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2)、利用装置B制取氧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实验时,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3)、下面是利用装置E收集气体的操作,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填序号)。
①待集气瓶内充满气体后,盖上玻璃片再移出水槽
②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③将集气瓶注满水,用玻璃片盖上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择的药品是;欲使用装置F用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填“b”或“c”)端通入。(5)、已知氨气(NH3)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小,极易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备氨气。请你从图A—F中选出制备一瓶氨气所需要的装置组合:。 -
2、金属锌在冶金、化学电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以闪锌矿(主要含ZnS,还含有SiO2和少量FeS、CdS、PbS等杂质)为原料制备金属锌的流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①SiO2不溶于水且不与硫酸反应;②常温下PbSO4难溶于水和稀硫酸。
(1)、“焙烧”过程中金属硫化物转化成金属氧化物。焙烧尾气必须进行净化处理的原因是。(2)、“溶浸”产生的滤渣主要成分除SiO2外还有。(3)、“氧化除杂”的主要反应为:4FeSO4+4ZnO+O2+xH2O═yFe(OH)3+zZnSO4 , 则x、y、z依次是。(4)、“还原除杂”利用锌粉与CdSO4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5)、“电解”过程的反应为2ZnSO4+2H2O2Zn+O2↑+2H2SO4 , 则电解得到的溶液可返回(填“焙烧”“溶浸”“氧化除杂”或“还原除杂”)工序继续使用。 -
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部分元素的信息。请根据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写出丙元素的元素符号:。(2)、氟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3)、画出氮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4)、乙和丙元素位于同一周期是因为它们都具有相同的。
-
4、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近一半存留在大气层,其他被陆地和海洋吸收。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所示。
其中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所示。
依据文章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燃料燃烧(填“吸收”或“释放”)CO2。(2)、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效应增强。(3)、过量的二氧化碳进入海洋,使海洋酸化。海洋吸收的二氧化碳越多,海水pH越(填“大”或“小”)。(4)、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5)、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 -
5、能源与材料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1)、我国氢能汽车采用了第四代以氢气为燃料的电池技术。氢气作为理想能源前景广阔,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氢能源的优点是(答出一点即可)。(2)、中国空间站舱外宇航服的最外层使用了玻璃纤维和一种叫“特氟隆”的合成纤维,足以抵御像枪弹一般的微陨石的袭击,它具有的特性是(合理即可)(3)、某同学在探究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向铝粉和锌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质量的Mg(NO3)2和AgNO3混合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可得到滤渣和滤液。若滤渣中含有三种金属,则此时滤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
6、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许多化学物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字母序号)。
A.水银B.酒精C.葡萄糖D.不锈钢E.氧气
(1)用于医疗急救的气体是;
(2)用来制作手术刀的是;
(3)体温计中的物质是;
(4)用来杀菌消毒的是;
(5)可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的是。
-
7、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将5ga加入到2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25ga的饱和溶液 B、t2℃时将M点的a溶液转变为N点的a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C、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t2℃时,分别将a、b、c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相同质量的水,a析出固体的质量最大
-
8、推理和归纳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则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一定呈酸性 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则纯净物一定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有机化合物中都含碳元素,因此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化合物
-
9、下列各组物质在水中能大量共存且溶液为无色的是A、HCl、NaNO3、K2SO4、NH4Cl B、NH4Cl、Na2SO4、KNO3、CuSO4 C、MgSO4、KCl、NaOH、Na2SO4 D、Na2SO4、HCl、Ba(NO3)2、NaHCO3
-
10、“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请结合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丙是一种氧化物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该反应所属类型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D、参加反应的物质甲与物质乙的分子个数比为5:4
-
11、某校化学小组利用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时,利用传感器测得烧杯中的溶液pH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c点所示溶液呈碱性 B、由c点到d点的变化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增加 C、图中a点所示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SO4和H2SO4 D、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硫酸的烧杯中
-
12、每年11月9日是全国消防日。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A、易燃物和易爆物应单独保存 B、用水灭火是为了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将煤块磨成煤粉可提高煤的燃烧利用率 D、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
13、规范操作是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读液体体积
B、溶解粗盐
C、取用大理石
D、过滤
-
14、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环境友好的化工原料,工农业生产中用作漂白剂、种子消毒剂及鱼类运输时的制氧剂等。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某养殖场把14.4 kg过氧化钙加入鱼塘中完全反应。请计算:(1)、过氧化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0.1%)。(2)、生成氧气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15、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气体制备装置。(1)、写出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b。(2)、下列对各装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①用B装置进行实验时不需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置C可用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③用D装置收集CO2时,可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CO2收集满
④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必须在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才能收集
(3)、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应选择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可用E装置收集氧气,原因是;用F装置探究氧气性质时,发现铁丝剧烈燃烧,由此得出氧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16、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B、C、D为单质,C为钢铁的主要成分。试回答:(1)、A、D的化学式是:A.;D.。(2)、请写出C→B、和C+D→E的化学方程式:
C→B :。
C+D→E :。
-
17、请根据下列信息回答有关问题:(1)、图1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2)、图2中A元素的原子容易电子。(3)、图2中B、C属于同种元素,是因为相同。(4)、图2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时,则表示该粒子的符号为。(5)、图2中最外层达到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
-
18、“见微知著”是化学思维方法。(1)、从宏观知微观。
①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溶液体积小于100mL,微观解释为;
②一个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说明。
(2)、从微观知宏观。①微粒A最外层电子数是;
②微粒A、B、C、D、E中,对应单质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 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和;
-
19、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1)、下列叙述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属于用途的是。
①稀有气体用于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②酒精挥发③燃放烟花
④蜡炬成灰⑤铁丝是银白色固体⑥木炭可燃
(2)、下图发生的变化是 , 放热的变化是化学变化。(3)、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20、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A、液氮 蒸馏水 B、稀有气体 硬水 C、氧气 氯化钠 D、高锰酸钾 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