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木炭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C、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D、二氧化碳是空气主要污染物之一
  • 2、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氧气验满 B、读取液体体积 C、过滤 D、熄灭酒精灯
  • 3、陆地探测四号01星的天线用极细钼单丝进行编织。如图为钼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x为12 B、钼属于非金属元素 C、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D、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2
  • 4、酒精是常用的消毒剂。以下对酒精性质的描述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无色透明 B、能与水互溶 C、易挥发 D、易燃烧
  • 5、某火力发电厂为防止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污染环境,使用石灰石进行烟气脱硫,产生的硫酸钙可用于生产建筑材料。这个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

    2CaCO3+2SO2+O2=2CaSO4+2X_

    (1)、2CaCO3+2SO2+O2=2CaSO4+2X_X的化学式为
    (2)、某火力发电厂每月燃煤产生1280t二氧化硫,如果通过以上反应进行吸收,每月至少需要碳酸钙的质量是多少?
  • 6、经研究发现,在人们喜爱的腌制食品中含有致癌物质N-二甲基亚硝铵【化学式为CH32NNO】,试回答:
    (1)、每个N-二甲基亚硝铵分子共有个原子;
    (2)、N-二甲基亚硝铵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
    (3)、N-二甲基亚硝铵中CHNO元素的质量比为
  • 7、从不同的角度研究物质是化学中常用的研究思路。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对水的组成的认识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

    ①18世纪末,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 , 1733-1804)把“易燃空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出现了液滴。“易燃空气”实际上是

    ②在拉瓦锡的实验中,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制枪管,枪管内壁有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生成,同时得到了“易燃空气”。这一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玻璃管内的气体是与电源负极相连玻璃管内的气体是 , 其化学方程式是 , 该化学反应为(填“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 8、在天然气净化和石油炼制过程中回收硫,不仅能减少空气污染,还能为工业制硫酸提供原料。制硫酸时,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这个式子不仅表明反应物是 , 生成物是 , 反应条件是 , 而且表示参与反应的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例关系,即在点燃条件下,每份质量的硫与份质量的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份质量的二氧化硫。
  • 9、氯化钙的化学式是KMnO4中K和O的化合价分别为+1价、-2价,则Mn的化合价为;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 10、逐梦航天,建设航天强国,中国九天云外揽月回。月球上有一种富含钛元素的月海玄武岩,如图是钛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

    (1)、钛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图2中的X的值为
    (2)、A、B、C、D四种粒子中,共属于种元素,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填字母编号)。
    (3)、由B、D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11、分析下列做法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或原因(假定实验中其他操作均正确)。
    (1)、某同学用50mL量筒量取20mL液体。若该同学俯视刻度线读数,实际体积(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0mL
    (2)、用二氧化锰和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所用二氧化锰的量偏多,制得氧气的质量(填“偏大”“不变”“偏小”)。
    (3)、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瓶内没有留水或一层细沙,后果是
  • 12、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制作的野外生存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A、该装置的净化原理为过滤 B、太阳在整个净化过程中只提供了照明条件 C、该过程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D、净化过程中水分子分解成原子后重新组合
  • 13、没食子酸(C7H6O5)又称五倍子酸,可从五倍子等植物中获得,并用于制药。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氧化物 B、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9.4% 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 14、化学变化的特征是
    A、有新物质生成 B、生成气体 C、生成沉淀 D、发光发热
  • 15、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都正确的是
    A、CO2:二氧化碳由1个碳元素和2个氧元素组成 B、Cl2:氯气 C、Na1+:表示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 D、H2SO4:1个硫酸分子由1个氢分子、1个硫原子和4个氧原子构成
  • 16、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容器中涌出的柱状泡沫被形象地称为“大象牙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产生的泡沫不能用于灭火 B、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C、没有催化剂,过氧化氢不会分解 D、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 17、中国劳动人民早在南宋时期就利用“镁粉”制作照明弹。镁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镁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 B、镁属于金属元素 C、镁的原子序数是12 D、镁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
  • 18、下列物质中含有相同原子团(根)的一组是
    A、NH42SO4CuSO4 B、Na2CO3NaOH C、Fe2O3FeCl3 D、KNO3K2MnO4
  • 19、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同时产生大量白雾 D、向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
  • 20、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上一页 105 106 107 108 10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