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某学生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使用较浓的盐酸跟足量的碳酸钠固体反应,并将所生成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开始一段时间内未发现石灰水变浑浊,原因是;将生成的气体用少量水洗后再通入新制的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但很快又变澄清,浑浊现象消失的原因可能是.
-
2、实验室现有氯酸钾、稀盐酸、二氧化锰、大理石、火柴、药匙、镊子及以下仪器:(1)、若补充仪器和(填名称),并利用上述部分仪器和药品可制取一种气体,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制取该气体时,需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仪器.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容器外壁,使容器内温度 , 压强变 , 观察到水中导管口有时,说明装置不漏气.(2)、若要制备并检验二氧化碳,需补充一种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俗称有.
①请连接 A、B,并将装置图补充完整;
②B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碳酸氢钠片是一种常用药,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因为人体的胃液中含有盐酸.已知: 为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1)、小科认为,要测定药片中碳酸氢钠的含量,实验中需要采集两个数据:一是测出碳酸氢钠片样品的质量;二是根据碳酸氢钠与盐酸的反应原理,通过实验测出反应生成的质量.(2)、小科按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来采集实验数据.同学们认为,测得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会偏大,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3)、为减小实验误差,小科又设计了如图乙的实验方案,取药片和足量的稀盐酸进行了三次实验,采集的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1
2
3
碳酸氢钠片样品质量/克
3.0
3.0
3.0
反应前总质量/克
193.8
194.6
193.6
反应后总质量/克
192.6
193.6
192.5
二氧化碳质量/克
请计算药片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
-
4、一种新型“人造树叶”可吸收二氧化碳并转化为乙醇(C2H5OH)燃料,化学方程式为:研究显示,一升“人造树叶”每天可从空气中吸收968g CO2.(1)、一升“人造树叶”工作一天可得到乙醇的质量是多少?(2)、若每天一棵树平均可吸收48.4g CO2 , 则一升“人造树叶”吸收的 CO2相当于棵树吸收的 CO2.
-
5、某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2.5g该样品与0.5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该混合物t1时间后(假设杂质不参加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重复以上操作,依次称得加热t2、t3、t4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记录数据如下表:
加热时间
t1
t2
t3
t4
剩余固体质量(g)
2.12
2.08
2.04
2.04
(1)、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加热 t3时间后氯酸钾是否已经完全反应?(填“是”或“否”).(3)、求完全反应后产生氧气的质量.(4)、求该样品中氯酸钾的纯度. -
6、某学习小组同学用图中试剂瓶里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取该溶液17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充分反应.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1)、小明根据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氧气的质量,其计算式为:
生成氧气的质量=17g×5%××
老师指出小明的计算是错误的,你认为错误的原因是____(填字母序号).
A、过氧化氢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有误 B、过氧化氢中的氧元素没有全部转移到氧气中(2)、请你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所制取的氧气质量. -
7、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 NaCl,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g全部溶解于 150g水中,再逐滴加入160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提示:相关反应为 +CO2↑).
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
(1)、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g.(2)、反应完成后,将溶液蒸发冷却干燥,称量所得固体的质量. -
8、碳酸氢钠用于焙制糕点,在 270℃时分解:现取 NaHCO316.8g,在敞口容器中加热到质量不再改变.计算容器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9、金属锌既可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也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将等质量的锌粉分别置放于盛有足量的等质量分数、等质量的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充分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 ).
A、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的多 B、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多 C、与两种酸反应产生的一样多 D、不能比较 -
10、8.4g 金属M跟足量稀H2SO4 反应,生成MSO4和0.3g H2 , 则 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65 B、56 C、40 D、24
-
11、完全电解水 ag,得到氢气10mL,同时可得到氧气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 ).A、ag,10mL B、ag,5mL C、ag,5mL D、ag,5mL
-
12、要制取0.6克的氧气,需要加热分解高锰酸钾的质量约为( ).A、4g B、5g C、6g D、7g
-
13、相同温度、相同压强下,气体的分子数之比等于气体的体积之比.现有 H2和CO的混合气体40mL,完全燃烧时,共消耗相同条件下的氧气20mL,则原混合气体中 H2和CO的体积比为( ).A、1:1 B、2:1 C、3:1 D、任意比
-
14、葡萄糖(C6H12O6)、乙酸(CH3COOH)和尿素[CO(NH2)2]组成的混合物240g,在一定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是( ).A、48g B、72g C、144g D、无法计算
-
15、在 A+3B═2C+3D的反应中,14克A完全反应生成44克C和18克D,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 B、32 C、64 D、96
-
16、某研究学习小组欲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采用的方法如下:取该石灰石样品20g,把8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实验过程所得数据如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二氧化硅等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稀盐酸反应).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实验次数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剩余固体的质量/g
1
20
15
2
20
10
3
20
6.8
4
20
n
(1)、表中 n 的数值为.(2)、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3)、求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17、在一定条件下,置于密闭容器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充分反应后,再冷却至常温,此时密闭容器中有气态物质且属于纯净物的是( ).A、质量比为1:8的H2和O2 B、质量比为3:9的C和O2 C、质量比为1:4的CH4和O2 D、质量比为7:2的 CO和O2
-
18、在一个烧杯中放有2.4g镁,向其中加 100g 19.6%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硫酸有剩余,再向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镁和碳酸镁的混合物7.1g,恰好完全反应,最终得到硫酸镁的质量为( ).A、12g B、18g C、24g D、36g
-
19、张玉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瓶敞口放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他认为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了,需要重新测定溶质的质量分数并更换试剂瓶的标签.他做了如下实验:称量该溶液 34.0g倒入烧杯中,然后向其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至不再放出气体后,再称量烧杯中混合物的质量,称量结果是33.7g.(1)、该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的理由是.(2)、若二氧化锰的质量为0.5g,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为g.(3)、计算该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20、充分加热12.25g KClO3(含杂质,且杂质受热不分解)和0.25g MnO2的混合物后,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10g,求该KClO3样品中 KClO3的纯度(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