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牡丹花根制成的中药“丹皮”含有丹皮酚(C9H10O3),具有镇痛、抗炎等作用。根据丹皮酚的化学式可知A、类别:丹皮酚属于氧化物 B、宏观:丹皮酚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微观:丹皮酚的分子中含有一个臭氧分子 D、定量:丹皮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66g
-
2、夏天,打开冰箱时出现的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微观角度分析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化后水分子不再运动 B、液化时水分子体积变小 C、液化时水分子数目减少 D、液化时水分子间隔变小
-
3、化学史给人类以智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 B、阿伏加德罗——编制元素周期表 C、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张青莲——精确测定了某些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
4、下列与实验有关的图标对应不正确的是A、护目镜
B、洗手
C、易燃类物质
D、排风
-
5、
84消毒液、过氧化氢(H2O2)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广泛用于医院、宾馆、旅游、家庭等的卫生消毒。同学们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84消毒液(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是淡黄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84消毒液在高温环境中存放和使用会导致其活性成分分解,从而降低消毒效果。
(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过氧化氢(H2O2)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________(填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次氯酸钠(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
(2)猜想一:作反应物,次氯酸钠(NaClO)与过氧化氢(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________,类似分解过氧化氢(H2O2)溶液制氧气时二氧化锰的作用。
【进行实验】
(3)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先________。
然后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84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25mL过氧化氢(H2O2)溶液。将注射器中的过氧化氢(H2O2)溶液平均分5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过氧化氢(H2O2)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收集气体的总体积/mL
140
280
365
370
375
(4)分析表中数据得出“猜想一正确”,其依据是________。
【拓展反思】生活中常用消毒剂除84消毒液、过氧化氢溶液外,还有75%酒精等。在使用各种消毒剂时,要考虑它们的性质。切记:科学使用,注意安全!
(5)生活中下列使用消毒剂的做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不同的消毒剂都可随意混合使用 B. 使用75%酒精消毒应远离明火,防止火灾 C. 84消毒液的使用温度越高越好 D. 过氧化氢溶液、75%酒精等消毒剂均应密封保存 -
6、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写出标号①的仪器的名称:。(2)、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 选用装置为发生装置时需要进行的改进是 , 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为了确保收集的氧气较纯净,实验时需要注意的操作有(写一点)。(3)、收集的氧气可用于图的实验,但相同形状的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红热,说明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和有关。(4)、实验结束后,装置A试管中的剩余固体是(填“纯净物”或混合物)。(5)、制备一氧化碳的原理是:甲酸一氧化碳+水(甲酸和浓硫酸在常温下为液态)。加热制备一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
-
7、
二百多年前,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实验一】兴趣小组仿照这个实验的原理,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图中,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
(2)在该实验中,观察到 , 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二】
(3)红磷燃烧的生成物有毒,于是兴趣小组用木炭替换红磷进行实验,测得的结果(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因是:(用文字或符号表达式表示)。
【实验三】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条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固体。于是用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镁条熄灭后,待装置冷却打开止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还一定有。
(5)通过实验三,我们可以知道: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选择实验药品要注意。
-
8、
水和空气、氧气一样,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
Ⅰ.某化学小组对花都区饮用水的来源及净化产生了兴趣,并开始了实地探究。
【调查研究】
(1)同学们来到芙蓉嶂水库实地调查,明确了该水源的水质情况,该水源除水外,还含有、可溶性矿物质、有颜色或异味的杂质、细菌等杂质。
【参观考察】小组同学通过参观考察自来水厂,绘制了自来水厂处理水的过程模拟图:
(2)滤水池底部铺有干净细沙,主要起到(填一操作)的作用。
(3)进入X池的水含有少量色素和异味,X池中应加入 , 除去这些杂质。
【反思质疑】
(4)经过该自来水厂处理后的饮用水是纯水吗?经过讨论之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不是,理由是:。
Ⅱ.此外,同学们查阅资料,总结出科学家们对水的组成的研究历程如下。请你阅读图1,完成问题。
(5)根据普利斯特里的实验,完成图2(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空的方框(不参加反应的微粒不需画出)。
(6)拉瓦锡的实验中:水蒸气通过高温烧红的铁制枪管,除生成“易燃空气”外,还得到一种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请用文字或符号表达式表示其中的化学反应:。
