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石灰工业是劳动人民很早就熟悉的化学工业的知识结晶,人们利用石灰石可以得到很多工业产品,形成产业链,发展经济;高纯度碳酸钙CaCO3可用于制作补钙药物,以下是以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为原料制备补钙剂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1)、石灰石粉粹的目的是
    (2)、操作1的名称为
    (3)、写出向气体B中加入炭粉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在我国青海湖有一种“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说法。这里的“碱”是指碳酸钠,“盐”是指氯化钠,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冬天捞碱”说明冬天碳酸钠的溶解度较(填“小”或“大”);
    (2)、“夏天晒盐”利用的是结晶的方法,当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后,剩余的溶液通常是氯化钠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 3、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以下问题。
    (1)、下列标志中为中国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
    (2)、在水的净化过程中,常利用活性炭的性除去异味;
    (3)、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_(填序号)。
    A、公共场所不用随手关水龙头 B、洗脸水用来浇花,冲厕所等 C、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 4、中秋佳节,人们常言“月圆人团圆,月饼香满园”。
    (1)、月饼中常含有莲蓉馅料,莲蓉富含淀粉,淀粉属于(填“糖类”或者“油脂”)。
    (2)、月饼香气四溢,弥漫整个房间,说明了分子具有的性质。
    (3)、中秋节,小明家利用天然气为燃料烹制月饼,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它的化学式是
  • 5、某实验小组按图1所示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一天后,发现锥形瓶内只有部分固体变为红棕色,天平示数始终不变,停止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棕色固体的主要成分是Fe3O4 B、若将铁粉换成等质量的铁钉,铁钉的锈蚀速率更快 C、该实验过程中,铁单质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可用图2表示 D、反应前瓶内铁粉、水和氧气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红棕色固体的质量
  • 6、科学思维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故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B、分类:纯棉短袖、合成橡胶手套、不锈钢餐具的主要材料均属于合成材料 C、分析: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干燥剂,因为浓硫酸有脱水性 D、推理:向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中加入稀盐酸,产生气泡,可推测样品已变质
  • 7、自制神奇的“天气预报瓶”需要用到硝酸钾KNO3等物质。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30时,可配制成45.8%的硝酸钾饱和溶液 C、6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硝酸钾110g D、3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到60 , 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 8、“夏晒盐,冬捞碱”,是一句自然现象与生产实践相关的俗语,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石灰石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但容易受酸雨的侵蚀 B、生石灰与水反应后生成熟石灰,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夏晒盐,是指将海水通过蒸发结晶等操作获得氯化钠 D、冬捞“碱”,是指通过降温结晶等操作获得碳酸钠,碳酸钠属于碱类物质
  • 9、北宋湿法炼铜家张潜以胆水(硫酸铜溶液)浸铁炼铜,即利用硫酸铜溶液与铁发生化学反应,将铜析出,此法堪称我国冶金和化学史上的一大发明。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铜溶液呈现红色 B、生成物中除了铜,还有硫酸铁 C、铜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 D、湿法炼铜中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
  • 10、下表列出了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其中碱性最强的物质是

