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基本的化学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是初中化学核心知识之一,结合以下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图1中的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若装置F中装满水,为了收集体积氧气,气体应从(选填“b”或“c”)导管通入。
    (4)、登山运动员登山时常用氢化钙作为供氢剂,用来提供能源。某兴趣小组同学用氢化钙(CaH2)这种固态储氢物质制取氢气,氢化钙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释放出氢气,请从图1中选出利用该原理制取较纯净氢气的装置为(从A-E中选择)。
    (5)、图2是学生制作的简易供氧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供氧使用时,左瓶中可放置的药品是

    A.高锰酸钾             B.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C.碳酸钠和稀盐酸             D.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②简易供氧器的右瓶中需加入适量的水,水的作用是

  • 2、

    从定性到定量的角度研究化学,是物质属性的精细化表征的方法。

    Ⅰ.从定性的角度研究: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汽油的元素组成(夹持仪器已略)。

    (1)实验中,要使汽油燃烧生成的气体能通过漏斗被吸入试管中,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2)观察到漏斗内壁出现水滴,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以上现象可推测出汽油中(填“一定”或“可能”或“一定下”)含有氧元素。

    Ⅱ.从定量的角度研究: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天平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上述三个实验装置中,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4)写出A实验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氧化镁,若反应后称量发现固体的质量减轻,请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

  • 3、工业上以空气、煤等为原料经过一定步骤合成化学肥料——尿素。

    (1)、分离液态空气法:氧气沸点是-183℃,氮气沸点是-196℃,则先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的气体是
    (2)、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氧气、二氧化碳等通过高分子膜,氮气滞留成为产品输出。则分子渗透速率:氮气氧气(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500℃时,氮气与氢气在加压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请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其基本反应类型是
  • 4、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1)、“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钻石是非常昂贵的装饰品,它可以代代相传的原因是
    (2)、高铁列车依靠车顶的受电弓滑板与接触网持续摩擦获取电力,从而维持高速运行。石墨可用于制造高铁列车的受电弓滑板这一应用与石墨的下列性质有关的是______(填字母)。
    A、密度大 B、滑腻性 C、耐高温 D、导电性
    (3)、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如图为人工合成淀粉过程第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

    ②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填写“改变”“不变”)。

  • 5、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碳酸根离子
    (2)、“高压氖灯”中的稀有气体
    (3)、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
    (4)、标出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 6、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夏季在校园里闻到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压强增大,气体分子变小 C、氧气和臭氧(O3)性质不完全相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 7、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分解反应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所以氧化反应也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碳-12、碳-13、碳-14都是碳元素的原子,所以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 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分子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 8、称取21.6g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0.0g。试计算:
    (1)、高锰酸钾中锰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最简比)。
    (2)、生成氧气g。
    (3)、求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锰酸钾的质量?(请写出具体步骤)
  • 9、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某兴趣小组对“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进行探究,实验方案如下:

    【分析交流】

    (1)方案Ⅰ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

    (2)下列有关方案Ⅰ的说法正确的有___________(填字母)。

    A. 实验过程中气球先变大后变小B. 红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
    C. 玻璃导管可以用玻璃棒代替D. 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红磷燃烧放热,使锥形瓶炸裂

    (3)方案Ⅱ中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两个方案反应前后天平均保持平衡,说明上述两个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查阅资料】

    CuSO4是易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粉末

    CuSO4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溶液

    CuSO4溶液和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铜溶液

    【实验探究】CuSO4可以作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4)若实验中用15%H2O2溶液,反应会非常剧烈。为了让反应不至于过快,控制反应速率,在添加液体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5)要证明CuSO4H2O2分解具有催化作用,除需证明CuSO4能改变H2O2分解的速率外,还需证明CuSO4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________不变。

  • 10、如图A~E是初中课本中出现的几个实验装置。

    (1)、仪器a常用(填“内焰”“外焰”或“焰心”)加热。
    (2)、装置B中液体从(填仪器名称)添加,若要从反应后的剩余物中分离得到MnO2 , 可采用的方法为:
    (3)、实验室中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要收集一瓶氧气用于铁丝燃烧,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为(填字母)。
    (4)、小刚认为下图装置“万能瓶”也可以用来收集H2 , 此时氢气从a管进b管出,请在下图括号中标出字母a和b

  • 1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过程示意图如下,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填字母)。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氧化反应

    (2)、该变化中,发生变化的微粒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过氧化氢分子 B、氢原子和氧原子 C、氧气
    (3)、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填“分子”或“原子”)。
    (4)、为使图示完整准确,应在丙中补充___________(填字母)。
    A、 B、
  • 12、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通过亲手做实验最终制成蒸馏水,如图所示:

    (1)、操作③的名称是
    (2)、操作②用到的试剂是
    (3)、另一兴趣小组通过电解水探究水的组成,装置如图所示:

    ①切断电源,用燃着的木条分别检验两个玻璃管中的气体,观察到(填“A”或“B”)中气体产生淡蓝色火焰。

    ②某新能源汽车以氢气为燃料,使用1kg氢气平均可行驶150km。若通过电解水产生氢气,72kg水分解产生的氢气理论上可供这辆汽车行驶km。

  • 13、被用于卫星的精准计时的有:氢和锶等材料制的原子钟,精准度极高。图1是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以及锶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A、B、C三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1)、C图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氯元素位于第周期。
    (2)、最外层电子小于4个电子的,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电子变为阳离子。如:锶原子,其离子符号为
    (3)、图2中A、B、C三种微粒中与锶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 14、请将下列物质①二氧化硫   ②糖水   ③冰水混合物   ④铜   ⑤高锰酸钾   ⑥空气   ⑦液氧。按照要求分类(填序号):
    (1)、混合物:
    (2)、单质:
    (3)、化合物:
    (4)、氧化物:
  • 15、用化学符号表示或写出符号的意义:
    (1)、a个镁原子
    (2)、5个钠离子
    (3)、3个水分子
    (4)、硫酸根离子
  • 16、下列图像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红磷在盛有一定量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至熄灭

    B.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C.等质量、浓度的双氧水在有无催化剂下反应

    D.水通电一段时间

    A、A B、B C、C D、D
  • 17、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分解反应的生成物有多种,所以有多种物质生成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B、离子是带电的粒子,则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原子不带电,故由原子构成的分子也不带电 D、原子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所以原子一定有中子
  • 18、水果中含有柠檬酸C6H8O7 , 可促进消化。下列有关柠檬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2g B、一个柠檬酸分子中含有4个H2 C、柠檬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柠檬酸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
  • 19、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浓氨水要密封保存,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银温度计测体温时水银柱升高,是因为受热后汞原子间隔增大 C、液氧和氧气的化学性质相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都是氧分子 D、气体受热膨胀,温度升高,分子自身体积增大
  • 20、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上一页 809 810 811 812 8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