(7)尼科尔森的“电解水”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是。由该实验可知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组成的。
-
9、
“微观—宏观—符号”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
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相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第15号元素属于________(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元素周期表是科学家们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有序地排列出来的,观察上表你能找到什么规律________(写一条)。
(3)如图所示的原子对应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氯元素相似,则n的值为________。
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4)硒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5)硒离子的化学符号为Se2- , 其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_。
(6)二氧化硒(SeO2)在光学领域有重要应用,可用于制备透明电致变色材料、玻璃材料和镜片等。根据化合物的分类,二氧化硒(SeO2)属于________。
氘和氚是制造氢弹的原料。氘核和氚核在超高温的条件下会聚合成一个氦核,如图所示。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该变化涉及的元素种类有三种 B. 氚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 C. 氦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在绕核运动 D. 氘和氚两种原子的质量相等 -
10、阅读下面科普短文,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家庭常见的厨房用品纳米海绵是一种新型环保清洁产品,具有网状多孔的结构,清洁过程中可以吸附物体表面的污渍。
纳米海绵不仅可有效清洁茶垢、油垢等,还是很好的吸油材料。经过改良的纳米海绵具有良好的吸油能力、循环利用性以及环境友好等特性,可用于解决海上石油泄漏造成的污染。科学家测定了纳米海绵对不同油品的吸收能力(吸油量比越高,其吸油能力越强),结果如图1.吸油能力的差异性取决于油品自身的密度。油品密度越大,纳米海绵的吸油能力越强。
纳米海绵还具有良好的循环利用性。通过挤压,可将纳米海绵吸附的油品挤出,经洗涤干燥后可以再次使用。图2为两种吸油材料对泵油的循环吸收测试结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纳米海绵的性能会不断提升,更好的服务于生活、生产。
(1)、纳米海绵可以吸附物体表面污渍,反映出其具有的物理性质是。(2)、纳米海绵对(填油品名称)的吸收能力最强。(3)、纳米海绵对柴油的吸收能力比对黑芝麻油的强,其原因是。(4)、分析图2,总结两种吸油材料对泵油的循环吸收效果,可得出结论:。 -
11、下列实验中,现象正确且可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在酒精灯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酒精燃烧的生成物中有水
B
把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 , 在氧气中燃烧生成
C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某集气瓶内
木条熄灭
集气瓶内是
D
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
点燃时氢气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氢气较纯
A、A B、B C、C D、D -
12、蜡烛(足量)在如图的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是A、蜡烛燃烧有三层火焰,外焰最亮,焰心最暗 B、该实验不是在纯氧中进行 C、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继续燃烧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
13、某同学对课本探究微观粒子性质图1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在T形三通管的直玻璃管里,塞入两团蘸有酚酞的棉花团,将浓氨水滴入T形三通管的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一会儿,就观察到棉花团a先变红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可以证明挥发出的氨气密度比空气大 B、若将图中装有浓氨水的弯管处浸入热水中,棉花团将更快变红 C、该实验可以证明微观粒子在不断地运动 D、图2比图1的实验更节约药品,更环保
-
14、甲、乙两个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
、
”分别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图中的物质都是单质 C、图甲是分解反应 D、两个过程均是化学变化 -
15、一种生成氯化铜(CuCl2)的反应原理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生成物有氯化铜和水 B、使用含铁催化剂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C、该反应前后含铁催化剂的质量发生变化 D、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
16、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硬水洗衣服洗不干净还会使衣服变硬 B、明矾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D、蒸馏能让海水变成淡水
-
17、下列客观事实对应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物体的热胀冷缩
分子的大小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
B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C
一滴水中约有个水分子
分子的体积很小
D
氧气和液氧的化学性质相同
分子的构成相同
A、A B、B C、C D、D -
18、“Mg”这一化学符号表示的意义不包括A、一个镁原子 B、一个镁分子 C、镁这种元素 D、镁这种物质
-
19、生机勃勃的地球离不开空气。下列关于空气各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食物变质是因为空气中有氧气,这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 B、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以防腐是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C、用稀有气体氦代替氢气填充气球,是利用其密度小且不可燃 D、计入空气质量评价的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硫、PM2.5、二氧化碳等
-
20、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
B、点酒精灯
C、加热液体
D、读出液体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