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有关原子构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不显电性 B、相对于原子来说,原子核的体积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C、原子核体积虽小,但依然是可以再分的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核外电子上
  • 2、某同学欲配制一定量的食盐水,需要称量6g食盐,有如下实验操作:①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静止时指在分度盘的中间②在两个托盘上各一张质量相同的纸片③向左盘中添加食盐,直到天平平衡④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将游码拨到标尺零刻度处⑤在右盘放入5g砝码,将游码拨到1g处。正确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③④ C、②⑤③①④ D、②③⑤①④
  • 3、研究原子的内部结构和原子质量的计量对学习化学具有重要意义,以下说法不合理的是
    A、任何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 C、两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质量之比 D、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总数
  • 4、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构建正确的微粒观是形成化学核心素养的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和原子的种类都发生了改变 D、质子、中子、电子也是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
  • 5、水的天然循环意义重大。从水的天然循环角度考虑,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是在不断变化的 B、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C、某地的降水都是当地地表水蒸发后形成的雨水 D、水的天然循环中水分子本身不变
  • 6、2023年8月17日,某大学化工系化学实验室发生了严重的爆炸事故。这次爆炸事件再次敲响实验操作安全警钟。下列实验室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
    A、酒精灯不慎碰倒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少于试管容积的13 C、清洗试管时,用力不要过猛,以防损坏试管 D、易燃易燥物品不能与其他物质混存,必须隔离贮存
  • 7、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一滴水中约含有1021个水分子一一说明水分子很小 B、湿衣服在太阳下干得更快一一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C、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一一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一一说明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 8、掌握分类的方法对于化学学习非常重要。下列身边的化学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白醋 B、蒸馏水 C、消毒酒精 D、纯牛奶
  • 9、下列化学反应既不属于分解反应也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 B、++ C、++ D、+
  • 10、水是生命之源,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浑浊的合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该净水器能杀菌消毒 B、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 C、净化后的水属于纯净物 D、该净水器能除去所有杂质
  • 11、3月22日是“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中国水周”,珍惜水资源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氢气、氧气和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B、水受热蒸发时水分子的体积逐渐变大,水由液态变为气态 C、降温结冰时水分子静止不动,水的物理性质发生了变化 D、天然水经过沉降、过滤、吸附操作可达到饮用标准
  • 12、能够正确识别化学仪器是化学实验技能之一,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A、长劲漏斗 B、电子称 C、椎形瓶 D、坩埚钳
  • 13、小红同学在水杯中放入一枚鸡蛋,向其中加入一些白醋,过一会儿,发现鸡蛋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她认为“可能生成了二氧化碳”,小明认为“可以通入石灰水中检验”。对于“可能生成了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与假设 B、设计实验方案 C、提出问题 D、获得结论
  • 14、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利用磁铁做门吸 B、宇宙火箭使用液氢作燃料 C、金属钨的熔点高,用来做灯丝 D、用铜丝制作导线
  • 15、正确使用仪器,是安全实验的保证。下列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A、    B、    C、    D、   
  • 16、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B、化学是实用的、富有创造性的中心学科 C、化学物质不能存在于任何食品中,以确保食品的质量 D、化学非常神奇,它能够创造出我们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
  • 17、2022年2月,北京成功举办第24届冬奥会,为世界冬奥会留下了一张华丽的名片。下列冬奥会中的有关应用,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铸造奖牌 B、“飞扬”火炬燃烧 C、人工造雪 D、模具压制“冰墩墩”
  • 18、气体的制取及其性质实验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回忆有关知识,根据如图回答:

    (1)、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的方法是 , 说明气密性良好。
    (2)、实验室可以利用装置A和F制备并收集CO2 , 石灰石应放在;装置的连接顺序a→;实验过程中若需要暂时停止反应,最便捷的操作是
    (3)、实验室里,可使用B装置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备氨气,收集氨气不选择装置D和装置E,由此推测氨气的物理性质是
  • 19、某氮肥厂用煤、空气和水为原料合成氨气(NH3),同时可得到副产品碳酸氢铵(NH4HCO3)。其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煤加入煤气发生炉前需经过粉碎处理,其目的是
    (2)、“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
    (3)、部分氨气通入“碳化塔”的目的是
    (4)、从微观角度解释合成塔中氨气能够变成液氨的原因是
    (5)、氨气被广泛认为是未来理想的零碳燃料,其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

    (6)、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化肥对提高粮食产量有重要作用。尿素【CO(NH2)2】是常用的氮肥之一、已知:2NH3+CO2一定条件__CONH22+H2O

    ①一个尿素分子中共有个原子,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只列计算式)。

    ②某农业合作社需要12t尿素,请计算合成这些尿素需要CO2的质量是t。

  • 20、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回答:

    (1)、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数目(变、不变);
    (2)、请根据微观图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初中教材上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观察如图所示反应,你对燃烧有何新的认识
上一页 711 712 713 714 7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