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KNO3、NH4Cl是制作“天气瓶”常用的物质,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t1℃时,KNO3和 NH4Cl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将60g KNO3放入50g水中,可得到 溶液 C、t2℃时,各取相等质量的KNO3和 NH4Cl,分别加水至恰好完全溶解,所得 溶液的质量大于 NH4Cl溶液的质量 D、将0℃时KNO3的饱和溶液和 NH4Cl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2℃,所得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 NH4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2、化学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某“暖宝宝”的成分时,得到了一份溶质为NaCl、CuCl2、FeCl2的溶液。常温下,取ag该溶液,向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无色滤液M(不饱和)和滤渣N。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滤液 M 的溶质为 NaCl、ZnCl2 B、滤液M的质量一定小于 ag C、滤渣 N中含有钠、铜、铁三种单质 D、向滤渣N 中滴加稀盐酸会有气泡冒出
-
3、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ZnSO4溶液中混有的少量H2SO4
加入过量的锌粉,过滤
B
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少量
加入过量的 溶液,过滤
C
除去 CaO中混有的少量(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D
除去 CuO 中混有的少量铜粉
在氧气中充分加热
A、A B、B C、C D、D -
4、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甲、乙两种物质均为氧化物 C、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2:9
-
5、氯化钙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工业生产的主要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粉碎石灰石是为了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B、反应釜中,通过搅拌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C、反应釜中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过滤除去杂质是利用各组分的沸点不同
-
6、宏观、微观相结合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 )A、“过雨荷花满院香”————荷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石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金刚石————原子种类发生改变 C、盐酸与 NaOH发生中和反应————H+和OH-结合生成H2O D、CO 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
7、化学观念是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C、物质是具有多样性的 D、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增大氧气的浓度能促进可燃物燃烧 B、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氧化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D、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之和为零
-
9、下列常见危险化学品标志中,表示“易于自燃的物质”的是 ( )A、
B、
C、
D、
-
10、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食用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 B、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以促进粮食增产 C、液态氮气可用作制冷剂 D、焙制糕点加入碳酸氢钠使其疏松可口
-
11、如图为同一周期元素的名称、符号和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锂元素和铍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 B、图中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C、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D、图中元素的原子序数从左到右逐渐增大
-
12、2025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冰川保护”。下列有关水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 B、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 C、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D、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
-
1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点燃酒精灯
C、检查气密性
D、过滤黄河水
-
14、加强环境保护,建设美丽泉城。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A、分类投放垃圾 B、增加绿植面积 C、倡导绿色出行 D、随意排放污水
-
15、
某小组开展了“探究催化剂的奥秘”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认识催化剂
(1)催化剂在化工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不加入催化剂,化学反应就无法发生 B. 在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C. 用作催化剂的物质,不可能是其他反应的反应物或生成物 D. 加入催化剂后,生成物的质量会迅速增加 【任务二】探究催化剂:查阅资料知道氧化铜也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于是进行相应探究。称量0.2g氧化铜,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2)填写下表:
步骤①现象
步骤③现象
步骤⑥结果
实验结论
无明显现象
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
氧化铜的质量为________。
氧化铜是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3)步骤⑦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任务三】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分别取10mL5%过氧化氢溶液、1g二氧化锰、1g氧化铜,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倾斜锥形瓶使过氧化氢溶液与催化剂完全接触,测得相同条件下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图2所示。
(4)对比图2中的________点(填字母),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5)请从催化剂的角度解释在实验过程中,上述两个反应虽然反应速率不同,但完全反应后两个装置内压强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
-
16、
宏观到微观是化学学科学习的特点。
如图是几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图中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有________(填微粒符号)。D易________(填“失去”或者“得到”)电子,形成了________(微粒符号)。B、F容易形成化合物其化学式是________。(2)2022年2月27日,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展出。月壤中存在着大量的),已知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 原子核中有2个中子 B. 相对原子质量为3 C. 与镁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 D. 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图中的A 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O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请回答:
___________
(3)变化I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4)变化I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_(填微粒名称)。(5)下列关于变化II是___________。A. 分子的化学性质没有改变 B. 分子变小了 C. 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了 D. 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6)已知每个“●”原子的质量是“○”的m倍,则参加反应的和
的质量比为________。
-
1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分析图中的信息并回答下列问题。(1)、第三周期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的元素符号为。(2)、原子序数为14的元素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氮元素和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氮原子和磷原子的相同。(3)、同周期的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是。(4)、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其中x值为 , 它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
-
18、水是生命之源,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下列是一些净水的方法,其中可使硬水变成软水的是:(填序号)。
①过滤 ②蒸馏 ③沉淀 ④煮沸
(2)、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理论上A试管中产生的气体与B试管中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 该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属于(填“化合”或“分解”)反应。(3)、通过电解水实验,可以知道水是由组成的。(4)、图2是电解水时水分子分解过程示意图。通过对该示意图的分析电解水的反应实质是。 -
19、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b。(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填字母标号)做气体发生装置,还需对装置进行的改进是;写出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发生装置可以选择B或C,装置B与C相比,B的优点是。该方法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若用E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从口(填c或d)进入。(5)、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NH3)。常温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氨气(NH3)极易溶于水。制取并收集氨气(NH3),应该从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
20、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下面是有关氧气性质的探究实验。
(1)实验一: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为 , 化学方程式是。
(2)实验二:铁丝在氧气中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 化学方程式为。集气瓶中水的作用是。
(3)实验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验证产物的方法及预期现象和结论是。
实验四:数字化实验是利用传感器和信息处理终端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相较于传统实验,可以对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并图表化,更利于后期的数据分析。上图乙是利用数字化实验仪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示意图及压强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涉及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5)t1时刻后的一段时间内瓶内气压增大,其原因是;
(6)根据t2时刻的气压值,可以计算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