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农业上可采用滴灌、喷灌代替大水漫灌 B、用活性炭吸附可除去水中的所有杂质 C、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D、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可随意排入河流
  • 2、人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通过治理,廊坊市的空气质量近年来有所好转。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空气,防止污染空气 C、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活泼的是氮气 D、呼吸、燃烧、炼钢、化工生产等都要用到氧气
  • 3、下列“错误实验操作”与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A、污染试剂 B、酒精溅出 C、液体喷出 D、引发火灾
  • 4、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D、张青莲
  • 5、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①名称是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
    (3)、某同学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设计图C装置,该装置与B相比其优点是
    (4)、小张同学准备在实验室用A装置作为氧气制取的发生装置,请帮助他写出装置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6、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过氧化氢(H2O2)是淡蓝色的黏稠液体,可任意比例与水相互溶解,是一种强氧化剂,水溶液俗称双氧水。浓度等于或低于3%双氧水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酵母菌。一般用于物体表面消毒,擦拭到创伤面,会有灼烧感、表面被氧化成白色并冒气泡,用清水清洗一下就可以了,过三至五分钟就恢复原来的肤色。在一般情况下,高纯度过氧化氢(H2O2)很稳定,会缓慢分解成水(H2O)和氧气,但分解速率极其慢。加快其分解速率的办法是:加热到153℃便猛烈的分解或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等或用短波射线照射。过氧化氢是一种在有着广泛用途的物质。化学工业用作生产过硼酸钠、过碳酸钠等的原料。医药工业用作杀菌剂、消毒剂,以及生产福美双杀虫剂和抗菌剂的氧化剂。印染工业用作棉织物的漂白剂,还原染料染色后的发色。还用于羊毛、生丝、象牙、纸浆、脂肪等的漂白。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两条过氧化氢的物理性质
    (2)、以下可以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办法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加热到153℃以上 B、加入催化剂二氧化锰 C、用短波射线照射
  • 7、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C粒子的核电荷数是 , 核外有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得到”或“失去”)。
    (2)、上图A、B、C、D、E五种粒子中表示离子的是(填字母代号)。
    (3)、请写出微粒A的符号
    (4)、上述微粒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字母代号,下同)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8、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氦气;两个氧离子;2Al3(写出“2”的含义)

  • 9、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不变
  • 10、下列物质组合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A、澄清石灰水   氧化汞 B、除尽氧气后的空气     制氧气的过氧化氢 C、红磷     空气 D、金属铜     二氧化硫
  • 11、如图所示,过氧化氢(H2O2)在催化剂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迅速分解放出大量的氧气,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气球胀大,红墨水左移 B、气球缩小,红墨水右移 C、气球胀大,红墨水右移 D、气球缩小,红墨水左移
  • 1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空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气,氧气可支持燃烧 B、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工业上通过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C、CO2约占空气体积的0.03%,含量太低,属于稀有气体 D、工业废气需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 13、初中很多化学实验都要用到水,下列实验中关于水的作用描述错误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加入的水用于溶解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 B、洗涤仪器:冲洗溶解仪器表面附着的物质 C、红磷燃烧:集气瓶中加入的水用于吸收白烟 D、硫在氧气中燃烧:加入的水用于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
  • 14、燃烧能帮助煮熟食物、抵御寒冷,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15、高钙牛奶、含铁酱油、加碘食盐中的“铁”“钙”“碘”指的是
    A、物质 B、分子 C、元素 D、原子
  • 16、柠檬酸钠常用于食品工业。
    (1)、利用柠檬酸C6H8O7与小苏打(NaHCO3)制备柠檬酸钠 Na3C6H5O7的反应为C6H8O7+3NaHCO3=Na3C6H5O7+3CO2+3H2O

    ①柠檬酸(C6H8O7)属于(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②其他条件相同,向20%的柠檬酸溶液中滴加)NaHCO3溶液,反应速率比直接投入NaHCO3粉末的速率小,其原因是

    ③向所得柠檬酸钠溶液中加入活性炭进行脱色处理时,利用了活性炭的性。

    (2)、以9.60吨(C6H8O7为原料与过量小苏打反应,经净化处理制得11.61吨 Na3C6H5O7计算Na3C6H5O7的产率。(相对分子质量:C6H8O7192  Na3C6H5O7258,

    Na3C6H5O7的产率= 实际反应制得的Na3C6H5O7的质量理论上可制得的N a3C6H5O7的质量×100%。请将计算过程写Na3C6H5O7到答题卡上)

  • 17、学习小组以高纯铜为原料制备纳米铜粉,实验流程如下:

