思路。电解水实验是通过(填“甲”或“乙”)思路推测水的组成的。

  • 18、从“宏观—微观—符号”的角度研究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的思维方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元素、物质、微观粒子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②处的微粒是 , ④处粒子不带电荷,应为
    (2)、元素周期表中的氢元素部分信息及几种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X”的数值为 , 氢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是(填字母序号)。
    (3)、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氮气(N2)和氢气(H2)反应生成氨气(NH3)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该反应的微观本质是

  • 19、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碘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人体缺碘可能造成智力残障,故碘有“智力元素”之称。健康成人体内碘的总量约为30mg。缺乏碘会导致甲状腺肿大。在我们日常食用的加碘盐中常加入的补碘剂为碘酸钾(KIO3),碘酸钾常温下稳定,在温度高于395℃时易分解。碘元素在海水、海带、海鱼和贝类等动植物中含量较高,易被海藻吸收,所以人们可以从海藻中提取碘。

    材料2:单质碘(I2)由分子构成,加热时升华为漂亮的紫色蒸气。碘是小卫星电推器的理想“燃料”。其工作原理为:加热固态碘使其升华成气态,然后在高速电子的轰击下使其变成碘离子,接着碘离子被加速至排气口排出,成功推动目标向前。碘的价格低廉、产量丰富、储存方便,因此是离子推进器的高效推进剂。

    (1)、加碘盐中的“碘”指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2)、碘酸钾属于(填“混合物”“化合物”或“单质”),由上述材料可知,其化学性质是(答一条)。人们可以从海藻中提取碘的理由是
    (3)、固态碘升华过程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 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完成下列实验。

    (1)、探究酒精灯火焰温度的实验如图1所示。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进行加热。根据实验推测,若用滤纸水平切入火焰中部,1~2秒后移出,可观察到滤纸上碳化痕迹最接近于图2中的(填字母序号)。
    (2)、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如图3所示。根据实验结论分析,空气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利用数字化实验仪器测定实验过程中氧气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4所示。0~200s氧气浓度减小的原因是
    (3)、探究分子运动现象的实验如图5所示,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若要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你设计的实验方案是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