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2SO3)可与O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2、CO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右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主要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1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

    再加入2mL浓硫酸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2

    加入2mL NaOH浓溶液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3

    先加入2mL浓硫酸

    再通入约4mL 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4

    先加入4mL饱和Na2SO3溶液

    再充满CO2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5

    先加入2mL蒸馏水

    再通入约4mL CO2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

    至第20天全部变黑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

    (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2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 (填编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2无关,其理由是

    (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

    定量分析】小陆同学取了实验室存放较久的1克镁条和20克稀硫酸(足量)放入一支质量为30克的试管中,看到产生较多气泡,等没有气泡后精确称量,得到试管和内容物总质量为50.92克,小陆同学认为此反应产生的全部为氢气。试帮小陆同学计算这1 克镁条中还含有多少镁?

    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在操作和称量准确的情况下,实际含有的镁要小于计算结果。请你分析可以有原因

  • 2、酸、碱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有关酸、碱的说法错误的是

    A 酸和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 碱中不一定含有金属离子 C 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纯碱一定不属于碱类

    (2)①氢氧化钠溶液要密封保存,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②现有一瓶长期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请设计实验检验其是否完全变质。(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3)某同学在做硫酸与氢氧化钠的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了。他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经恰好完全反应”的结论。

    ①你认为他的结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②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反应中的两种物质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4)取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 50 g,向其中加入质量分数为 9.8%的稀硫酸 50 g,恰好完全反应得到中性溶液。试计算蒸发该溶液后可得到固体的质量

  • 3、请根据下列各图中的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b的名称:a ,b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要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3)若用G装置收集CO2气体,气体应从 端(填“c”或“d”)进入。

    (4)若用C装置制取CO2 , 要使反应停止的操作是 ,该操作后,C中多孔隔板处依次观察到的现象是 (用字母e、f、g对下图进行排序)。

       

    (5)实验室需制备1.1gCO2 , 理论上需含杂质20%的石灰石多少克? (写出计算过程)

  • 4、新能源汽车离不开金属材料和新能源。

    (1)下列能源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填序号);

    A 氢能 B 核能 C 石油 D 风能

    (2)锂电池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由 能转化为机械能;

    (3)新能源汽车使用的硬铝和纯铝相比,硬度较大的是

    (4)如图是生铁的冶炼装置图,玻璃管中固体的颜色变化是 处理尾气的方法是

    (5)向CuSO4和Na2SO4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所得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5、逆推是学习知识的一种思维,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一定不变 ,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改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B、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都属于同种元素 C、粒子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 D、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都是单质
  • 6、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Mg、Zn、Fe与稀盐酸反应

    B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与足量的镁粉、锌粉

    C将铜片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

    D向一定质量的氯化锌和盐酸溶液中加入锌粒

    A、A B、B C、C D、D
  • 7、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应有3个电子层 B、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2 C、镁为金属元素 D、该元素的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是24.31g
  • 8、下列对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易失电子 B、易形成阴离子 C、阳离子 D、化学性质稳定
  • 9、某种融雪剂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钙(CaCl2),氯化钙属于
    A、 B、 C、 D、氧化物
  • 10、2019年3月30日18时许,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雅砻江镇立尔村发生森林火灾,死伤惨重,教训深刻。下列有关火灾处理事故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森林着火——在大火蔓延路线前砍掉树木,制造隔离带 B、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 C、厨房天然气管道着火——立即关闭气阀并轻轻开窗通风 D、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 11、下列物质的用途错误的是
    A、木炭脱色制白糖 B、硫酸用于生产染料 C、氮气用于磁悬浮列车 D、用发酵粉蒸馒头
  • 12、实验室有一瓶白色固体,可能由Ba(NO3)2、NaCl、Na2CO3、Na2SO4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组成,某兴趣小组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研究,请你参与完成相关问题:

       