    Ⅰ氧化高纯铜

    学习小组经查阅资料设计了以下两种“氧化”方法。

    方法1    Cu+2H2SO4()=ΔCuSO4+SO2+2H2O

    方法2    2Cu+O2+2H2SO4()=Δ2CuSO4+2H2O

    (1)、“方法2”的优点有
    (2)、若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所需浓硫酸的质量为g。按第24题图1稀释浓硫酸时,量筒中盛放的试剂是
    (3)、Ⅱ铁粉还原硫酸铜

    学习小组取30mL“方法2”所得溶液于小烧杯中,加入0.5g还原铁粉,搅拌,观察到有无色气体逸出、烧杯底部有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转变为红褐色(经检测含胶状氢氧化铁)。

    ①析出红色物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产生的无色气体为。为提高铁粉利用率,需除去CuSO4溶液中的 H2SO4且不引入杂质,宜采取的措施是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 , 充分反应后过滤。

    (4)、取30mL 新配制的4%CuSO4溶液和0.5g还原铁粉进行实验,仍有气体逸出。为探究气体逸出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学习小组设计了第24题图2所示装置(夹持仪器略,pH传感器能精确测定溶液pH)并进行实验,测得溶液pH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第24题图3 所示。AB段pH减小是因为生成了

    (5)、学习小组查阅资料,对“溶液pH减小、有胶状氢氧化铁生成”的原因作出猜想:生成的FeSO4溶液与空气中的O2发生了反应。为探究猜想是否合理,设计了如下

    实验方案:在第24题图2装置中加入30mL 用不含O2的蒸馏水配制的 4%CuSO4溶液,再加入0.5g还原铁粉,打开弹簧夹,持续通入N2 , 观察溶液颜色及pH的变化;停止通N2(将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6)、Ⅲ水合肼还原硫酸铜

    工业上常用水合肼“还原”硫酸铜制备纳米铜。有研究表明:纳米铜颗粒的直径与溶液 pH、反应温度间的关系如第24题图4所示。若要制备直径为100nm的铜粉,需控制的反应条件为

  • 18、南通是“中国蓝印花布之乡”。制作蓝印花布的主要工艺如下:

    (1)、选布。坯布一般选用棉布,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的方法是
    (2)、刻版。刻版所用笔刀的刀片常由钢制成,钢属于(填“金属”或“合成”)材料。
    (3)、刮浆。刮浆是在不需染色的区域涂覆防染浆(由豆粉、生石灰、水混合而成)。防染浆的碱性环境及硬化后形成的覆盖物,均能防止染料在该区域染色。

    ①生石灰中CaO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豆粉的作用是

    (4)、染色。靛蓝C16H10N2O2是重要的染料。

    ①从植物中提取靛蓝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C14H17NO6+H2O=X+C6H12O6 2X+O2=C16H10N2O2+2H2OX的化学式为

    ②染色时须添加盐类化合物,通过金属阳离子将棉纤维和染料连接,增强色牢度。一般而言,金属阳离子的半径越小、所带电荷越多,则色牢度越强。部分金属离子的半径如表所示。其它条件相同时添加下列盐,色牢度最强的是(填字母)。

    a. AlCl3          b. KCl          c. CaCl2

    离子符号

    半径/nm

    Al3+

    0.050

    K+

    0.133

    Cu2+

    0.099

  • 19、以锌灰(主要成分为ZnO, 含少量FeO、MnO、CuO)为原料制备 ZnCl2的工艺流程如下

    (“→”表示部分过程略去):

    (1)、“浸取”时,ZnO 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氧化”反应之一为3 3MnCl2+2KMnO4+2H2O=2KCl+5MnO2+4HCl

    ①“氧化”时化合价升高的金属元素为(用元素符号表示)。

    ②若“氧化”时使用H2O2“滤渣1”仍为Fe(OH)3和MnO2 , 但工业生产时仍不选择H2O2 , 其原因是

    (3)、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时,所需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
    (4)、“置换”时,加入过量Zn粉的目的是
    (5)、工业生产中若锌灰质量一定,为提高ZnCl2的产量,可采取的措施为
  • 20、侯德榜是我国化学工业的先驱,发明了侯氏制碱法。侯氏制碱的关键反应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1)、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构成的。干冰升华时分子间的间隔(填“变大”或“变小”)。
    (2)、NaCl用途广泛。工业上可用于冶炼金属钠,该过程中一个Na+转化为Na时得到个电子;生活中可用于(列举一例)。
    (3)、NH3是工业上制备HNO3的原料,第一步反应为4NH3+5O2=Δ催化剂4NO+6H2O,该反应(填“属于”或“不属于”)置换反应。
    (4)、NH4Cl可用作化肥,为农作物提供的营养元素为
    (5)、将NaHCO3灼烧即得纯碱(Na2CO3),同时生成CO2和H2O,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