    物质

    食醋

    酱油

    雨水

    牛奶

    矿泉水

    肥皂液

    苏打水

    pH

    2~3

    4~5

    约5.6

    6.3~6.6

    6.5~7.5

    9.5~10.5

    10.6~11

    A、食醋 B、雨水 C、矿泉水 D、苏打水
  • 11、已知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 B、A是有机物 C、反应物中A与B的粒子个数比为1:2 D、化学方程式为CH4+2O2__CO2+2H2O
  • 12、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于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飞船采用超宽铝合金薄板,这样做是为了减重需要,铝合金属于
    A、非金属材料 B、金属材料 C、合成材料 D、复合材料
  • 13、空气,这个珍贵的自然资源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以及其他微量气体构成。随着人类工业的不断进步,空气质量问题日益受到全球关注。保护空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下,“双碳”战略应运而生。请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上的氧气孕育了万物,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跃,具有助燃性,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B、为了延长食物的保质期,可以在食物的包装袋中充入氧气 C、在氧气中点燃红磷,能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D、硫粉在空气中点燃后,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且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空气是个宝,人人要保护好。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B、空气中体积含量最多的是氧气 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属于空气污染物 D、空气中的氮气可以作为食品的保护气体
    (3)、引领绿色生活,紧跟“双碳”战略,共筑绿色未来,旨在通过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实现环境保护。下列围绕这个主题,对碳氧化物分析不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减少汽车尾气中CO,NO等有害气体的排放 B、CO2气体可用于灭火,制作碳酸饮料,但会引起酸雨 C、植树造林可以吸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可用于冶炼金属,两者都涉及化学反应 D、工业上可以通过碱吸收二氧化碳的方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 14、下列实验操作不规范的是
    A、检查气密性 B、量筒液体读数 C、点燃酒精灯 D、测溶液的pH
  • 15、酒精,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2H6O , 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餐桌上,火锅的燃料中常常含有酒精;在诊所中,酒精被用作火罐的燃料,同时也是一中重要的医疗物质。请完成下面小题
    (1)、根据其化学式为C2H6O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精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B、酒精属于氧化物 C、酒精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D、酒精中含有碳,氢,氧三个元素
    (2)、下列关于酒精的应用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餐桌上用作火锅燃料 B、诊所中用作火罐的燃料 C、用酒精进行医疗消毒 D、用酒精作为降温剂
    (3)、人们对酒精的有关认识正确是
    A、酒精是乙醇的俗名 B、酒精无毒,可以大量饮用 C、酒精的挥发性强,因此不易燃烧 D、酒精是不可再生能源
  • 16、 实验小组取一定量的稀盐酸于烧杯中,向其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通过数字传感器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和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1)、分析图1的曲线,当反应进行至B点时,溶液呈性;若用酚酞溶液作该反应的指示剂,溶液在C点时呈色。
    (2)、分析图1和图2的曲线,可知该反应属于(填“吸热”或“放热”)反应,D点对应的时间:第s。
    (3)、若烧杯中盛放10g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稀盐酸,计算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17、 氧气在生产、生活和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兴趣小组以“氧气的制备”为主题开展了项目式学习活动。

    I、实验室制氧气

    (1)、用A装置制取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基本反应类型为
    (2)、若要收集一瓶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序号)。

    Ⅱ、工业制氧气

    (3)、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在低温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当液态空气升温时,由于液氮沸点比液氧沸点 , 液氮先汽化,剩下的主要是液氧。
    (4)、利用膜分离法制氧气。如下图所示,利用氧分子的体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氮分子的体积实现分离,从而获得高浓度的氧气。
    (5)、Ⅲ、空间站内的氧气再生空间站内电解H2O产生的O2供航天员呼吸,产生的H2与航天员呼出的CO2通过“萨巴蒂尔反应”系统转化为CH4H2O , 生成的H2O再进行电解,实现O2的再生。示意图如下。

    “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电解水的质量为m1 , “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生成水的质量为m2,m2<m1的原因是。(忽略非反应损耗)
  • 18、 实验小组对Al和CuSO4溶液的反应进行探究。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AlCu,小组同学一致认为Al和CuSO4溶液能够发生反应。
    (2)、小林将铝丝浸入CuSO4溶液一段时间,没有观察到明显现象。结合铝的化学性质分析,原因是
    (3)、小艺对小林的实验操作进行了改进,观察到明显现象。小艺的实验操作是 ,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19、 宋代《开宝本草》中记载了KNO3的制取过程,“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地上有霜”,是KNO3在“冬月”因温度降低,溶解度(域“增大”“减小”或“不变”)而结晶析出。
    (2)、“扫取”时常会混入泥沙,“以水淋汁”是进行溶解,再用的方法除去难溶性杂质。
    (3)、“煎炼”至有晶体析出时,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你认为通过以上制取过程能否得到纯净的KNO3 , 判断并说明理由:
  • 20、 阅读科普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内蒙古的特色饮品奶茶是先用砖茶制成茶汤,后加牛奶再撒少许食盐熬制而成。砖茶中含有30多种酚类物质,总称为茶多酚。茶多酚是决定茶叶色、香、味的重要成分,有降血压、抗衰老等保健功能,易溶于温水,在潮湿的空气中易被氧化。

    为适应快节奏生活,将制作奶茶的原料加工成奶茶粉,深受现代人们的喜爱。某种奶茶粉冲调时,溶解的茶多酚含量随水温的变化如图1所示。冲调后,恒温下测得溶解的茶多酚含量随搁置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

    奶茶有补充营养、改善情绪等功效,但是过度饮用会导致糖分、脂肪等摄入过多,引起肥胖,不利于人体健康。

    (1)、熬制奶茶的原料中富含蛋白质的物质是
    (2)、茶多酚所属的物质类别为(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3)、结合短文,据图1分析,奶茶粉的最佳冲调温度为℃;据图2分析,茶多酚含量随着搁置时间延长逐渐减少,原因可能是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