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
B、量取液体
C、检验气密性
D、加热液体
-
2、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时,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分成三层,外焰温度最高,熄灭后产生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能产生黑色固体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四氧化三铁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
3、化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古时候,人类发现并利用了火这一与化学有关的现象 B、原子论和分子论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C、屠呦呦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的治疗 D、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
4、结合所学知识填空或计算(用数字或含字母的式子作答)。(1)、1个水分子中,含有质子;1个氢氧根离子(OH-),含有电子。(2)、1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 kg,1个铁原子的质量为b kg,则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3)、已知,Y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a,它的离子Ym+与X元素的离子Xn-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X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5、
某兴趣小组了解到很多物质能够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后,对氧化铜(CuO)能否在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中起到催化作用展开了拓展学习与探究。
【提出问题】氧化铜能不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呢?
猜想1:氧化铜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猜想2:氧化铜不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1)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在试管中加入少量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有少量气泡产生,木条没有复燃。
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非常缓慢,放出很少量的氧气。
Ⅱ.在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0.2g氧化铜,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有较多气泡产生,木条复燃。
。
Ⅲ.在上述试管中加入试剂X,X是 , 然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
有较多气泡产生,木条复燃。
氧化铜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Ⅳ.反应结束,将试管里的物质过滤,洗涤,干燥,称量。
m为g。
氧化铜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发生改变。
【实验结论】
(2)氧化铜(CuO)能作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催化剂,请写出氧化铜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符号表达式:。
【反思拓展】
(3)小明认为,氧气不一定是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应补充一个实验进行验证: , 排除水的干扰。
(4)把0.2g氧化铜与0.5g二氧化锰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分别为m1、m2 , 则m1m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6、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气体的制取及性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仪器①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3)、已知:硫化氢(H2S)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溶液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填字母序号)。若用F装置来收集硫化氢(H2S),气体应从(填a或b)端通入。
-
7、已知物质A是暗紫色固体,B、M均是黑色固体,E和F均为常见的无色液体,C是实验室常见的气体,H为淡黄色的固体粉末。请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B;X。(2)、反应③中的实验现象为: , 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3)、反应②中,B的作用是 , 反应②的符号表达式为:。
-
8、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性质,组成,结构、转化及应用的科学。(1)、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①保持C中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填微观粒子名称)。
②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2)、我国科学家公布了对嫦娥五号带回月球土壤样品的研究成果,准确测定了月球土壤样品中40多种元素的含量,以下为钛、锂、钠、氦-3的有关信息。①钛原子结构示意图中n的值是。
②锂、钠两种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
③已知氦-3原子是一种含2个质子和1个中子的原子,用“
”表示质子、“
”表示中子、“
”表示电子。下列模型能表示氦-3原子的是(填序号)。
-
9、认识物质的分类。
①液氧;②四氧化三铁;③洁净的空气;④氖气;⑤冰水混合物;⑥天然气;⑦水银;⑧高锰酸钾;⑨金刚石(C);⑩福尔马林溶液。用序号作答:
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
-
10、水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1)、水曾被误认为是一种“元素”。下列实验能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___________。A、水的电解 B、水的蒸馏 C、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D、水的煮沸(2)、如图,中国人喜欢饮茶,用杂质少的软水泡茶,能充分体现茶的色、香、味。生活中将硬水转化软水的常用方法是。古代泡茶时可用漉水囊将茶叶与茶水分离,该分离操作的名称是。(3)、如图,与乙管电极相连的是电源的(填“正极”或“负极”),水电解的符号表达式为。(4)、为了保护水资源,我们生活中应使用“无磷洗衣粉”,这里的“磷”是指(填“元素”、“离子”、“分子”或“原子”)。
-
11、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用语填空。(1)、标出二氧化碳(CO2)中碳元素的化合价。(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3)、钙离子(Ca2+)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4)、某微粒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写出该微粒的符号。
-
12、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水的电解
B.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C.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D.在密闭容器中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A B、B C、C D、D -
13、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物质的构成与组成
B.数字“2”的含义
①汞由汞原子构成。
②二氧化硫分子由硫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③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①2Fe:2个铁元素。
②NO2:每个二氧化氮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③3Mg2+: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C.微观认识
D.用途与性质
①尘土飞扬——分子在不断运动。
②H2O、H2O2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③不同液体混合后体积变小——分子之间有间隔。
①氦气填充探空气球——氦气密度很小。
②氧气用于航天助燃剂——氧气具有助燃性。
③氮气用于食品防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A、A B、B C、C D、D -
14、某同学梳理并归纳了以下知识点,有其中正确的有
①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②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③硝酸铁的化学式:Fe(NO3)2
④过氧化氢(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⑤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⑥在二氧化碳(CO2)、过氧化氢(H2O2)、碳酸(H2CO3)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
⑦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故可用于制成多用途的电光源
⑧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因此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⑨碳在空气中也可以燃烧,所以可直接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
15、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B、氦原子和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2个,则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所以化学变化中原子种类一定不变。 D、催化剂的质量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因此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催化剂。
-
1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下诗句中划线部分主要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爆竹声中一岁除 , 春风送暖入屠苏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照香炉生紫烟 , 遥看瀑布挂前川
-
17、
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生命之源——水”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掌握水的净化方法
“生命吸管”如图是一种可以随身携带的小型水净化器,经其净化后获得的直饮水含有益矿物质元素。
(1)双层纺织网(PP)可以将固体和液体分离,这种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填操作名称)。
(2)节约用水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请写一条日常生活中的节水措施。
【任务二】探究水的组成
(3)1800年英国化学家尼科尔森利用伏打电池对水进行通电,发现两极上都有气泡产生。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进行模拟,按照如图装置进行水的电解实验,观察到玻璃管b产生气体体积为10mL,则玻璃管a产生气体体积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任务三】探究影响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因素
为探究温度、电压、NaOH溶液浓度对电解水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室进行以下实验。以收集20mL氢气为标准,记录收集氧气的时间,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温度/℃
外加电压/V
NaOH溶液浓度
时间/s
①
15
6
2%
54.6
②
15
9
2%
23.4
③
30
6
5%
46.2
④
45
6
5%
35.4
⑤
45
6
2%
40.2
(4)欲探究温度对电解水速率的影响,应选择的实验组是(填实验序号)。
(5)比较实验①和②,可得到的结论是。
【实验拓展】
(6)在很多反应中都有水生成,在制备甲醇中也生成了水。88g二氧化碳与12g氢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64g甲醇和36g水。CO2+H2X+H2O,则甲醇中一定含元素。
-
18、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是。(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为了防止加热时试管内的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应在试管口放一团;若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当观察到就开始收集。(3)、若用装置F收集氧气,检验瓶中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选填“a”或“b”)口处,观察木条是否复燃。(4)、通常状况下,硫化氢(H2S)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硫化氢气体,则可选用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是(填字母)。
-
19、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资源。(1)、空气低温加压变为液态空气,空气中各成分微观粒子的发生了改变。工业上根据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而分离出氧气。(2)、硫酸(H2SO4)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液态化学试剂。利用空气中的氧气作为原料,模拟工业制取硫酸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
①“反应室”中硫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基本反应类型为。
②“接触室”中SO2与空气中的氧气在加热、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SO3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工业上可以将一氧化碳转化为甲烷,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个“
”分子中含有个原子,参加反应的“
”和“
”的粒子个数比为。
(2)、甲、乙、丙、丁这四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有种,保持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3)、从微观角度分析,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填序号)。A、原子种类 B、分子种类 C、原子数目 D、分子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