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某品牌威化饼干的配料如下图,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部分成分进行相关探究。

巧克力香草牛奶味威化饼干
配料表:小麦粉,白砂糖,植物油,乳粉,玉米淀粉,麦芽糊精,乳清粉,食用香精,大豆磷脂,食用盐,碳酸氢钠
【查阅资料】
①饼干制作烘焙过程中,配料中的碳酸氢钠全部受热分解转化为碳酸钠,而碳酸钠不分解。
②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实验准备】
称取质量为m的饼干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将滤液通过半透膜渗析(除去蛋白质等有机物),得到待检液。将待检液平均分为甲、乙两等份。
任务一:定性验证饼干样品中的有关成分
【实验验证】
(1)请完善下面的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取少许待检液甲于试管中,滴入过量稀硫酸
有产生
饼干中含有碳酸钠,该化学方程式为
Ⅱ.向步骤Ⅰ反应后溶液中滴入少量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饼干中含有。
【交流讨论】
(2)小组有同学认为可以把步骤1中的稀硫酸改为稀盐酸。经讨论后,大家一致认为不可行,理由是。
任务二:定量测定饼干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待检液乙进行如下实验。主要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药品;②通入一段时间;③称量装置C的质量为;④滴加稀硫酸充分反应;⑤再通入一段时间;⑥称量装置C的质量为。

【实验分析】
(3)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
(4)该饼干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用m、、表示)
【反思评价】
(5)若去掉装置D,会导致所测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2、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甲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乙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1)、观察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判断物质乙是指(填化学式)。(2)、在t℃时,将20g硝酸钾放入50g水中,得到溶液g。(3)、饱和KCl溶液中混有少量应采用(选填“蒸发结晶”或“冷却结晶”)的方法提纯KCl。(4)、6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和K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至t℃,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选填“>”“=”或“<”)KCl。(5)、如图所示时,50℃将一定质量的固体放入盛水的试管中,直至达到饱和状态,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出现少量固体。则加入的物质可以是(填序号)
①冰块 ②生石灰固体 ③硝酸铵固体 ④干冰 ⑤氢氧化钠固体
-
3、
小松同学家新买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而我们在学习金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猜想与假设】
(1)小松同学猜想:Cr>Al>Cu;小雷同学猜想:Al>Cr>Cu;小聪同学猜想:。【查阅材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铬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蓝色的硫酸亚铬()溶液。
【实验设计】同温下,取大小相同的这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观察现象。
【操作分析】
(2)三种金属加入稀硫酸前都先用砂布将表面擦光亮,其目的是。【实验现象】
(3)金属
Cr
Al
Cu
与硫酸反应现象
反应缓慢
反应剧烈
【实验结论】
(4)三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由强至弱的顺序 , 写出Al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回答问题】
(5)小松提出用硫酸铜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的稀硫酸也能得出这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小雷认为不可行,理由是。(6)小聪认为只要选用三种药品进行实验就可以得出这三种金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这三种药品可以是。【总结】
(7)由上述实验可得出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 -
4、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根据你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玻璃仪器a的名称是。(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制取装置应选取(填字母序号),验满的方法为。(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序号),其化学方程式是。(4)、实验室使用B装置制取氢气时,用装置E和F组合不但能收集到比较纯净的气体,还可以测量出收集到的气体的大约体积,气体应从(选填“b”或“c”)端进入。(5)、设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你认为应考虑的因素有。 -
5、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气候异常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并将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图为自然界中的循环图,其中箭头指向表示产生(排放)或消耗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①需要消耗空气中的。(2)、造成温室效应加剧的主要原因是、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3)、植树造林是完成“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其原理是利用绿色植物的作用,以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4)、为了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填化学式)
③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5)、生活中我们应该怎么进行“低碳”生活,请举一个例子:。 -
6、请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饮水与健康息息相关。①下列饮品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字母)。
A.碳酸饮料 B.生理盐水 C.果汁
②大部分碳酸饮料都含有柠檬酸和磷酸,过量摄入会影响某元素的吸收,儿童缺少该元素可能导致佝偻病,该元素为。
③用新鲜水果榨制成的果汁中,含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主要有水、无机盐、糖类和。
(2)、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在能源获取方面取得较大突破。①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氧气可从空气中获取,氢气可通过以下反应获取: , 其中X的化学式是。
②我国在南海北部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试开采获得圆满成功,实现了我国可燃冰开发的历史性突破。可燃冰燃烧时将化学能转化为能,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3)、材料、能源、环境与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材料的应用与发展,大大的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塑料属于(填字母序号)。a.合成材料 b.复合材料 c金属材料
-
7、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实验后将甲、乙两支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如图2所示,充分反应,静置,为探究烧杯内溶液的组成,取适量上层清液,向其中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1.71%的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充分反应静置后,乙试管内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两种酸 B、图2烧杯内可以观察到蓝色沉淀消失 C、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后,溶液pH值变大 D、图3中加入30.0g氢氧化钡溶液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0.797g -
