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计划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CO2的资源化利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如图是CO2转化为甲醇CH3OH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参加反应的CO2H2的分子个数比为1:3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 C、图中共涉及到3种化合物 D、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 2、冬季是流感病毒肆虐的季节,“达菲”对抗流感病毒有很好的疗效,“达菲”的主要成分为莽草酸C7H10O5 , 下列有关莽草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莽草酸是由碳、氢、氧原子构成的 B、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0:5 C、莽草酸分子由三种元素组成 D、莽草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3、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碳单质的化学性质都相似 B、石墨、金刚石和C60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 C、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黑色固体 D、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 4、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氧气用于炼钢——可燃性 B、石墨用于受电弓滑板——导电性 C、食品包装中充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D、金刚石用于裁玻璃——硬度大
  • 5、“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对诗中景色变化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春天花香四溢——分子可以再分 B、夏天凉风习习——分子体积膨胀 C、秋天云开雾散——分子间隔变大 D、冬天白雪皑皑——分子停止运动
  • 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C、木炭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D、铁丝插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剧烈燃烧
  • 7、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 B、蜡烛燃烧 C、修剪花枝 D、烹饪美食
  • 8、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种过程,其中不正确的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B、某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 C、向一定量的硫酸钠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Ba(OH)2溶液 D、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不断滴加碳酸钠溶液
  • 9、二氧化锰因应用广泛而备受关注,研究小组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通过焙烧MnCO3制取MnO2 , 剩余固体的质量和成分随温度的变化如“图2”所示。据此回答有关问题:

    (1)、制备MnO2应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
    (2)、加热到:300600时,锰的氧化物会分解产生一种常见气体,这种气体的化学式为
    (3)、请计算焙烧46.0gMnCO3理论上可制得MnO2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已知:生成MnO2的化学方程式为2MnCO3+O2Δ__2MnO2+2CO2)
    (4)、如果反应温度达到900时,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
  • 10、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全球首套捕集二氧化碳合成甲醇CH3OH的装置,甲醇作为燃料具有安全高效、清洁、可再生的优点。CO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CH3OH的工艺流程图,如图1所示:

    查阅资料:甲醇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易溶于水,熔点97.8 , 沸点64.7

    (1)、操作1的名称是 , 若在实验室进行该操作,玻璃棒起到作用。
    (2)、铁和水蒸气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H2Fe3O4 , 该反应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 , 化学反应前后氢元素化合价(填“升高”或“不变”或“降低”)
    (3)、CO2合成CH3OH反应为:CO2+3H2__CH3OH+H2O , 使用H2需过量,原因是
    (4)、操作2能够将甲醇与水分离,是利用CH3OHH2O不同将他们分离。
    (5)、该流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意义在于
    (6)、流程中的铁粉能转化为多种铁的化合物,如图2为铁元素的价类转化二维图

    Ⅰ.b点对应物质的化学式为

    Ⅱ.利用一氧化碳使c转化为a,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写名称)。

  • 11、

    随着我国“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城市垃圾的处理成为了一项重要工程。某校实践小组的同学们对垃圾的处理展开了项目化学习。

    任务一:垃圾处理的方法:

    (1)下列物质属于可回收垃圾的是(填字母)。

    a.过期药品       b.果皮       c.废弃易拉罐       d.废旧电池

    任务二:探究垃圾焚化产生的气体成分

    某垃圾焚化产生的气体可能是SO2COCO2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ⅰ.SO2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ⅱ.紫红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与SO2反应而褪色,常用于除去SO2

    ⅲ.CO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

    【进行实验】

    (2)分别做以下三个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将待测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

    红色褪去气

    体中含有

    2

    将待测气体通入放有③的集气瓶中

    试纸变蓝色

    气体中含有CO

    3

    将待测气体先通过图1装置后,再通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

    体中含有CO2

    【实验反思】

    (3)实验3中,涉及检验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 检验CO2前先将气体从(填“a”或“b”)端通入图1装置,其作用是

    (4)小组同学利用数字传感器测得焚化垃圾产生的气体中CO体积分数变化如图2所示,t1~t2时间段内CO体积分数升高的原因是

    任务三:垃圾回收的宣传活动

    (5)实践小组在文明小区进行了主题宣传活动,请帮他们设计一条宣传语:⑨

  • 12、

    Ⅰ:O2的制取及性质:

    (1)仪器a的名称是

    (2)组装一套能控制O2产生速率的发生装置,需用到图1中的仪器是(填字母),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收集一瓶O2并进行性质探究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

    细铁丝燃烧时,(填字母),生成黑色固体a.产生大量的白烟b.发出耀眼的白光c.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O2具有氧化性

