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A、生成物的化学式可能是NH3 B、该反应有单质生成 C、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减少了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
-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
塞进橡胶塞 C、
洗涤试管 D、
连接橡皮管和玻璃管
-
3、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归纳错误的是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助燃剂 B、稀有气体通电能发有色光,可作霓虹灯 C、水的密度大,可作灭火剂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作净水剂
-
4、
某化学小组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的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
探究活动一:探究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的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方案】在一定温度下,向相同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测量收集150mL氧气所需的时间。
实验序号
溶液的浓度/%
的质量/g
时间/s
Ⅰ
30
0.1
7
Ⅱ
15
0.2
8
Ⅲ
15
0.1
13
【解释与结论】
(1)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2)能说明反应快慢与反应物浓度的关系的一组对照实验是(填实验序号)。
(3)对比实验Ⅱ和实验Ⅲ的结论是。
探究活动二:比较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效果。
【实验方案】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在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氧化铜和二氧化锰,分别将注射器内盛有的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注入试管中,利用注射器收集氧气,收集到氧气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实验现象】
(4)将过氧化氢溶液注入试管后,试管中观察到 , 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
【解释与结论】
(5)对过氧化氢分解催化效率高的催化剂是;
(6)催化剂(选填“能”或“不能”)改变生成氧气的量。
-
5、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是必备的化学素养,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a的名称。(2)、实验室加热制取并收集 , 所选用的发生装置为(填序号),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所选用的收集装置为(填序号),用E装置收集氧气时,当气泡放出时再收集。(3)、硫化氢()是一种有毒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它的水溶液叫氢硫酸是一种酸溶液。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来制取硫化氢气体,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序号)。若选用F装置来收集气体,则此气体应该从管口(填“a”或“b”)导入集气瓶。
-
6、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1)、从微观的角度解释“酒香不怕巷子深”;(2)、生活离不开水,我们可以从组成、结构、性质等角度认识水。
①组成:如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该实验证明水是由组成的。
②结构:水分子是由构成的。
③性质:在拉瓦锡的实验中,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铁制枪管,枪管内壁有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生成,同时得到了“易燃空气”。请写出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3)、净水机中使用活性炭来除去水中一些溶解的杂质,是因为活性炭具有性。(4)、某户居民在清洗卫生间马桶时同时倒入了“84”消毒液和洁厕剂,结果被两者反应产生的有毒气体熏倒在地。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
7、在“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四种粒子结构示意图。(1)、D中的X=。(2)、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填序号,下同)。(3)、达到稳定结构的粒子是。(4)、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是。
-
8、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1)、红磷燃烧;(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3)、木炭燃烧;(4)、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5)、有水生成的化合反应。
-
9、化学用语与化学息息相关,请用化学符号填空:(1)、2个钙原子;(2)、氦气;(3)、氯化亚铁;(4)、氧化镁中镁显+2价;(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最多的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
-
10、华为麒麟芯片(主要成分是硅)为国产芯片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工业上制取芯片基材高纯硅(Si)的某一步反应微观示意图如图(相同小球表示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B、生成的丙和丁都是化合物 C、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比氧元素多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
11、2024年3月20日,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发射,其中用的伞状天线是用镀金钼丝编织而成。如图是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钼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5.96g C、钼的原子序数是42 D、钼原子核内有42个中子
-
12、关于下列符号或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H;②;③
;④
A、①表示2个氢元素 B、②表示一个铝离子带三个单位的正电荷 C、③表示的元素位于第二周期 D、由④可知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13、下列符号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A、O2 B、Mg C、H D、N
-
14、2024年10月30日,神州十九号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里程碑。下列活动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运输火箭 B、组装调试 C、燃料注入 D、点火发射
-
15、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Ⅰ)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图Ⅰ、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按图Ⅰ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红磷在瓶中燃烧时的主要现象是: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2)若图Ⅰ中结果偏小则有哪些原因___________。
A. 红磷量不足 B. 燃烧匙伸入缓慢 C. 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D. 装置漏气 按图Ⅱ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3)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能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点燃酒精灯使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等装置冷却至常温再打开弹簧夹,观察到注射器活塞从15mL刻度处慢慢移到约为__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若实验前先打开弹簧夹,然后点燃酒精灯使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并让装置冷却至室温。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注射器活塞移动的现象是________(选填“先往左后往右”或“先往右后往左”)。
(5)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将图Ⅰ所示装置的红磷换成镁条也做了类似的实验。装置如图(镁条在空气中能燃烧)若镁条充分反应后,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则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消耗的气体中除了氧气之外还一定有________。
-
16、
如图一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见装置。请回答:
(一)【基础实验】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填字母)。
(3)实验室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
拓展延伸:
(4)若直接用30%的H2O2溶液制取氧气,反应速率太快。为获得平稳的气流,图二中能达到最佳效果的是(填字母)。
(二)【学科实践】
(5)“便携式制氧机”可用于家庭输氧,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甲剂为白色固体(2Na2CO3•3H2O2)作制氧剂,乙剂为MnO2 , 可作剂。
(6)该制氧机的制氧原理有两步:
第一步:2Na2CO3·3H2O22Na2CO3+3H2O2
第二步:(化学方程式)。
(7)利用上述实验室仪器组装该制氧机时,装置B相当于制氧机中的(填“反应仓”或“加湿过滤仓”)。
-
17、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如图)。在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的推动下,水在水圈内各组成部分之间不停的运动着,构成全球范围的海陆间循环(大循环),并把各种水体连接起来,使得各种水体能够长期存在。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交换是这个循环的主线,意义最重大。在太阳能的作用下,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到大气中形成水汽,水汽随大气环流运动,一部分进入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雨雪等降水;降水到达地面后转化为地下水、土壤水和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和地表径流最终又回到海洋,由此形成淡水的动态循环。这部分水容易被人类社会所利用,具有经济价值,正是我们所说的水资源。(1)、自然界水循环的主线是 。“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中过程 Ⅰ 的名称是。水圈中的各部分水循环的动力是。(2)、海水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海水中的氯化钠是由(填离子符号)和构成的。(3)、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
-
18、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电解水一段时间 B、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固体中加入一定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化 C、
实验室利用双氧水制氧气 D、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双氧水分别制取氧气
-
19、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B、此反应产生了一种能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有害气体 C、参加反应的
和
的分子个数比为1∶2 D、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H2O+2SO2
-
20、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模型正确的是A、
地壳中元素的含量 B、
空气的组成 C、
原子结构模型 D、
构成物质的微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