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A、六月茉莉花飘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液态水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升高温度,分子体积变大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碳和硫元素的化学性质不同——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
2、如图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过程。最终在F处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
3、下列图示的错误操作与“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A、
试管破裂
B、
标签受损
C、
会导致水质污染
D、
不会引起中毒
-
4、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A、水 B、二氧化硫 C、过氧化氢 D、液态氧气
-
5、2024年4月23日是第29个世界读书日,让我们以书为伴,以梦为马,享受阅读,润泽心灵!“书香”中含有多种成分,随着时间推移,书中会释放出越来越多的糖醛 , 测定它的含量可以检测书籍年代。【写出(2)-(5)计算的过程】(1)、糖醛中含有种元素;(2)、糖醛的相对分子质量;(3)、糖醛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结果化为最简比);(4)、糖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5)、150g糖醛中碳元素的质量(结果精确到0.1g)。
-
6、小明同学欲通过化学实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确定以“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为研究对象,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1)、根据实验目的,小明应该测量的数据是(填“只有反应前”“只有反应后”“反应前、后”之一)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锥形瓶、气球和药品)的质量。(2)、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如图方式放好仪器,使天平平衡,记录称量数据。
②将碳酸钠粉末全部倒入锥形瓶中,观察到锥形瓶中液体里出现的现象之一是。
③当反应结束时,气球已经完全鼓起,小明发现天平的指针已经向右偏了。小明又重新称量,记录了数据。
他感到困惑:其他操作均正常,实验现象与数据为何与预测结果不符?
请你思考:

①你认为此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填“遵守”或“不遵守”);
②你认为出现该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最应该是下列各项中的(填序号)。
A.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变少
B.该反应生成物的总质量小于反应物的总质量
C.空气的浮力作用干扰了实验结果
D.生成气体的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
7、
特定人群、环境对氧气的需求不同。如何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呢?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展了下列活动。
【界定任务】
(1)小英同学认为,首先了解制作简易供氧器的供氧原理,再确定制取装置。根据反应物的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根据氧气的和溶解性等确定收集装置。
【建构模型】
老师提供了以下实验装置,同学们选择装置用过氧化氢分解和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获得氧气。

(2)仪器a的名称:;仪器b的名称:;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
【模仿改造】
化学制氧机(原理图见图1)利用过碳酸钠白色固体、二氧化锰黑色粉末产生氧气。过碳酸钠加水溶解会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用该制氧机制氧时,在反应仓中加入适量水,再先后加入过碳酸钠和二氧化锰,反应仓内有黑色粉末翻腾,变得浑浊,仓壁变得温热,过滤仓底部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

(4)加湿过滤仓不仅可以过滤杂质,利用氧气溶于水的性质,使氧气变得湿润;
(5)验证加湿过滤仓导出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将放在导管口,观察现象;
(6)选择制作简易供氧器的反应原理时,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填序号)。
A.原料是否价廉易得
B.所制气体的性质
C.反应速率是否适中
D.制得气体是否纯净
E.是否安全、环保
F.实验条件是否易于控制
【评价反思】
展示环节,小英同学所在小组制作的简易供氧器(如图2)得到了大家的好评,并提出如下修改意见:在导管出口处加装一个带有调气阀的鼻氧管,以提高适用性。
-
8、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下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硝酸铵的工业流程(流程中涉及物质均已列出)。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氮气还可以用作保护气,其原因是;(2)、写出硝酸铵中含有的阳离子的符号;(3)、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填序号);(4)、写出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9、以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的有效途径。小明同学在学完第二单元后,对氧气的相关问题,以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氧气是空气的主要成分之一,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氧气约为;(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个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名称);(3)、写出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硫粉燃烧实验中,要预先在集气瓶中放一些水的作用是;(4)、氧气能支持燃烧,其浓度越大,可燃物燃烧越;(5)、除用于医疗急救外,氧气还常用于(写一条即可)。 -
10、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

(1)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2)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化 学变化的是 , 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 (填粒子名称)。
-
11、某校实践小组开展了有关“水的净化和水的组成”的项目式学习活动。

(1)、搅拌后,要进行操作Ⅱ的名称是;(2)、操作Ⅲ中玻璃棒的作用是;若要除去臭味,可在液体M加入吸附;(3)、用实验1净化后的水通过实验2制取蒸馏水,蒸馏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不同将物质分离;(4)、实验3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该实验可用来探究水的组成的理论依据是。 -
12、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日常生活、生产以及社会发展中,往往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可以用于航标灯、霓虹灯的空气成分是;(2)、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从分子的角度来解释是因为;(3)、厨房用的低钠盐中的“钠”是指(填“原子”“离子”“元素”);(4)、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的原因是。
-
1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氢分子;(2)、3个碳酸根离子;(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4)、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为+2;(5)、硫酸钠。
-
14、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D、红磷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
15、一定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了某一化学反应,涉及的物质为甲、乙、丙、丁,如图为各物质在反应前和反应后某时刻的质量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值是31 B、丙一定是催化剂 C、丁一定属于单质 D、反应中消耗甲和乙的质量比为13∶16 -
16、运用推理、归纳、类比、对比的方法得出下列结论,其中合理的是A、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B、水和过氧化氢的组成元素相同,则两者的化学性质相同 C、同温下分解过氧化氢,加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快,说明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 D、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
17、蓝莓中含有的花青素(化学式为)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花青素分子中共有32个原子 B、花青素中碳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5:2 C、花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花青素属于混合物
-
18、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使用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砷、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砷化镓的化学式为GaAs B、砷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四周期 C、镓的中子数为31 D、镓属于金属元素 -
19、“宏观-微观-符号”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独有的思维方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Ne:表示氖气 B、:表示3个氧原子 C、2CO表示2个二氧化碳分子 D、:表示3个铁离子
-
20、化学观念是化学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发生了改变 C、化学反应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物质性质决定其用途,物质用途体现其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