    从安全角度分析,水的作用是

    Ⅱ.跨学科实践活动:设计鱼类运输供氧箱

    任务1:选供氧剂

    (4)查阅资料:过氧化钙、CaO2过氧化钠Na2O2都能与H2O反应生成O2 , 等质量的两种固体与足量水作用生成氧气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小组讨论后认为选择CaO2更好,理由是(写1条)。

    任务2:设计装置

    (5)为保证不同鱼类在运输中的存活率,需要监测水中溶氧量和温度。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设计了如图3的鱼类运输供氧箱,其中微孔输氧棒的作用是。利用该装置持续供氧5分钟,数据记录如图4所示,可得出水中溶氧量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为

  • 13、臭氧O3主要分布在臭氧层中,能吸收太阳光中绝大部分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伤害。常温下,臭氧为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具有强氧化性,在水中能有效杀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制取臭氧的方法大致有紫外线法、电晕法和电解法。紫外线法为通过紫外线使空气中的氧分子电离,产生臭氧。该方法制取臭氧效率低,且对人体有一定伤害,因此应用较少。电晕法的原理如图1所示。电解法原理如图2所示,以水为原料,通过低压电解的方式获得臭氧。

    使用打印机或复印机数量较多的场所容易产生高浓度的臭氧。长期暴露在臭氧超标的空气中会造成咽喉肿痛、神经

    依据上文,回答下列

    (1)、写出一条臭氧的化学性质
    (2)、限制紫外线法大规模制取臭氧的原因是
    (3)、图1中,利用O2制取O3属于(“物理”或“化学”)变化;图2中,电极a应连接电源的极。
    (4)、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

    a.臭氧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b.臭氧可用于污水的处理

    c.打印机使用频繁的场所要多开窗通风

    d.长期处于臭氧浓度过高的环境中容易损害人体健康

    (5)、O2O3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⑥
  • 14、银朱(HgS)是古代作画的红色颜料,有色泽鲜艳、久不褪色的特点,其制备过程如图所示。轻粉(氯化亚汞,化学式为Hg2Cl2)早在宋代就已入药,是一种微溶于水的白色粉末,易升华,光照易分解。

    (1)、水银属于①(填“金属”或“非金属”)单质。
    (2)、“研磨”时,水银与石亭脂充分反应生成银朱,化学方程式为② , 该反应属于③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轻粉中汞元素的化合价是④ , 制备轻粉的反应为Hg2SO4+2NaClΔ__Hg2Cl2+X , 则X的化学式为⑤
    (4)、下列属于轻粉化学性质的是⑥(填字母)。

    a.白色粉末       b.微溶于水       c.易升华       d.光照易分解

  • 15、利用传感器采集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过程中O2CO2体积分数的变化,以探究蜡烛熄灭的原因。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过程中采集到的数据如图乙所示,以下分析不合理的是

    A、图乙中的数据可以说明空气中O2的含量高于CO2 B、蜡烛燃烧初期,O2的体积分数下降后又升高可能是燃烧放热引起的变化 C、蜡烛熄灭的原因可能是燃烧过程中消耗O2并产生一定浓度的CO2 D、燃着的蜡烛能在浓度为14%O26%CO280%N2的混合气体中保持燃烧
  • 16、同学们设计的下列实验方案(夹持装置已略去),能达到目的的是

    目的

    A.检验蜡烛燃烧是否生成水

    B.探究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

    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D.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方案

    A、A B、B C、C D、D
  • 17、物质的检验、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化学实验技能。下列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氧气是否集满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B

    除去CO2少量的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C

    鉴别CO2N2

    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D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取样,分别加入二氧化锰,观察现象

    A、A B、B C、C D、D
  • 18、“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下列劳动实践与化学知识没有直接关联的是

    选项

    生活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厨余垃圾自制花肥

    厨余垃圾发生缓慢氧化

    B

    用电吹风热风挡吹干湿衣服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

    用氮气制作氮肥

    氮气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化学反应

    D

    用铅笔芯制作电极

    石墨质软

    A、A B、B C、C D、D
  • 19、2023年7月12日朱雀二号成功发射,它是全球首枚以液氧液态甲烷CH4为推进剂的运载火箭。请结合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液态甲烷”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化合物 B、由5个原子构成 C、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D、碳、氢元素质量比为3:1
    (2)、液态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甲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B、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C、a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4 D、反应生成c、d的质量比为22:9
    (3)、锗是火箭上重要半导体材料,锗元素相关信息见图乙,下列有关锗元素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x=18 B、属于金属元素 C、锗的中子数为32 D、锗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2.64
  • 2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入块状大理石 B、读取液体体积 C、连接胶塞管 D、检查装置气密性
上一页 811 812 813 814 8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