    【初步结论】

    (1)原白色固体中一定有(填化学式,下同),一定没有

    (2)溶液M中的溶质一定有NaNO3 , 一定没有

    【交流讨论】为确定原固体的成分,需对溶液M中的溶质进行进一步确认。

    【提出问题】溶液M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提出猪想】

    猪想一:NaNO3

    猜想二:NaNO3、Na2CO3

    猜想三:NaNO3、NaCl

    猜想四:NaNO3、Na2CO3、NaCl

    【实验与结论】

    实验

    步骤

    现象

    结论

    实验一

    取适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猜想不成立

    实验二

    取实验一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硝酸银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四成立

    【反思与评价】

    兴趣小组内有同学认为得出“猜想四成立”的实验设计不合理,原因是 , 改进措施是

    【实验结论】同学们经过交流、讨论、实验,圆满完成了这次探究活动。

  • 13、下图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一些装置:

           

    (1)、写出标号为a的仪器名称:
    (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来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组合是(填字母)。
    (3)、用分析天平称取4.90g氯酸钾和1.00g二氧化锰混合加热,理论上可以制得氧气的质量为g。
    (4)、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发现收集的氧气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能原因是
  • 14、如图所示,A-G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七种不同的物质。其中D是目前年产量最高的金属。“—”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其中B→A,F→E的现象相同。试作答:

       

    (1)、D的化学式为
    (2)、B和G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5、二氧化碳捕集和资源化利用是“碳中和”领域研究热点。

    碳捕集:捕捉烟气中的CO2 , 将其再释出可实现资源化利用,相关物质转化如下:

       

    (1)、“颗粒反应室”中将溶液X和进入煅烧炉的物质分开类似于实验室的操作。
    (2)、上述流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有(填化学式)。
    (3)、碳的资源化利用:中国科学家已实现由CO2到淀粉的全人工合成,主要过程如下:

       

    淀粉属于六大营养物质中的

    (4)、绿色植物实现CO2到葡街糖的转化过程称为
  • 16、材料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多便利。
    (1)、汽车轮胎通常采用的是合成橡胶,合成橡胶是一种(填“合成材料”“复合材料”或“金属材料”)。
    (2)、铝、铜、银等是常用的金属材料。为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选用了下列药品进行实验,其中可行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铝丝、铜丝、银丝和稀硫酸 B、铝丝、银丝、硫酸铜溶液
  • 1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图中P点表示10℃时丙的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20℃时,将3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形成溶液的质量为g。
    (3)、20℃时,将含等质量溶剂的甲、乙、丙三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10℃,析出固体最多的是
  • 18、回答问题
    (1)、天然气(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将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19、阅读科普文章:“国防金属—镁”。回答下列问题。

    镁是一种年轻的金属,1808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最早制得少量的镁。镁呈银白色,熔点为649℃,质轻、密度为1.74g/cm3镁的化学性质活波,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镁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工业上主要利用电解熔融的氯化镁制取金属镁,同时生成氯气。烟花和照明弹里都含有镁粉,是利用了镁在空气中燃烧能发出耀眼的白光;金属镁与战争有着密切的关系,除照明弹里有镁粉外,燃烧弹里也装有镁粉,每架飞机的外表,是用耗费近半吨镁的铝镁合金制成的。世界上镁产量最高的年份,往往就是发生战争的年份。因此镁产量就成了战争的晴雨表和指示剂,人们常把镁称为“国防金属”。

    (1)、上述材料中描述镁的物理性质有。(答一点即可)。
    (2)、写出镁的一条用途:
    (3)、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不能用镁代替红磷,其原因是
  • 20、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NH4)2SO4和KNO3两种化肥

    分别取少量化肥样品,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B

    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

    点燃该混合气体

    C

    区分硬水和软水

    在水样中分别放入明矾观察现象

    D

    将铁粉和木炭粉末分开

    拿磁铁吸引

    A、A B、B C、C D、D
上一页 942 943 944 945 946 下一页 跳转