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推理必须科学、严谨。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两者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离子是一种带电的粒子,所以凡是带电的粒子都是离子 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属于同一种元素 D、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都是分子、原子
-
2、镓(Ga)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和镓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镓属于非金属元素 B、镓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72g C、镓原子的质子数为31 D、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
3、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黑球和白球分别表示相中不同的原子,那么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A、
B、
C、
D、
-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
用滴管取液体 B、
点燃酒精灯 C、
检查装置气密性 D、
塞紧橡胶塞
-
5、为了实现碳中和,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A、禁止使用煤、石油等化石能源 B、鼓励拼车或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C、推广垃圾分类处理,加强资源回收利用 D、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捕集或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碳
-
6、运载火箭在升空过程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 B、火箭点火 C、隔热材料熔化 D、整流罩脱落
-
7、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依据教材实验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装置设计】甲、乙、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如图所示装置:
【讨论与探究】
(1)甲组是铜与氧气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实验时会把上端系有小气球的玻璃导管插入单孔橡胶塞,并用橡胶塞塞紧锥形瓶口,装置中小气球的作用是 , 锥形瓶中反应的现象是。
(2)请根据乙组和丙组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并按要求完成乙组和丙组实验。
①乙组实验结束后可观察到天平(填“平衡”或“不平衡”);此反应(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丙组通过测定过氧化氢溶液分解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该反应中二氧化锰起作用。
【实验结论】
(3)通过甲,丙实验探究,你得到的结论是。
【反思与交流】
(4)通过甲,乙、丙小组实验的探究,你得到的启示是。
-
8、某科技小组用铁屑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备硫酸亚铁晶体,其流程如下:(1)、打磨过的铁丝也会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其实验现象是。(2)、步骤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操作Ⅰ的名称是 ,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9、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以上变化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3)、该反应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填“分子”或“原子”)。(4)、反应后生成的物质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10、如图是硫粉、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两个实验的集气瓶底部都有少量水,其中乙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
11、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的重要方法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是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由图可知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图乙是几种元素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其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粒子是(填字母)。D形成离子的符号是。B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
-
12、生产,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1)、市场上有“含碘盐”“含氟牙膏”“葡萄糖酸锌口服液”等商品,这里的“碘、氟、锌”应理解为(填“单质”或“元素”)。(2)、“月下赏梅”时闻到了梅花的清香,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3)、空气成分中可以用于制作霓虹灯的是(填“氮气”“二氧化碳”或“稀有气体”)。(4)、硫酸锶()常用于制陶器,其中硫元素为+6价,则锶元素(Sr)的化合价为价。(5)、图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因为其具有性。
-
13、归纳和反思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下列归纳正确的是A、氢气、氧气、水蒸气——可燃性气体 B、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C、PM2.5,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 D、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氯化钾——氧化物
-
14、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B、 C、 D、
-
15、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该原子的核电荷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A、9 10 B、9 19 C、10 19 D、10 10
-
16、质量守恒定律探究实验中,涉及到的部分实验操作如下,其中安全,规范的是A、
点燃酒精灯 B、
倾倒液体 C、
加铁钉 D、
称量
-
17、制作嫦娥六号月背展示国旗的原材料是玄武岩。玄武岩的组成元素有硅、铝、铁、钙等,下列四种元素中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A、钙 B、铁 C、铝 D、硅
-
18、下列表示2个氯原子的是A、2Cl B、 C、 D、
-
19、家庭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为测定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小金通过实验来测定某品牌的食用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实验的过程和数据如图所示(假设该食用碱中不含难溶性杂质且杂质均不与CaCl2溶液反应产生沉淀),分析回答:(1)、反应生成的沉淀的质量为g。(2)、该食用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写出计算过程)。
-
20、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对得到的固体产物的成分产生了兴趣,并对此开展了一系列项目式学习探究活动。已知试管中氧化铜的质量为8g。
项目一:开展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
(1)图1中制取氢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开始时,将进行以下操作:①向长颈漏斗中加入稀硫酸;②点燃酒精灯。这两个操作的正确顺序是(填序号)。
反应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中固体全部变为红色,经老师提醒,该红色固体不一定是铜,还可能是氧化亚铜(Cu2O)。
项目二:探究反应得到的固体产物的成分
【查阅资料】
(3)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u2O+H2SO4═Cu+H2O+。(请把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提出问题】试管中红色固体是什么物质?
【猜想与假设】
(4)猜想一:;
猜想二:氧化亚铜;
猜想三: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
【实验探究】
(5)小军同学按如下方案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试管中的红色固体全部倒入烧杯
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搅拌
溶液由无色变为
烧杯底部仍有红色固体
猜想二成立
【交流讨论】
(6)小奇同学认为小军同学的结论错误,他认为可以通过测定烧杯中剩余的红色固体的质量来验证猜想。于是他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并对滤渣进行洗涤、干燥处理后,称量固体的质量为mg,证明猜想三正确,则m的取值范围是。
【拓展延伸】
(7)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协助下取若干质量相等的氧化铜,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不同时间(t),检测所得固体中氧化亚铜的质量(m),并绘制了如图2所示的曲线。由图2可知:为确保氢气还原氧化铜所得固体中不含氧化亚铜,应采取的措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