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太空中的航天员们在空间站里吃什么、用什么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实,在太空中生活,空气比食物更重要。空间站中宇航员呼吸的并不是纯氧,而是“人造空气”。“人造空气”中氮气含量约占70% , 氧气约占20% , 此外,还有二氧化碳等气体,非常接近空气的比例。这样,航天员通过呼吸将人造空气中的O2转化为CO2 , 而飞船能根据仪器实时监测各种气体含量,并自动调节各种气体成分,同时将有毒的气体过滤掉,始终保证飞船内的空气适合航天员呼吸。

    (1)、“人造空气”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人造空气”中供给呼吸的物质是
    (2)、“人造空气”比地球上空气中氮气的含量(填“大”或“小”),两种气体中氮气的化学性质(填“相同”或“不同”)。
    (3)、小明对“人造空气”的分析如下:①燃着的蜡烛在“人造空气”中会熄灭;②氮气没有任何作用,可不添加;③改成纯氧气更有益于航天员呼吸;④没有污染物。其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4)、搭载神舟十三号飞船的长征三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所用的助推剂是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这两种物质接触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氮气,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该反应(填“属于”或“不属于”)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
    (5)、偏二甲肼分子模型如图所示。

    ①分子中CHN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②分子内每个C原子与1个N原子和原子相结合。

    (6)、NNO23是一种新型火箭燃料。试计算:

    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

    NNO23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最简整数比)

    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 2、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部分实验操作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

    (1)、检验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如甲图所示:先将导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紧握试管,观察到 , 松开手后,导管内有一段上升液柱,说明该装置
    (2)、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根据丙图所示:写出检验集气瓶已收集满氧气的方法。
  • 3、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推断物质的组成,是认识物质的一种方法。研究水的组成就是利用了这种方法。电解水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根据实验中只生成氢气和氧气,确定水是由组成的。
    (2)、已知相同状况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通过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 推求出水分子组成中2:1 , 经进一步科学确认,得出水的化学符号为H2O
  • 4、ABCDE均含同一种元素,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可一步实现,“—”表示相连的物质能相互反应,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已知:AB是组成元素完全相同的液态物质,D很不稳定,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1)、写出C的一种用途D物质的名称是
    (2)、C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从微观角度解释AB性质有差异的原因:
  • 5、实验小组利用如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操作:在容积为250mL的集气瓶中加入50mL水,按如图所示组装装置,用下端烧红热的玻璃棒引燃红磷。

    (1)、红磷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2)、待装置冷却后,测得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为91mL , 则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写出计算式即可)。
  • 6、请填空。
    (1)、对量筒内液体读数,开始仰视读数为29.0mL , 倒出一部分液体,平视读数为12.3mL , 则倒出的液体的体积(填“大于”“小于”“等于”或“无法计算”,下同)16.7mL
    (2)、某同学在实验中需要量取50mL水,现发现该同学俯视读数了,则他所量取的水的体积50mL
  • 7、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硅在北斗导航卫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硅原子的质子数是
    (2)、请写出A的化学符号
    (3)、写出B与C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
  • 8、水在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净水时利用活性炭的性除去臭味。

    (2)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操作是

    (3)生活中可用区分软水和硬水。

  • 9、在空气中含量高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二氧化锰(MnO2)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 10、A原子与B原子的质量之比为a:b , 而B原子与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质量之比m:n , 则A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A、12ambn B、bm12an C、12bnam D、an12bm
  • 11、下列关于火灾、灭火与逃生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火车 B、遭遇火灾,如果火势较大,立即拨打119电话报警 C、生活中常用水来灭火,其原理是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从火灾中逃生时,应有序撤离着火区域
  • 1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水的蒸发 B、闻气体气味 C、倾倒液体 D、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 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B、二氧化碳是空气污染物 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会造成水体的污染 D、被污染的空气会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 14、下列叙述与化学无关的是
    A、“天问一号”飞行轨迹的追踪 B、人类战胜新冠疫情所需药物的研发 C、人类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综合利用 D、农业上粮食高产所需化肥的生产
  • 15、实验室制取氧气等常见气体的相关装置如下图所示。

    (1)、仪器a的名称是
    (2)、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A装置或B装置。

    ①若用A装置制氧气,长颈漏斗的末端要伸入液面以下的目的是

    ②与A装置相比较,B装置的主要优点是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欲选用C装置。

    ①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用C装置作为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其中的发生装置有一处错误,请加以改正

    ③C装置中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是利用了氧气的什么性质?

    (4)、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填“左”或“右”)口通入。
    (5)、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32g氧气。理论上需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
  • 16、某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两个实验来探究分子运动。

    (1)、实验一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
    (2)、与实验一相比,实验二的优点为
  • 17、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氢气在空气或氧气里燃烧。
    (2)、在空气中加热铜粉。
    (3)、铁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 18、某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能不能用实验一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在进行实验二时,观察到反应前后电子天平示数相同。从微观角度解释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守恒的原因。
    (3)、在进行实验三时,反应后天平不再平衡,其原因是什么?
  • 19、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
    (1)、湿衣服在太阳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2)、一壶水烧开后,壶盖会被顶开。
  • 20、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甲和乙的组成元素相同。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略去)。

    (1)、甲的化学式为
    (2)、从分子角度解释,甲、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
    (3)、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丙在生产或生活中的一种用途为
上一页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