8、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所加试剂(或操作、图示)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检验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无明显现象
恰好完全反应
B
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
加入NaOH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该溶液中含有
C
除去溶液中含有的少量KOH
滴加适量稀硫酸
pH=7
所得溶液为溶液
D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加入少量稀盐酸
没有气泡产生
氢氧化钠没有变质
A、A B、B C、C D、D -
9、小雨对家用的“便携式制氧器”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了它的工作原理(如图)和所用的药品。下列关于“便携式制氧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仓可能是由H2O2溶液在MnO2催化下产生O2 B、加湿过滤仓可以用来来保持O2湿润 C、此仪器用于医疗急救,也可用产生的气体作燃料切割金属 D、可根据加湿过滤仓中气泡的多少,来说明氧气排出的快慢 -
10、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氮气性质比较稳定——可充入食品包装中防腐 B、烧碱显碱性——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C、武德合金熔点低,可用于制作电路保险丝 D、干冰升华吸收热量——可用于人工降雨
-
11、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消毒剂成为日常生活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化学品。消毒是切断病菌传播、控制传染病的重要手段。消毒剂中的有效成分对产品的实际杀菌消毒效果至关重要。过氧乙酸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是过氧乙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养殖、水产以及公共环境的杀菌消毒,且杀菌效果良好、无残留。对设备具有清洗和消毒作用。杀菌效果好,可杀死几乎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耐热菌和细菌芽孢。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 , 下列有关过氧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氧乙酸中含有9个原子 B、过氧乙酸可以消毒杀菌,是由于过氧乙酸中含有臭氧分子的缘故 C、过氧乙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D、不完全燃烧会生成CO
-
12、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B、
C、
D、
-
13、2024年3月5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强总理在报告中多次提及“生态环保”相关内容,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生态环保领域的高度关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A、改进污水处理技术,减少水体污染 B、推广秸秆的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 C、化石燃料直接燃烧 D、短距离出行,建议少开私家车
-
14、为测定某纯碱样品(含氢氧化钠杂质)中碳酸钠的含量,进行如下实验:取65g纯碱样品平均分为5份,分别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溶液,获得如下实验数据:
实验
1
2
3
4
5
样品质量/g
13
13
13
13
13
加入盐酸质量/g
15
30
80
130
150
反应后物质质量/g
28
43
90.8
138.6
158.6
(1)、13g样品完全反应时放出气体的质量是g。(2)、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3)、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4)、若向13g样品中持续不断的加入稀盐酸,请你画出加入稀盐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图。(在答题卡的坐标中作图)
-
15、某化学兴趣小组回收利用废旧干电池。
查阅资料:废旧干电池填料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锰、炭粉、氯化铵和氯化锌等,其中氯化铵、氯化锌可溶于水。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回收物质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操作1和操作2的名称都是 , 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2)、灼烧滤渣l的目的是除去物质。(3)、已知滤液1中氯化铵和氯化锌的浓度相近。在某温度下蒸发滤液1时,大量的氯化铵晶体先析出,说明该温度下氯化铵溶解度氯化锌的溶解度(填“<”、“=”或“>”)。(4)、氯化铵晶体可以作为肥,氯化铵与氯化锌都是白色的固体,析出的是氯化铵还是氯化锌,鉴别的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填仪器名称)中和(填药品名称)混合研磨,有现象的是氯化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6、能源、材料、健康和安全关系着社会的发展。请回答:(1)、煤、石油、天然气属于能源(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2)、高铁在现代生活中占着重要作用。高铁列车的车体建设需要消耗大量的铝合金。
①铝具有很强的抗腐蚀性,其原因是。
②车厢内部的小桌板使用了改性塑料,改性塑料属于。
A.合成材料B.复合材料C.金属材料
(3)、高铁列车上提供的食物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4)、高铁列车车厢是密闭的空间,提供清洁空气、保持车厢卫生非常重要。①高铁酸钠(Na2FeO4)是高铁上常用的一种“绿色环保高效”消毒剂,Na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某品牌的空气净化剂含有过氧化钠(Na2O2),它可以使车厢里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同时生成碳酸钠,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17、宏观与微观相联系是化学的学科特征,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19 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迎来了它150 周岁的生日。上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和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硅是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2)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形成离子(填“阴”或“阳”)。
(3)从上图推测,锗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4)一定条件下,CO2和H2反应生成 CH4 和H2O,见下图。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从微观角度分析,A 图中的物质属于混合物的原因是。
③请在B图中将该反应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
-
18、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书、档案等贵重物品失火可使用干粉灭火器灭火 B、硝酸钾(KNO3)是一种钾肥 C、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会产生黑烟,可适当增加O2或增大与O2的接触面积 D、家用菜刀可以通过刷漆防止生锈
-
1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B、50℃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将5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这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
20、下列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和紫色石蕊试液均变色的是A、pH=2的盐酸 B、pH=7的氯化钠溶液 C、pH=4的硫酸 D、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